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能流传多久?从政治观、价值观、人物行事、文学,各位能否谈谈?

论语社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为你解答:

以下就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合理可能留言探讨。

我觉得《水浒传》会渊源流传,之所以被我们定位四大名著不是完全目无道理的,如果你感受到这只是单纯的一部比别的狭义小说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只能说你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什么是文学。

水浒中所展现的民间道德实践其实不仅仅是暴力的侠义精神那么简单,而是还混合了各种儒释道的个人道德观点。比如宋江的义,若不放在儒家道德体系内去考察,其实是得不到解释的;再比如梁山好汉之间口号上的平等关系和实质上的不平等关系之间的矛盾,若不结合道家的太平观来解读,你恐怕就要以为这是个具有了现代民主思想但囿于时代因素而破产的政治实践团体了。

水浒传的成文反映了那个时代民间社会的极端复杂性,普通民众在诸多复杂的传统价值观中游走不定,忠、孝、礼、法、仁爱观、天道观、机缘观、命数观、太平观、大同观、公义观,统统都要讲,但又统统讲不明白,这就导致整个梁山的道德实践中处处存在着自我矛盾。我们当代社会的民间道德早就不是这种复杂的矛盾体了,我们很容易将道德规范看作一种互惠性契约,理解这些规范对于社会事务正常运作的意义。而水浒传中所传达出的那种道德实践中无处不在的自我矛盾,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道德理想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其实是很难体会的,只能用一句“旧社会的黑暗”来笼统概括。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认识,但我觉得在理,我们还是来看看上面的问题吧:

1、政治观:

可能大家都认为,在政治观上《水浒传》对于当下不适合,我想这也是上面问还能流传多久,产生质疑的最根本原因吧。说的简单点还是觉得我们现在的体系怎么怎么(这个都不细说,大家都懂)。

2、价值观:

我简单的举个里面的例子吧:我们可以理解林冲的夺妻之恨,但却很难理解林冲为什么早就把很多事情都算到了,也做了相应准备,却仍然在事发后逆来顺受。林冲是一个非常精于政治的人物,但却显得毫无政治野心。他在权力的斗争中做了很多私人努力,唯独在权力得到满足的最后一步之前要自我阉割一番。这种矛盾的格局若只用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这样的人物也只能让我们不断感慨,却很难让我们彻底迷恋上,因为他实在是太矛盾,离我们的私人道德实践太遥远了。我们不免要去思索,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物对于作者,对于那样一个时代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般会把林冲的行为看作是怂,但金圣叹认为林冲是一个压得住的绝顶人物,这显然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是什么?来源何处?而这种思索对于普通看客来说,实在是过于艰难了。我至今也只是能抛出这个问题,至于解答,则是根本无从下手的。在来看整部有多少例子,多少不同价值观的体现,这无不体现的《水浒传》的魅力所在。

3、人物行事:

说到底人性是复杂的,不可能全是充满建设性、认同感、同情心的一面,所以我总觉得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大部分人都能在《水浒传》里遇到读着读着忽然浑身一激灵的地方。——可能是那句简直是绿林好汉广告词一样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用秤分金银”,可能是阮小七那句“这一腔血只要卖与识货的”,可能是林冲山神庙那一场风雪,可能是杨志抱着祖传宝刀站在东京街头的落魄,甚至更可怕的,也完全可能是李逵那个“排头砍去”的不管不顾。而这种来自草莽的强劲生命力和不平、叛逆之气,在其他经典名著里是找不到的。

4、文学价值:

即使只从这点来说,《水浒传》也是无可替代的:它应和了人心中不满、不安于现状,意图反抗些什么、挣脱些什么的一面,以及充满了破坏冲动甚至是兽性的一面。所以往往越是现实中生活艰难的时候,人们越会想起这本书,包括民族危机或者说外来压力超过国内矛盾的时候,都会“转思草泽”(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评水浒传语),拿《水浒传》这本古小说来抒发自己目下的情绪。何况《水浒传》的文学技巧还那么高。拿现在话说,“梗”太好了。特别是节奏明快、情节紧凑曲折传奇性强、对话生动、白描手法高超这几点,达到的高度和艺术效果,即使放到今天也是让人惊叹的。就单是写作技巧都无不适我中华之葵宝,更何况,历史价值了。

——其实曾经有段时间特别不喜欢读这些名著研究类的书,因为总觉得文学故事凭自己阅读感受就好,看多了分析研究反而容易被框住;但后来慢慢发现还是应该读的。一本好的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另类编年史,那么庞大的信息量,单凭自己去汲取和体会总难免有不到之处;何况出色的文学研究,是能够激发新的阅读原著文本的兴趣的,甚至有的本身就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阳明悟行学宫


《水浒传》读后感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读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目前读到第三十五章: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厂。

读《水浒》主要有三个感悟:

第一,感受中华古诗词文字之美:

写景物:“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前临湖泊,后映波心。数十株槐柳缕如烟,一两荡荷花红照水。凉亭上窗开碧槛,水阁中风动朱帘。”

写争斗:“两条龙竞宝,一对虎争餐。禅杖起如虎尾龙筋,朴刀飞似龙髻虎爪。”,再有“一对南山猛虎,两条北海苍龙。龙怒时头角峥嵘,虎斗处爪牙狞恶。

写美女:写金翠莲“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写阎婆惜“花容袅娜,玉质聘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

写俗语:“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箭穿雁嘴、钩搭鱼鳃。

施耐庵的文字多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第二,少不读《水浒》:

中学课本中,我们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视剧也曾看过,“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剧情,可是,殊不知这些只是片段,后面还有很多血腥的描写。

林教头林冲在山神庙中躲避风雪,不想陆虞候带着两人火烧了草料厂,要陷害林冲,正巧被林冲撞见,林冲取出一把刀就把这三人挖心的挖心,割头的割头,割了头还挑在枪上走了;

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他们谋害武大郎,杀也就杀了,在后续,武松杀陷害自己的一个官员,从马夫,到丫鬟,子女,夫人,再到官员,全部杀害,总共15口人。

花和尚鲁智深杀人更了凶残,一禅杖,当头打着,把脑盖劈做两半个,随即就把尸首火化了。

杀人、挖心、割头的剧情时有出现,所以也更理解了那句“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第三,《水浒》中报恩与义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金家父女由于被欺负,鲁智深看不过,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后逃亡时,也得到金家父女的救助,才有了后来的上寺院做和尚。

晁盖遇难,宋江慌忙报信,救了晁盖,后晁盖送金银报答宋江。而宋江之所以一直能得到好汉庇佑,也多因其经常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所以在江湖上威望很高,被人称为及时雨宋江。此为报恩。

晁盖等人想要抢劫官员给老丈人送的生日礼物,就找到了阮氏三兄弟,其中阮小七快人快语:

如果真的赏识我们那我们水里火里,都会去。就算死了也值得。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也很感人。正和了那好汉歌的歌词,“水里火里不回头!”

此为一个“义”字。



兴趣广泛爱好姐


中国文化永世共存,并有可能逐步主导整个人类文明!


用户1342947076734


《水浒传》以农民斗争宋江起义为首的故事线索为主,

故事非常形象并且艺术地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官逼民反的悲壮画卷,这故事真的有点像我现在写的小说《大明风雨情》也是一个个官逼民反的小故事。

说招抚,招安,最后都被害死,故事以宋江为领头其实对国已经很忠臣了,但还是被害死,《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却最后的归宿就是死,奸贼当道的世界,作者以丰富而又生动的人物形象,来揭露当时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同时《水浒传》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正是奸贼当道还是不少人,不仅仅是宋朝,大明朝王振当时也害死了不少人。


《水浒传》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宋朝的民情风物等社会景观,而且把宋江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比较形象。


宋江特别领导大家寻找出路,自认为招安是给兄弟寻找归宿,其实是死路一条。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物形象塑造了的很生动,宋江忠义两个字、把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等这些好汉给断送了。

《水浒传》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批形象鲜明的梁山英雄好汉形象,也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传奇故事,具有极高造诣,也有很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一部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一百零八好汉,也是一部精神财富很高的作品。《水浒传》就是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舍生取义的故事。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了正义,为了真理奋不顾身。《水浒传》这一百零八好汉。就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正义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那些事情是不该做的,那些事情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如果《水浒传》出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那真的是活雷锋,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做到是非分明,积极为人伸张正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尽量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可《水浒传》的英雄好汉,就是努力地帮助他人,从点滴做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有利于社会的人,可以物质上的穷人,但精神高尚的人。


《水浒传》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名副其实,水浒人物形象生动,叙事性强,在文学方面造诣也很高。

水浒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把一八零八好汉生动地描述出来,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把一百零八位好汉,如何逼上梁山说得栩栩如生。

我们搞文学创作的也能够像《水浒传》那样通过事件来展示人物。


编剧妹妹玲儿


《水浒传》中其实很多人物的性格和处境具有相似性,但是最终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却不大一样。这就不免让人产生遐想;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武艺才能差不多,但是在梁山上得到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这也让人禁不住去思考;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身世平凡,遭际堪伤,最后落得凄惨下场,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所有的蹊跷和典型都指引着我们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认识,因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事风格,不同的行事风格将导致不同的命运遭际。

《水浒传》里很大一部分天罡星主将都是封建官僚出身,他们大多是时局所迫不得不落草,还有一部分是糊里糊涂就被骗上了梁山,进退无路只好就范屈居于梁山水泊,在这些人的心里,“早日接受朝廷招安”才是正道,这就是读书人的弱点,早在知识启蒙时期,他们就被灌输了“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仁义”思想以及“报效朝廷”“封妻荫子”的政治抱负和梦想,这就为梁山走向诚招安,革命失败已经预留伏笔。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时候就是有颠覆或者守护一个统治政权的强大力量,这种人于无形的力量是冷兵器所不能媲美的,这些都将指引着我们对于《水浒传》所映射的时代价值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价值是什么?对于价值的定义,选择的角度不一样,定义就会稍显不同,比如说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内的无差别劳动力,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明确指出价值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由于认识能力与认识范围的差别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了解也就不一样;此外,就算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不同的人对同样事物的价值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强价值观的引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同的时代,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就算是同一个时代,个人价值观也会有差别。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曾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马洪林教授就说“价值观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认识价值观的时代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这就说明了对事物是否有价值,价值小,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标准是根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需求来判断的。在同一个时代,会因为人们所处阶级或者情景的差异性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一样的评价,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

我国在生产力还极其落后的时代,曾经出现青铜器比金银贵的现象。等人们发现了铁制品之后,青铜的价值量就下降了。在中国古代,年轻女性应该养在深闺,出嫁之后的女性应该三从四德,完全依附于丈夫家,遵循“七出”的条律,承担起生育工具的重任而为家庭繁衍生息。对于社会平民而言,伦理纲常是人们尊崇的标准。君臣、父子、夫妻、儿女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以上那些道德伦理纲常的规定严防死守的人就可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反之就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鄙视。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她们渐渐的沦为男性的附庸,成为生孩子的工具,一旦不能生育或者患上重大疾病等就会被按照“七出”的条律,被丈夫休掉。古代的女性也没有自由,她们不能像现代的女性一样自由自在地去想要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古代的女性也不能像现代的女性一样自由约会恋爱,由久处不厌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古代的女性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和选择异性,所以就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搭成青年男女婚姻的红线。如果古代女人具有现代女人一样的行事风格,那么当时的便是婚姻终止了还可以继续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改嫁与再嫁是自由而正常不过的事,在古代这就涉及“贞洁”的问题了。所以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认识高度就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会产生诸多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就是说价值观是具有时代性的。





视野vfs


只不过用它来作反面教材而已,会看就是好人,不会看就坏人!


用户儒林外客


四大名著,就艺术成就来看,不仅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之后的若干年可很难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出其右的‘!既便在世界的文学史上,也是登峰造极之作。而《水浒传》与其它三部又有其独到之处,一一在反映当时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上是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因此,我认为它是一部不朽之作。


远木三二三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虽然在明清时期曾被列为禁书,但将来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因为将来不会再有“农民起义”这种封建剧情了,所以也就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被禁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水浒传》本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读者喜欢看,自然可以流传于世。

1. 缺了《水浒传》,“人生”就不完整了

四大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共同描述了完整的人生:

《西游记》是孩子的教育阶段,称为“童萌养正”;

《红楼梦》是少男少女的故事,属于“少年养志”;

《水浒传》一帮中年人的故事,叫做“中年养性”;

《三国》描述打江山、坐江山,谓之“老年养德”。

从孩子到老年,四大名著凑在一起,“人生”就完整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浒传》 也要流传下去。

2. 内容贴近生活接地气

北宋王朝末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各地盗贼四起,名不聊生。而书中非常真实地呈现了这种社会现实。

3. 表达了民众的愿望

书中描写的一百单八将,虽然不能说全都好汉,但他们都有被“逼上梁山”的,他们的反抗都是因为环境的逼迫而导致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代表了民众的心声。

4. 反思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水浒传》成书在乱世,价值观崩溃、统治者腐败不堪,百姓没有活路,因此只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作为统治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执政,作为百姓应该珍惜幸福的生活。

不同的声音

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说,有人提出:

“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各种血腥杀戮乃至淫秽的场景。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有样学样”。

瑕不掩瑜,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用脚投票,相信《水浒传》一定会流传下去的。

请关注头条号:王阳明心学智慧,和你一起修心,传递正能量。


王阳明心学智慧


从政治层面讲,通篇先抑后扬,有予盾思想,先揭出封建社会的腐败,官逼民反,后又以宋江忠君思想把好兄弟们带上不归之路,自已也未善终。在卦建社会能流传,对于今后,不得赞许。价值观方面,很难统一。因组成复杂,各种层面均有,各有所爱,君王大臣欺诈享受腐败;流氓匪盗,杀人越货、快意江湖;被迫降服的,不能自我,放弃初心,人格沦丧;还有一部分为个人恩怨所获,为己之私,最终奔上梁山;综合而看,打着忠义旗号,各怀心欲,尤其后面,招安后征讨各路英雄(抗击外国不说),等于刚扔下要饭棒子就去打要饭的!道义又在哪?还去谈什么价值观?!我想,有理性的看待,而不是是看热闹图一乐。人物行事上,光彩的人不多。宋江阴险奸诈,为自已断送大家。吴用,前后易主,真是无用。林冲,火并王伦,对妻仇的沉默!如何论他?武松、鲁达,还算丰满,形象鲜明!超凡的当属公孙胜,绝尘而去…不一而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学方面,还是很好的!通篇结构严谨,人物刻画精当,栩栩如生,流畅通俗,为我们描绘了一部波澜壮阔历史画卷!其中各种人物得以在民间流传。但新时代发展太快,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人的喜好有了广大空间。青少年又迷于各种电子产品及游戏类等等,对古典文学艺术追求相对又少;所以,个人浅见,《水浒传》会随时代发展而淡漠于人们的视野中。


村边绿树一一陈元春


可流传到人类灭绝,仅凭娱乐性(故事性)都够了。再来N次焚书坑孺都断传不了,会以各种方式在人类各文明族群里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