为什么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的海子都会自杀?

韩本熙


这个问题,很多人有此疑问。

其实,要想明白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在写完这首诗的两个月零十三天便在山海关卧轨,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作者海子去世的时间是3月26日。海子去往天国的路上是孤独了的,除了他身边的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之外,这位年轻的诗人没有带走任何东西,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又孤零零地走。

海子走了,留下的他那些发人深思的诗作外,还为世人留下了一句话:“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算是这位孤独的诗人的遗言吧。

海子既然说他的死跟别人无关,那就是跟他自己有关了。海子沉默寡言,心思单纯,固执偏激,还很敏感。他平实虽然话不多,却一个浪漫的心,属于浪漫完美型人格。

海子的世界是纯洁的没有任何杂质的,而又是那么的敏感,这是他的这些性格打造了他与众不同的诗人气质。海子心中的世界,跟现实显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海子所在的时代是上世界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各行各业以随心所以地野蛮生长,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甚至不少人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不择手段。

这些在海子看来,是不能理解,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一切是那么理想,那么美好,没得超凡脱俗。但是,这种理想中的生活,必然被现实的柴米油盐击得粉碎,为了生活,不得不委曲求全。

海子几次想放弃自己的理想世界,但是终究难以割舍。在理想与世俗之间,海子苦苦挣扎,思想极度苦闷,而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无法说给别人的,即使说了别人也理解不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正是海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结晶。他想放弃理想,“劈柴,喂马,周游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而这正是海子眼中的现实世界。他要跟大家一样,加入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关注粮食和蔬菜”,努力工作,实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人羡慕的物质生活,并希望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美好前程。

诗写完后,海子仍然不能从他的理想世界里走出来。海子在这首诗中描述的美好生活,其实别人的,或者是在以此来安慰自己那颗痛苦的灵魂。而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才是海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貌似是海子要开始新的生活,跟大家一样做个现实中幸福的人,其实他的内心世界根本无处安放,他只能把这样的生活诉诸笔端。

于是,这位内心极端苦闷又无处排解的诗人在写下这首诗后,又苦苦挣扎了两个月零十三天,终究还是选择放弃了这个世界,放弃了这个令他不知所措的世界。


原度拾趣


你以为他在写诗,其实他想用诗治愈自己的抑郁

海子是忧伤的,不是世界抛弃了他,而是他抛弃了世界。对他来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孤独是孤独者的通行证,抑郁是抑郁者的墓志铭

其实,海子大概是在孤独中得了抑郁症,诗歌是他反抗孤独的武器,诗歌是他试图治愈抑郁的“药”,但是诗人并未意识到他真的需要一个医生。

极致的抑郁便有了极致的痛苦,极致的痛苦便有了极致的幻想,极致的幻想便有了天堂般的想象。

对于海子来说,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连串的悲伤造就一连串的故事。

对我来说,我宁愿不想欣赏到这样的诗,我希望一个健康活着的海子。


文三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天才诗人海子,

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流传至今,仍广受欢迎。

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

中国的诗歌圈、大学校园

都会有很多海子的纪念活动,

尤其是他的母校北大。

1989年3月26日,

是海子的忌日,

他离世时只有25岁。

而今时间过去了快30年,

海子的诗歌和故事仍在流传,

但一直有个未解之谜:

海子为何自杀?

30年来,众说纷纭……

4月10日,海子的胞弟查曙明,

来到武汉参加皖鄂文学交流活动。

这位曾经与海子睡一个床铺的亲兄弟,

回忆海子生前的一幕幕,

仿佛就在昨天。

“海子生前,我一直与他通信。但我们通信的内容,离不开封闭的农村生活,离不开尘世的喧嚣。作为家人,作为亲人,我们无法走进他所追求的那种精神境界,也很少与他谈诗。”

查曙明后来遍访哥哥

生前友人、同学、同事,

才渐渐还原了海子的内心走向,

推测出造成这一永远遗憾的原因。

海子无疑是个天才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青年。

父母都是农民,改革开放后,家里经营着一家豆腐作坊。

1979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还是个娃娃、年仅15岁的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北京大学毕业证

从大三,海子开始写诗,因为诗歌结识了一帮诗友,例如他的北大校友、著名诗人西川等。

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常常被邀请参加学校学生诗社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青春年少的海子结识了他的初恋女友。

“网上说海子的初恋女友是他的学生,其实不是的。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两门课——哲学和美学,而他的初恋女友是经济学专业的,海子没有教过她,他们是因为爱好诗歌而相识相恋。”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海子对初恋是刻骨铭心的,激情澎拜的,他们互相之间写了几万首诗,常常通宵不睡,给对方写诗。

但山盟海誓的爱情,最终也挡不住滚滚现实的洪流。

1986年,女孩毕业,去深圳工作,与海子分手,后来又去了国外,嫁作他人妇。

海子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中……

1986年和1988年暑假,海子两次进藏,寻找诗歌灵感,以诗会友,但在会友过程中感觉遭到了别人的冷遇,而闷闷不乐。

“海子早慧,性格敏感,这大概也是造成他选择不归路的内部原因。”查曙明说。

1989年春节,海子回家跟父母说,他已经跟学校请假半年,准备来湖北武汉治病。

因长期通宵熬夜写诗,空腹饮酒,海子落下了胃病。身体不健康大概也是摧毁一个人意志的重要原因。

而导火索,是海子在老家接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在信中海子听闻中国政法大学校庆时,他的初恋女友也将回到校园。

他便匆匆赶回位于北京昌平的校园,一个星期后,1989年3月26日,传来了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的消息。

学校、家人这个时候发现

海子已经写了很多封遗书,

遗书内容有些奇怪

卧轨之前,海子曾经留下5封遗书: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

海 子89.3.24

另外,我还提请人们注意,今天晚上他们对我的幻听折磨表明,他们对我的言语威胁表明,和我有关的其他人员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与他们有关。我的幻听到心声中大部分阴暗内容都是他们灌输的。

现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海子

89.3.24 夜5点

爸爸、妈妈、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

海 子89.3.25

一禾兄(即:诗人骆一禾,《十月》杂志编辑):

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 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

海 子89.3.25

校领导:

从上个星期4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舸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常远或孙舸负责。常远: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孙舸:现在武汉,其他有关人员的一切精神伤害或死亡都必须也由常远和孙舸负责。

海子89.3.25

除了自杀前的5封“奇怪”遗书之外,

人们还在海子的遗物里发现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后来,通过学校的调查、医生根据他生前的状况推测,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遗书中所述内容,可能是他出现了幻听。遗书中提到的两个人常远、孙舸,后来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表示他们的交往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异样。”

查曙明说,

不过海子和常远、孙舸一起学过气功。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写,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也许是指他在国外生活的初恋女友;说‘尘世’二字,也许就意味着他已经决定了要去另一个世界。”

查曙明充满自责地说,

海子离世前最后一个春节回到老家,

家里人正忙着在豆腐作坊里劳作,

没有觉察到他的孤独和痛苦,

“我们那个时候没能理解他的诗歌。”

海子去世10年后,

查曙明遍读海子的诗歌,

自己也成了一名诗人,

现在是海子纪念馆副馆长。

他念起海子的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见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人需要与自己独处,

但太深的孤独会吞噬我们的身心,

愿我们远离孤独,

多给自己一些阳光吧!

身处逆境时,

多想想身边的家人、朋友,

请求他们伸出援手,

也许心结就能打开。


沈德春


个人在想,也许是他在现实中的境地,与他思想当中境界差别太大吧!并不是诗歌灿烂人就活得灿烂。

在精神的幻想与现实边界行走着,人的精神脆弱,很容易追梦去了。

同时可以看看写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要是照某些人说法,鲁迅先生写出这等诗是不会自杀?事实恰恰相反,鲁迅先生精神很强健,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所以不会自杀。

所以自杀与诗作根本就是两会事儿?

但诗作看一个人的禀赋德量,也不是那么看的。

个人看来,言彩华浮,气露胜辞质者,应当材量不配,大抵都命薄。

古今实例不少,这不在于名声大小。

如王勃,李贺,徐志摩,等。

海子的诗原谅我不大读书。真的没细琢磨过。

但相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两句,我更喜欢昨夜春水满江生,艋艟斗舰一毛轻等诗句。

不虚言筑气,不就春潮两字么。


默玄吟雷


因为那些看起来说不完的,总是周旋于青春期天真乡村风景之间的成长故事,总是窥探着死亡。

海子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能说,海子心思细腻,能够体会更多细微之处的美好,却也能感知常人没法体会的痛苦。

在百科上🔍,看到了这两个关于海子的死亡的理解。

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好像,因为海子是诗人,所以连死亡氤氲着神秘的面纱,赋予了超出死亡本身的意义。

前几日看了《阳光普照》,突发奇想,想去深挖一下影片中,少的可怜的阿豪的心里💡。

我给出的理解是:

“像我这样的人,死需要什么理由呢?

理由可能是,我看惯了纯色单一的墙壁,有一天,想拿丙烯颜料上点色。

从平静、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日子突然冲向另一个暴烈的极端,我的生活就从此崩断。”

仅此。



栽进色彩里


1989年3月26日,海子拿着四本书和两个橘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书上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多少人惋惜多少人唏嘘,北大才子,中政大青年才俊,一个从查湾村飞进昌平村的金凤凰怎会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选择极端逃避现实?

其实海子并不幸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蔬菜和粮食”“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亲人通信”,从他诗句中可以看出,海子渴望在温暖的环境中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为什么感觉不幸福?

  • 出生的家庭环境

海子1964年3月出生在贫穷落后封闭的查湾,小时候过着饥饿和半饥饿的生活,饭里没油没盐,相继出生的两个弟弟更让生活雪上加霜,他不得不到在上完学到地里挣公分。1979年考上北大法律系,母亲东罗西借凑了30元打发了海子,大学四年,在极端贫困、极端单调的生活里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评论。四年大学毕业后,他到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本来应该经济得到改观,但从其房间布置来看,还处在贫苦中,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由于没钱,他不能参加其他活动,只能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单调写作。

  • 海子的四次恋爱

初恋是在政法大学当老师时的学生波婉,非常崇拜海子。海子和波婉彼此相爱,并为她写下许多情诗,《历史》《中午》等。但当波婉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农民的儿子谈恋爱,极其愤怒地说,“穷的只会写诗的诗人能有什么前途?”父母的施压以及各种原因,最终这场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次的爱情来自有夫之妇白佩佩,她成熟稳重,深懂海子,她在精神世界里同海子相爱,但在现实世界中从不背叛自己的家庭,在海子的世界里,她既是他的情人,也是她的姐姐,又是生命的导师,他深爱着白佩佩,海子为她写下《日记》“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论对海子影响,第三第四次恋爱没有波婉和白佩佩的影响深,不提也罢。

从家庭到恋爱两方面来看,海子只能从写作中寻找希望和幸福,现实太过于现实。

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就像严杰夫所说一样,他最终选择精神不死,卧轨自杀。


思乐林


因为如下

海子自杀前两个月所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满满的希望,我读的时候都感到春风拂面,但是他为什么会自杀,是因为其中还发生了什么事吗?我其实不想探究自杀的原因,但是能写出这样充满希望的诗的人居然会选择自杀,真的好不合理。。

骄傲而忧郁,野蛮而悲伤

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身就是一首绝望之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患了懒癌的我们,总会找各种借口,把不想做的事情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这首诗里的“明天”,其实是永远不会到来的日子。

为了方便理解,在这里可以把“明天”替换成“来世”再读一遍。

可以说从第一句起,海子就把自己和尘世划清了界限。

海子这首诗的表象,是温暖而又阳光的。但他写这首诗的基调,却把自己排除在这些东西之外。

特别是对陌生人的祝福,分别是前程、爱情和幸福,更是有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味。

在自己和前程、爱情、幸福绝缘的情况下,面朝大海又怎么可能春暖花开呢?

海子的这首诗可以和孟浩然的《春晓》配合来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小时候都耳熟能详的名诗。当时以为只是小清新,后来才知道,这首诗被认为有死亡之美。

只是诗里面的死亡,和我们隔了一层窗户纸,反倒没有让我们直观感受到。

情绪上的反向表达,可以参考歌曲中“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不想念 不想念 他模样”,你如果只看到他表面上的快乐或者字面意思,那就肯定理解反了。

在2个月后写的《春天,十个海子》里,诗人已经跨越了绝望,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甚至还以复活后的视角,来嘲笑当前的“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心中早已没有希望,哪怕诗中提及“光明的景色”又有什么意义呢?

写下这首诗12天后,太阳陨落,麦子消亡


还咳咳咳天籁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来不是一曲乐观的歌,自始至终都是一首绝望的诗。一起来看:(括号中是我加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但是,不是今天)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不是今天)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但是不是今天)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你有你的明天,你的尘世幸福;

我只有我的今天,我的理想世界)

如果海子可以等到明天,那么也许故事的结局会不一样。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眺望北方》中,海子写道:明天 ,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 , 世纪的孩子。

因为明天意味着太阳,而太阳是海子的理想。

在《以梦为马》中,海子写道: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但是海子等不到自己太阳的升起,等不到那个黎明的到来。

因为黎明以前的深水杀死了海子。

在《黎明》中,海子写道:黎明以前的深水杀死了我。

在《西藏》中,海子写道: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那么,黎明到来前的这一夜发生了什么?

今夜的海子彻夜难眠。

今夜,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

使我彻夜难眠

《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海子

今夜的海子在日喀则,今夜难眠是因为一双黑翅膀。

今夜在日喀则,借床休息,听见婴儿的哭声

为了什么这个小人儿感到委屈?是不是因为她感到了黑夜中的幸福

愿你低声啜泣但不要彻夜不眠

我今夜难以入睡是因为我这双黑过黑夜的翅膀

我不哭泣也不歌唱我要用我的翅膀飞回北方

飞回北方北方的七星还在北方

只不过在路途上指示了方向,就像一种思念

她长满了我的全身在烛光下酷似黑色的翅膀

《黑翅膀》海子

今夜的海子在德令哈,草原尽头的他两手空空。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日记》海子

今夜的海子遇见了一切,却没有遇见那棵火红的山楂树。

今夜我不会遇见你

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

但不会遇见你

一棵夏季最后

火红的山楂树

《山楂树》海子

海子是黑夜的儿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

海子在夜色中受难。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 王位 太阳

《夜色》海子

海子在夜色中埋葬。

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死亡之歌》海子

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为什么会自杀?

因为黑夜过后的黎明对海子来说不是明天,而是光天化日下的现实。

而现实,是幻想的天敌,是诗人的坟墓。

我请求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雨》海子

有些人看似拥有明天,但只属于今夜。

有些人看似拥有黎明,却见不到曙光。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海子


007klii


这篇答题内容略显沉重……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海子的诗,读读海子的三篇日记,或许,会找到答案。

日记▪1986年8月

海子说,

我是诗,我是肉,抒情就是血。诗是被动的,是消极的,也就是在行为的深层下悄悄流动的。

海子追求的是人性的洞察,或者说对真善美的执着追寻。正如他说的,

黎明并不是一种开始,她应当是最后来到的,收拾黑夜尸体的人。我想,这古典是一种黎明,当彼岸的鹿、水中的鹿和心上的路,合而为一时,这古典是一种黎明。

他在阐述古典和黎明,但他何尝不是在阐述言行的合而为一?

日记▪1986年11月18日

他觉得今天非得写点什么。因为他差点毁了——

我差一点自杀了:我的尸体或许已经沉下海水、或许已经焚化;父母兄弟在痛苦……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

那不是他,他如是写道,他说他死了,现在他要好好活。

接着他联想到克里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好像也看到自己就躺在死者的地位,他不胜惊骇地想着:“宁可受尽世界上的苦难,受尽世界上的灾难,可千万不能到这个地步!”

我觉得他是要说明他自己现在正面临着这些世界上的灾难和痛苦,但是他要他可以对着自己的痛苦放声大笑!

日记▪1987年11月14日

他想去南方,去遥远的南国之岛,或者去海南,献身于太阳——燃烧。

燃烧像我自己向着我自己疯狂的微笑;燃烧,也就是黑暗——甚至是黑暗中心、地狱的中心

我要把粮食和水、大地和爱情这汇集一切的青春统统投入太阳和火,让他们冲突、战斗、燃烧、混乱、混沌、盲目、残忍甚至黑暗。

而下面这句,可能是他个人诗作理想的展现,或者,是他选择自杀的原因:

我要首先成为群龙之首,然后我要杀死这群龙之首,让它进入更高的生命形式。

从他这三篇日记,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自杀的,海子追求的本来就是黑暗,而永恒的黑暗就是死亡。因为这是他个人的理想,个人理想实现的方式,个人诗作的理想化境界,对他来说,是一种永恒的奉献,是生命的自我燃烧,所以,他自杀了。


《春天▪十个海子》(1989.3.14凌晨)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象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是为了什么?

……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

是的,他自白,他倾心死亡,没什么比这更好的解释了。接着在3月26日(即12天之后)他就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

两个多月后,他自杀了。

我觉得,此时的海子说是积极心态,倒不如说他是为自杀开始做准备。

对于他来说,死亡是幸福的,所以他从明天开始就做一个幸福的人。

自杀之前,他有给每个家人写遗书,是不是就是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分享自己的幸福——死亡?

对陌生人的祝愿,是对像跟之前的海子一样的所有相似平常的人的祝愿——为自杀做准备之前,祝愿前程灿烂、情人成眷属。曾经的海子曾经炽热地爱过一个女孩啊……

最后他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的,他说“我只愿”。这说明他对自己如今做自杀准备的坚定不移,他希望做到之前所说过的“成为群龙之首,杀死这群龙之首。”

最后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认为他是在表达自己将赴死。海子的其他诗中也有提交关于海和自杀两者。


感想

关于海子,这是个人我的解读。

海子的诗,是压抑的。我想,这个世界很少人能够理解他,他也有写卡夫卡,梭罗,列夫▪托尔斯泰……的诗,海子的影子或多或少可以在他们的价值观甚至整个人生看见。

最后

这个世界容不下他的灵魂,他给我们这些陌生人祝福,但愿我们也能给他祝福。

多么希望,这个张开手臂的海子能拥抱人生,这个笑着的海子能永远笑着……

我希望我能够懂他,但是绝对不成为他。

请记住他灿烂的笑容


落文


首先说一点,写出好诗和自杀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诗歌有时候表现的,恰恰是诗人对和自己对立的生活的向往。

从表面来看,天才诗人海子,是一个胸襟宽阔,人格健全,钟情于诗词,游弋在诗海,而且极有成就的诗人。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在别人看来还算辉煌的人生之旅呢?

一,性格问题

海子是一个敏感,忧郁,偏执,封闭,纯粹的人,直白地说,他性格上有缺陷,尤其自杀情结很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两点方面:一是曾经自杀过,甚至和朋友们探讨过自杀的方式。很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他也几乎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并没有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二是在很多的诗稿中,他都写到了死亡,写到了鲜血,尸体,头盖骨等等。这些血腥的场景和令人恐怖的字眼,对别人,可能仅仅是震撼,而对他,就是真实的写照,他对这些或许真的向往,并最终付诸了行动。

二,对社会的认识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海子的诗很美,很有意境,他成为了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偶像,他的诗成了很多人的精神食粮。但这,并不是他所期待的全部。在朦胧和真实,现代和古典之间,其实一直都存在着不统一,不协调,争论一直都在继续。他的纯粹,他的偏执,他对社会认识的不够全面,或者说肤浅,他对问题的看法,立场,也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或许,他想用自杀来证明什么,坚持什么,不得而知。

三,情感问题

身边的好友都陆续成家了,而他,却迟迟没有结婚,讲求只恋爱不结婚!后来,当见到心爱的人已经成家立业时,感觉到一切努力都没有了意义,没有了认同感。或许是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有了,世间再难觅知音,于是,就去选择了卧轨。

我还想说,人活世间,万物百态,你都要看清,想开!

可惜,海子英年早逝,诗坛少了龙卷风,阴间多了短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