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兵面对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是不是只有被虐杀的份?

素心瑜伽


也不可能只是存粹长枪兵去对抗弓骑兵啊,这不是找虐么

打仗真的不是单纯的1V1,而是多兵种配合。想下边这个图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头专门针对游牧民族作战而设计的一种阵型。其中便有鸟铳手和弓箭手。

虽然骑兵机动快,而且游牧骑兵骑射水平不错,但骑马射箭肯定是比不上站姿射箭的。虽然移动的骑兵比较难击中,但目标也大,所以他们也怕远程武器。

上边这个图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普通阵型,三角和圆是火铳手和弓箭手;十字架是枪兵/矛兵,屎黄方块是骑士,绿空心是步兵。这种阵同样适合对付骑兵


我的意思是,遇到擅长齐射的游牧部队,不会有傻子就拉一群枪兵出去找死的


疯狗的轻武


如果是两军互相冲锋,骑兵对抗长枪兵是没有优势的。

然而骑兵并不是傻子,从古至今,战争中最重要的都是机动性。

一、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是马场,马一天能跑多远,就能打多远。 蒙古人能打到欧洲,靠的正是骑兵,从不修长城这种东西。

就是因为汉人中有某些就知道个种地,丢汉人脸的存在,所以汉人在秦以后三千年历史中,始终没有提前占领蒙古大片的马场。 否则打到欧洲,占领莫斯科的,早就是汉人,而不是蒙古人成吉思汗了。

二、对抗骑兵的方法,比较著名的就是修筑据点、城墙、堡垒。

于是,蒙古人有了新的武器:回回炮(投石机)。


用户67724358697


不一定全是败绩

蒙元两次对日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失败并不完全是“神风”相助如此简单。

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图省事,我在这里就使用日本的年号称呼了)要分开看。文永之役,日本虽然进行了积极抗战,但不仅动员起来的兵力稀少,在元军的先进武器(震天雷)与战法下更是屁滚尿流,险些失去九州的首府太宰府;幸而元军准备不足,并未乘胜深入便即撤退(然后碰上了暴风雨),日本才免于大祸。这一战,可以说元军在面对日军时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因为战略上的混乱而徒劳。弘安之役,日本在文永之役之后的数年间一直在进行面对元寇的备战,措施包括而不限于动员在九州有庄园的御家人亲自前往九州、以朝廷与幕府双方的名义征收兵粮、在北九州沿岸构筑元寇防垒等。由于如此充足的准备,来袭的元军被阻止在滩头一个月有余不能上岸,只占得几个小岛。当元军整合兵力却犹豫于是否再次发动总攻击时,台风来了。之后日本派出海军扫荡了残余的元军。这一战,日军借助防守优占据了优势,在里面虽然有水战不适的原因,日本武士的顽强也是元军没有料到的,一个月都没有攻上岸,跟台风其实没有关系。

尤其第二次东征元军几乎全军覆没,被俘虏四万余人,这与日本人改进了弓箭,长枪有重大关系。

冷兵器时代,日本的枪有两种,一种是步兵长枪,还有一种是铁甲雄兵枪刀。(下图)

这两种枪刀,在当时来说,也算实战趁手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