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不是秦皇漢武,卻是擎天架海的大英雄

一、揭幕

光武帝:不是秦皇漢武,卻是擎天架海的大英雄

家一定以為,當上皇帝,就算是成功了。

其實,差遠了。

在劉秀稱帝之前,已經更始皇帝劉玄,在他之後,還有跟著稱帝的放牛娃劉盆子,另外有割據益州的公孫述,東方霸主劉永等等,還有割據各地的軍閥。

你以為當了皇帝就萬事成功了,豈料只是邁出了一小步,一樣做皇帝的人烏泱烏泱的。

但,劉秀就此拉開了帝王大業的之幕。

二、封敵

光武帝:不是秦皇漢武,卻是擎天架海的大英雄

首先,他要面對的敵人是更始皇帝劉玄。

不久,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嚇得落荒而去。

劉秀聽說之後,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下令說:“更始破敗流離,妻兒散落,朕甚是擔憂。封其為淮陽王,官民不得加害。”

不料,劉玄被赤眉軍抓住,還是被殺了。

三、賞功

劉秀稱帝的第二年,他封功臣為列侯,並要賜予土地。

有博士生就建議說:“古時帝王封諸侯地不過百里,現功臣封賞過多,恐枝大於幹,亦不合法制。”

劉秀批覆說:“自古至今,亡國多因無道,未曾因功臣封地多而亡國。”然後,他下令封賞功臣,並傳諭希望各個功臣能夠節制謙虛,長傳子孫。

得了封賞的功臣自然感恩,繼續為劉秀打江山,他們當中有很多優秀的人物,像鄧禹、吳漢、賈復、耿弇等。

後來,劉秀的兒子漢明帝為追念這些功臣,在雲臺閣為其中二十八人畫像留念,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沒有這些功臣的征戰殺伐,就沒有劉秀一步步擴大的疆土基業。

四、納降

光武帝:不是秦皇漢武,卻是擎天架海的大英雄

建武三年,劉秀帶隊親征赤眉軍,劉盆子等人見漢軍勢大,君臣一起投降,並奉上了漢室的皇帝璽綬。

劉秀饒恕了劉盆子等人,併到漢朝的高廟祭祀,以告祖先及天下。

但這時,各地的割據勢力還有很多,劉秀或親征,或派將,直到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6年,才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結束了王莽新朝末年群雄割據、天下紛亂的局面,使得整個國家再次成為一個整體。

這看似簡單的合-分-合,其實是包含巨大代價的。

從王莽新朝之亂,群雄割據,再到劉秀重整天下,經歷了大約20年,期間戰亂、災荒、疾疫,人民受苦受難。

五、厭兵

統一之後,劉秀對和平特別看重,特別不願意談軍事,除非緊急重要。

有一回,太子問劉秀:“父皇,您帶兵征戰多年,有什麼可以教給孩兒的麼?”

不料,劉秀不悅,回答說:“《論語》上講,衛靈公問孔子關於軍事的事情,孔子不回答。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這不是你需要研究的

五、勤政

光武帝:不是秦皇漢武,卻是擎天架海的大英雄

雖然不願談軍事,但劉秀從政相當勤勞,經常是很早就起身處理政事,太陽落山才休息,還經常召集大臣,連夜講習研討經典書籍的理論,很晚才休息。

太子看劉秀這麼辛勞,有些不忍,找了個機會進諫說:“父皇有禹湯的智慧,卻不講黃老的養生之術,這樣恐怕不好。希望父皇休養生息,從容不迫。”

劉秀聽了哈哈一笑:“孩子啊,你不知道,做這些事情,我很快樂呢,並不覺得累。”

雖是做了皇帝,劉秀還是每天兢兢業業,彷彿不勝任一樣,也正是因為勤政,劉秀在他做皇帝的三十三年期間,能夠明查政事,行止有度,進退有序,社會再次開始出現了繁榮景象,史稱“光武中興”

六、總結

我們就在這裡總結一下,劉秀能夠重新恢復漢室、實現“光武中興”的原因。

客觀條件的原因:

  • 第一,紛亂的局面。
  • 漢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受苦最多的自然是百姓,大家都盼著能夠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比如說像漢朝之前那樣的生活。這個就是當時的時勢,人們渴望由分裂走向統一,走向和平繁榮。
  • 第二,劉秀的身份。
  • 劉秀是劉家之後,屬於皇室後代,所以當他和哥哥揭竿而起之時,很多人衝著他的皇室後代的身份加入了他們。在爭戰中,也不斷有人仰慕劉秀的身份而歸順。這是劉秀自帶的光環。

劉秀自身的原因。

第一,劉秀的忍。

劉秀的這一點很像劉邦。不過,劉邦的“忍”是做出來的,韓信要稱王,劉邦當場要發作,張良、陳平一使眼色,下面用腳一踩劉邦,劉邦趕緊答應。

劉秀的“忍”很不動聲色,哥哥被更始帝劉玄殺死,他假裝沒事,只稱自家有錯。

打下邯鄲,繳獲漢軍與王郎的通信,如果細加追究,很多人可能都要被處分。但劉秀卻將其付之一炬,不再追究。

他的“忍”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處於弱勢時韜光養晦,處於強勢時寬容讓人。

這讓劉秀既能夠保護自己,少數敵,又能夠團結能夠團結的大多數人幫助自己。

第二,劉秀的願。

這個願,是願景的願。

很多人做了皇帝或是佔據了地盤之後,就想著稱霸一方,作威作福,吃肉喝酒看姑娘跳舞,更始皇帝劉玄就是,做了皇帝之後就不太理會朝政,甚至開始殺戮功臣。

但劉秀和他們不一樣,他的理想不是稱霸割據,而是重新統一天下。

所以,他帶兵井然有序,他治理的州郡整章建制,他路過的地方,老百姓說,又看到了漢朝的威儀。

這就是人生的格局問題,格局大,藍圖廣闊。

即便肉放到嘴邊,就能輕易推開,人家要的是整片天空。

劉秀的這個願,也正好符合了處於戰亂中的絕大多數人的願景。

第三,劉秀的柔。

天下太平時,劉秀到章陵修建陵園,祭祀先人,和家裡很多長輩一起吃飯喝酒,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十分放鬆。

有位長輩就說:“陛下啊,看你年少時,做事謹小慎微,和人說話彷彿都會臉紅,一直是個溫和謙恭的人,沒想到啊沒想到,忽的一下子,你就當上了皇帝。

眾人聽了一起大笑。

劉秀也跟著笑,然後說:“看您說的,怎麼會忽的一下子呢?我治理天下,講的是一個柔字,以柔施教,無往不利。”

劉秀的柔,不是軟,而是有人性,講仁義。

當年劉林給他出主意,讓他挖開黃河水倒灌赤眉軍,眉頭一皺不從,因為這勢必要傷及無辜百姓。

他所到之處,宣佈廢除王莽苛政,釋放冤案犯人,減免刑罰,讓老百姓得了好處。

在征戰過程中,他大方地把土地和爵位分封給那些功臣,使得他們能夠心甘情願地為他賣命。

稱帝之後,劉秀特別注意與民休息,輕易不發動戰爭,積極恢復社會生產。

第四,劉秀的勇。

劉秀的勇,不是講蠻力,而是有理性、有判斷的勇,有帶頭作用的勇。

最初王莽大軍來襲,眾人想逃散,劉秀勇敢站出來,說明利害,眾人才堅定了背水一戰的決心。

昆陽之戰,劉秀果斷出擊突襲,這才把四十二萬人打得落花流水。

比起秦皇漢武,劉秀似乎沒那麼耀眼。

但劉秀更會治理國家社會,更知道如何讓人民過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是他,使得國家和社會從一片混沌中,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就憑這一點,小編覺得,劉秀不但是一代帝王,更是一位大英雄。

我也很感慨,如果生活在劉秀生活的時代,我會很願意與劉秀一起並肩作戰,為恢復漢室江山的榮光,為天下黎民百姓能夠重新過上幸福生活而奮鬥。

我不是英雄,但當能號令天下重整山河的那個人出現時,我願意緊緊跟隨。

如果他遲遲不出現,如果這個世界還將繼續混沌,我願意站出來。

以上就是光武帝劉秀的故事了,今天的故事先講到這裡,讓我們下期再見

讓我們下期再見。

材料來源:《後漢書·光武帝紀》《前後漢故事新編》(林漢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