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海軍不建造真正的航母,而是建造畸形的載機巡洋艦?

嘯鷹評


蘇聯以發展核潛艇為主,認為航母是一種死靶子,爆發世界大戰都沒空去對付。美蘇雙方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完空陸海基核武器,接下來的事交給上帝去處理。


濤海拔天


蘇聯海軍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認識到了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但隨後航母發展卻因為二戰而擱淺。在冷戰期間,蘇聯一方面國力有限,不得不將精力嚮導彈、潛艇領域傾斜;一方面又因為蘇聯對海軍的作戰任務和定位出現偏離,導致蘇聯海軍對航母的發展和使用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蘇聯領導人奉行的導彈制勝論又進一步否定了航母的作用,導致蘇聯海軍的航母發展嚴重滯後,直到蘇聯末期和俄羅斯才重新步入正正軌。

上世紀20年代,蘇聯已經開始關注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和建設。原計劃將一艘巡洋艦改裝為航空母艦。直到30年代,蘇聯正式開始了航母的研究和設計,只是這段時間,蘇聯面臨著西方國家的嚴重威脅,不得不把有限的國力投入到陸軍和空軍中,進而使得海軍發展落後於西方的英國、法國、美國等海洋國家,而這些國家,很早就已經有航母建造和使用經驗。日本在上世紀30年代也已經組成強大的航母打擊群。所以蘇聯雖然開了個好頭,但卻因為內外因素而使得航母發展早早慢了下來。▲上世紀30年代,日本就已經有了航母打擊群,且具備多航母區域作戰的能力,然而蘇聯海軍卻更多受到歐洲大陸威脅

導彈制勝論形成於蘇聯赫魯曉夫時期。1953年,美蘇都在導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發展,洲際彈道和跨洋打擊成為絕對的可能。在導彈制勝論中認為,未來戰爭將是核大戰的形式,雙方通過導彈相互打擊,相互摧殘,誰能保有更多的導彈將獲得更大的生存和勝利機會,同時應多樣化導彈機動和發射方式,確保足夠的導彈對敵方進行二次打擊。在這種理念下,蘇聯海軍航空兵發展陷入停頓,赫魯曉夫認為航母將成為“導彈靶子”和“浮動棺材”,這樣的言論在當時蘇聯高層中比比皆是,反對的聲音被持續打壓。▲核大棒一直是蘇聯同美國對抗的最終”殺手鐧“,迷信核武器和導彈使得蘇聯海軍更喜歡發展這種攜帶數百枚導彈進行飽和打擊的導彈巡洋艦

在古巴導彈危機前,蘇聯海軍長期罔顧海軍航空兵發展。因為蘇聯國防部自己也把海軍作戰要求定位“海疆防禦和協助沿岸陸軍作戰”。在這種思想下,蘇聯海軍的發展向遠程打擊,反艦作戰,潛艇遠洋作戰發展,大規模的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不斷服役。然而,古巴危機的爆發讓蘇聯海軍顏面掃地,由於沒有強大的遠洋艦隊支援,蘇聯海軍的潛艇根本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以潛艇前出打擊的作戰方式在航母戰鬥群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加上美國於60年代發展出了核潛艇,力量天平直接傾斜給了美國。▲古巴危機是蘇聯海軍的恥辱。美軍的航母戰鬥群展示了令人生畏的戰鬥力

在古巴危機和美國核潛艇的服役雙重打擊後,蘇聯才正式重視航母發展。但此時蘇聯海軍的作戰定位並沒有本質改變。由於前期發展已經滯後,所以蘇聯海軍依舊將導彈飽和攻擊作為對抗美國航母的主要手段。在這種前提下,蘇聯海軍需要遠程反潛力量來抵消美國核潛艇的威脅,保證蘇聯的核潛艇可以進行安全有效的打擊。隨後我們就看見了蘇聯接連發展出了“載機巡洋艦”這種兼顧強大反艦火力和海上直升機反潛的作戰平臺。然而這是蘇聯海軍導彈制勝論下的畸形產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奪取制空權的航母。因此蘇聯的“莫斯科”級和早期的“基輔”級直升機航母都不是現在的全通甲板航母,並且需要空軍提供掩護才能有效執行任務,否則依靠艦上的直升機根本不可能奪取制空權和反潛。▲早期蘇聯海軍的載機巡洋艦隻能用直升機進行遠洋反潛,可這種航母打擊群無法奪取制空權,只能依靠友軍協同作戰,無法成為遠洋核心

赫魯曉夫下臺後,接著上臺的勃列日涅夫也一樣排斥航母,並且在政治上給航母定性,認為“攻擊性航母是美國從事外部侵略擴張的工具”。並且蘇聯高層還認為航母不符合蘇聯國情。在政治和高層意見的雙重夾擊下,蘇聯海軍發展航母只能在“重型載機巡洋艦”框架中發展。此時已經是上世紀70年代了,蘇聯高層的過分干預,導致蘇聯國防部雖然已經知道了遠洋航空兵的巨大意義和價值,卻不敢當面提出過多要求。由此蘇聯海軍發展大型航母的計劃和研究都只能悄悄進行。

但蘇聯海軍在70年代依舊有所收穫。在1977年,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批准了1143.4型航母的建造計劃,隨後在1982年,蘇聯政府、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又批准了1143.5型航母的建造計劃,而1143.5型航母,就是蘇俄的第三代航母,俄海軍唯一的中型航母,今天的“庫茨涅佐夫”號航母。▲”庫茨涅佐夫“號雖然性能不佳,還帶著一部分反艦武器,但該型航母是蘇聯海軍航母發展中極為重要的航母,至今依舊是俄海軍維持海軍航空兵的根基所在

蘇聯軍方也不是毫無作為。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在30年海軍總司令的生涯中,將蘇聯海軍發展成為強大的遠洋海軍。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戈爾什科夫就在領導著蘇聯海軍大型遠洋航母的發展和建設工作。他主張遠洋進攻,和美國爭奪海上霸權。同時戈爾什科夫的“海軍戰略使用”、“積極進攻”、“平衡海軍”等軍事思想深刻影響了整個西方海軍,至今連同美國海軍都受到該思想的影響。俄羅斯海軍則將戈爾什科夫的海軍軍事思想作為自身的海軍理論重要部分。

在80年代,勃列日涅夫下臺後,蘇聯此時面臨著內憂外患。但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並沒有侷限著蘇聯國防部發展航母的要求。同時,過度嚴肅的政治干預也早已經不存在,反對航母建設的蘇聯高層人員烏斯季諾夫也已經去世。此時蘇聯高層也已經認識到了航母和海空軍航空兵的重要性,所以在1988年,蘇聯歷史上第一艘帶著彈射器的大型全通甲板航母“烏里揚諾夫”號才終於動工,但是此時為時已晚,蘇聯的國力和突變無法再支持這艘航母的動工。到了此時,蘇俄海軍才真正步入了航空母艦的發展路線上,而不再侷限於”重型載機巡洋艦“的框架中。

▲”烏里揚諾夫“號核動力航母是蘇聯海軍航母發展上里程碑式的航母,但蘇聯解體後該航母最終被拆除

蘇俄發展航母的路線曲折而漫長,蘇聯70年的歷史中,直到最後才最終覺醒,走回了我們認知中的正常航母發展路線,才終於將航母和海軍航空兵提升到遠洋核心的地位。然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高層的過度干預和內外環境因素,使得蘇聯航母在經歷了四代型號發展才最終定型。


靜聽竹林風


這就需要從蘇聯的航母發展史說起了。

早在沙俄時代,俄羅斯🇷🇺就想造航母。當然啦,以沙俄時代的技術、國力,想造航母那是不可能的。後來,沙俄被推翻了,變成了蘇俄,跟著再變成了蘇聯。蘇聯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造航母的念頭又被重新提起。在斯大林的大艦隊計劃中,是批准建造兩艘一萬噸左右的航母的。可沒想到,航母的圖紙還沒畫好呢,衛國戰爭就爆發了。

二戰結束,蘇聯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元帥又重新提起了航母的建造計劃。可這時候時代變了。一是蘇聯剛打贏了衛國戰爭,元氣大傷,需要恢復生產。二是導彈和原子彈登上歷史舞臺了,斯大林需要集中力量發展導彈和原子彈。另外呢,美國也發出聲音,說原子彈的威力太大了,航母在它面前不堪一擊。航母過時了,沒有用了,你看,我們都把“合眾國”級航母的建造計劃取消了。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就把造航母的事緩一緩。可就是這麼一緩,結果沒緩過氣來,斯大林就去世了。

繼任的赫魯曉夫是個“核彈至上論”者。在他看來,什麼陸軍、海軍、空軍,什麼飛機、大炮、坦克、軍艦,在核彈面前都是渣渣。所以,他偏愛核彈,認為只要多發展核彈以及將核彈發射出去的載具就OK了。庫茲涅佐夫元帥當然不同意,他認為發展航母還是有必要的,於是就和赫魯曉夫據理力爭。這爭的結果就是庫茲涅佐夫元帥被解職,軍銜也由元帥降為中將,並被勒令退役。

接替庫茲涅佐夫元帥出任蘇聯海軍司令的是戈爾什科夫上將。戈爾什科夫內心也是要造航母的,但他處事就比庫茲涅佐夫理性多了。首先,他要尋找機會,第二,你赫魯曉夫不是不喜歡航母嗎?OK,我就不叫它航母,我給它起個另外一個名字,叫載機巡洋艦。因為他知道,如果硬碰硬的和最高領導叫板,會被最高領導炒魷魚。

很快他就找到機會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美國出動了八個航母戰鬥群封鎖古巴,攔截蘇聯的貨輪、軍艦。面對美國航母的封鎖,缺乏空中力量掩護的蘇聯軍艦處於絕對的劣勢,水下的潛艇也被美軍反潛力量一艘艘的逼出了水面。最後沒辦法了,只好接受美國的條件,從古巴將導彈撤回。而這時候美國的戰略核潛艇已經服役了,它搭載有射程2000公里的潛射戰略彈道導彈。在這種情況下,戈爾什科夫就向赫魯曉夫建議了,說要建造載機巡洋艦搭載航空兵去2000公里之外的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反潛,不要讓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海軍的戰略核潛艇逼迫蘇聯的家門口;同時呢,蘇聯的戰略核潛艇也需要載機巡洋艦的保護,讓它們能到達發射戰位,打擊敵方重要目標。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吃了虧的赫魯曉夫也需要找回場子,於是就同意了戈爾什科夫的建議。於是,蘇聯的第一代航母——“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就被建造了出來。

由於一開始就被定義為載機巡洋艦,所以“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簡直就是個怪胎。從前面看,它確實是一艘巡洋艦,擁有超強的武器裝備,但後面去有個寬闊的飛行甲板和機庫,可以搭載十幾架直升機。“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滿載排水量15000噸左右,共建造了兩艘,分別是“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這兩艘航母安安穩穩過完了一生,1993年退役後被拆毀。

在蘇聯人搞“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的時候,美國人都開始搞“小鷹”級了。“莫斯科”級15000噸排水量的航母在“小鷹”級面前就是個小弟弟,顯得非常寒酸,讓蘇聯人覺得很沒面子。為了找回面子,蘇聯人決定搞更大的航母。美國人得知蘇聯想造更大的航母的消息後,就開始了戰略忽悠。美國人說,根據他們多年使用航母的經驗,大航母不如小航母,彈射起飛不如垂直起降。理由是大航母造價高,目標大,在戰時容易被擊中,而且彈射器工藝複雜,如果甲板被擊中,飛機就無法起降了,航母就變成一堆廢鐵了。但小航母就不一樣了,造價便宜,目標小,垂直起降戰機不需要跑道,只需要一塊地就能起飛了。你看看,我都開始搞小航母了(其實是兩棲攻擊艦),還花大價錢從英國購買了“鷂”式垂直起降戰機的生產線,生產AV8B“海鷂”了。

美國的戰略忽悠起作用了。蘇聯的第二代“基輔”級也是個巡洋艦和航母結合的怪胎。從左邊看,它確實就是一艘巡洋艦,艦艏堆滿了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右邊卻有個斜角甲板,供垂直起降的雅克36/38戰機起降。

“基輔”級航母排水量40000噸,可以搭載雅克36/38垂直起降戰機和卡27/28直升機,載機總數達到了40架。這一級航母共有四艘,分別是“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和“巴庫”號。“基輔”級看上去確實威風凜凜,但其實是個沒牙的老虎,中看不中用。雅克36/38戰機明面上看可以垂直起降,非常厲害,其實它們的作戰半徑只有92公里,只能攜帶2枚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留空時間只有5分鐘。艦艏的那幾枚P500/700反艦導彈號稱擁有500公里的射程,可以搭載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可問題是艦上的雷達卻無法看那麼遠,也無法起飛預警機、偵察機去為它搜索、定位敵方目標位置,更無法引導它對敵方發起攻擊。這樣的導彈純屬擺設。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個作家寫了本書,叫《“明斯克”號出擊》。書中假想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以“明斯克”號航母為旗艦的蘇聯太平洋艦隊進攻日本,日本滅亡,只好到中國上海組建流亡政府。中美日聯合起來對抗蘇聯,在大戰中,駐日美軍的“肯尼迪”號航母被“明斯克”號擊沉。後來,“企業”號趕來,又將“明斯克”號擊沉。在書中,“明斯克”號還算是“生得偉大,死得壯烈”,但在現實中,“明斯克”號和它的姐妹們可就是“生得偉大,死得憋屈”了。蘇聯解體後,“基輔”號被我們中國人買走,放在天津作為遊樂園。“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賣給了韓國。後來,“新羅西斯克”號被拆毀,“明斯克”號被轉手賣給了中國。一開始放在廣東深圳大鵬灣當遊樂園,現在拖到了江南南通,用途不明。最幸運的是“巴庫”號。蘇聯解體後,“巴庫”號被更名為“戈爾什科夫”號,後來被普京“免費贈送”給了印度,在收取了印度29億美元的改裝費後,變身“維克拉瑪蒂亞”號,在印度海軍服役。

蘇聯的第三代航母是“庫茲涅佐夫”級。這級航母一共有兩艘,即“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搞第三代航母的時候,蘇聯人終於決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造大航母”了。但沒想到蘇聯卻解體了。“庫茲涅佐夫”號成為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命運多舛。2016年從出征敘利亞回來後,就進廠大修。結果在前年年底,維修它的PT51浮動船臺沉沒,一臺重型吊車重重的砸在它的甲板上,砸出了一個大洞。去年又遭遇了一場火災,讓它雪上加霜。如今俄羅斯沒錢沒技術對它進行維修,聽說要將它封存了。“瓦良格”號則幸運得多。蘇聯解體時它才完工了68%,後來被中國人買走。經過改裝,它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蘇聯最後一級航母是“烏里揚諾夫”號核動力航母。這是一艘無限接近美國“尼米茲”級的航母,只可惜蘇聯解體時它才完工了35%。後來它被拆了賣廢鐵,如今你只能看到它的想像圖了。


血染戰旗紅


沒有搞出蒸汽彈射器,預警機無法隨航空母艦一起行動!蘇聯當時也沒有那麼大的財力,用十幾艘艦艇給航空母艦護航,所以只能武裝航空母艦,讓它有進攻和防空的能力!


小樓聽雨71514


首先來說,斯大林的蘇聯有個大海軍汁劃,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艦。

及至後來,赫魯曉夫時代,出現了“艦、彈之爭”,即航母在核武器前的生存能力問題。

美國的政策就是鬥爭升級,一步步來,而蘇聯則是“斧頭政策”,先敵攻擊,所以,蘇聯核防護不如美國,——畢竟先敵攻擊嘛。推廣到海軍亦是如是。

再有美國“航母無用論”的宣傳,有人說蘇聯被誤導,其實是“主動”被“誤導”。——國民生產總值這些,資源向誰傾斜?蘇聯的國防部長等主要陸軍出身,“孃家”和大陸軍主義擺在那呢。

所以,海軍只能“曲線救國”,費盡心機用這種方式來發展遠洋海軍。


大衛思想


您好,我是兜兜,一個喜歡軍事類型的自媒體人,您的問題我現在來回答。

原本有望建造航空母艦搭載戰鬥機的蘇聯海軍,又為何轉向建造了只搭載直升機的載機巡洋艦——直升機航母呢?而且建造的數量還不少。原因有兩點

(蘇聯直升機航母)

第一:蘇聯決策層認為發展核武器與導彈比航母更有前途。雖然建造航空母艦獲得了斯大林批准,但新上任的赫魯曉夫卻對此並不贊同,他認為發展核武器與導彈遠比航母更有前途。

(畸形航母構造)

第二:蘇聯建造的載機巡洋艦,實際上是為了應對潛艇威脅,並非用於制空作戰與對地攻擊。戈爾什科夫接替庫茲涅佐夫後,同樣希望海軍能建造大型艦船以及航空母艦,對此他儘可能的採取“迂迴戰術”,想方設法為海軍謀求大型艦艇。戈爾什科夫曾試圖說服蘇聯決策層將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建造成直升機航母,但遭到拒絕。

(二戰海洋戰場)

由此可見,蘇聯不建造航母而選擇建造載機巡洋艦,主要是受“航母無用論”影響,以及對核武器與導彈的樂觀態度,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該國的大型水面艦艇被載機巡洋艦佔據。

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謝謝!


兜兜看視界


蘇聯海軍非常想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蘇聯海軍也一直想著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的目標而奮鬥,但是蘇聯海軍提出的航空母艦計劃,基本都是以失敗為結局。

斯大林時期斯大林鼓吹戰列艦反對航空母艦,赫魯曉夫時期反對一切大型水面艦艇。在這二位當政的時候,完全別指望建造航空母艦。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國內倒是允許造航母了,但是烏斯季諾夫堅決反對建造美式航母,而是主張建造航空巡洋艦。

蘇聯海軍對航空母艦的嘗試往往以失敗為結局,蘇聯海軍不是不想,而是條件不允許啊。

蘇聯海軍真的盡力了,每當蘇聯有機會建造航空母艦或者說上層鬆口的時候,蘇聯就會提出航母計劃。至於為什麼最後的庫茲涅佐夫和物理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依舊裝填有反艦導彈,則是因為一意孤行連重型載機巡洋艦都無法見到,只能折中一下。

以下是蘇聯海軍的一部分的航母計劃:

斯大林時期:

1939年蘇聯海軍提出71型航空母艦方案,可能影響到蘇聯級戰列艦Mhm的建造計劃,而被斯大林勒令取消。

72型號航母

1944年蘇聯海軍提出72型航空母艦方案,因為庫茲涅佐夫被貶職而告終。

1950年斯大林同意了庫茲涅佐夫的建議,推動85新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但是因為1953年斯大林去世,新上臺的赫魯曉夫是大型水面艦艇的反對者,85型航空母艦計劃告終。

赫魯曉夫時期:

1957年因為美國海軍正在快速擴充其水下艦隊,戈爾什戈夫向赫魯曉夫提出,蘇聯應當建造能夠搭載大量反潛直升機的大型水面艦艇,在這一階段最終的成果就是1123型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

戈爾什科夫非常清楚,赫魯曉夫對大型航空母艦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即便如此,在1959年第45設計局還是提出了戰鬥機浮動基地計劃。這個計劃完全被赫魯曉夫直接否決.

勃列日涅夫時期:

在軍備領域擁有極大影響力的烏斯季諾夫主張:“美國的航空母艦僅僅是艦載機的運輸平臺,而蘇聯航空母艦應當擁有導彈核武器,是現代化的攻擊兼運輸平臺。”的觀點極力推崇載機巡洋艦。

1968年,蘇聯海軍提出取消莫斯科反潛巡洋艦巡洋艦3號艦的建造計劃,並建造全新的載機巡洋艦的提議,獲得蘇聯國防部及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之後,涅瓦設計局提出了9個方案,讓國防部選擇,三個航空母艦方案,兩個莫斯科plus方案,烏斯季諾夫沒有選擇最差的,但也沒有選擇最好的,而是選擇的第一方案,也就是最終演變為基輔級的方案。等到1969年,蘇聯海軍正為了1975~1986年的海軍改建造那些艦艇而頭疼的時候,蘇聯海軍聯合蘇

聯造船工業部門再次提出了新的航空母艦計劃。

1160型航空母艦

1972年涅瓦設計局提出了1160型航空母艦,1976年涅瓦設計局提出1153航空母艦,兩個航空航空母艦計劃全部被否決了,烏斯季諾夫命令繼續建造改進型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在巴庫載機巡洋艦即將開始建造的時候,涅瓦設計局在這一階段也提出了在保持艦體不變的情況下,將艦首的露天存放式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更換成內埋式的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並在艦首加裝滑躍甲板或者一條蒸汽彈射器的方案,但是這個方案仍然被烏斯季諾夫否決了。

等巴庫號載機巡洋艦正式開建以後,烏斯季諾夫也認為導彈技術的發展讓導彈與飛行甲板可以共存,一次在1143.5型載機巡洋艦的選型上不再苛求使用露天存放的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方案几經博弈之後,採用滑躍起飛攔阻著陸的方案勝出,而這個方案最終的成果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雖然說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依舊保留著較多的航空巡洋艦殘餘,但是至少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級航空母艦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了。即便如此,蘇聯海軍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級航空母艦的稱呼是1143.5型重型載機巡洋艦。所以說庫茲涅佐夫在蘇聯海軍眼中仍然不算真正的航母。

總結

蘇聯海軍真的為了能夠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而盡力了,每個10年當中,蘇聯海軍至少有兩次要提出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的相關提議,問題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被否決了。

蘇聯在80年代沒有見到真正的航空母艦的原因,則是因為8萬噸級航空母艦反艦導彈對航母本身影響不大。

蘇聯海軍在前期未建造航空母艦則是因為領導人的反對,只能說,蘇聯海軍是真正的在夾縫當中求生存。

航空母艦的相關況來自於航空母艦所對應的百度百科。

第45設計局所提出的戰鬥機浮動基地計劃來自於俄站。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白公子怪談明史


這個問題就非常複雜了勒,我是看過幾本書上介紹過的,蘇聯不是不想做,是因為當時的國情和體制限制了。當時的領導人喜歡導彈和潛艇,不喜歡航母,所以做航母的一些軍隊的領導,為了瞞過上層,只要做些奇形怪狀的航母來掩蓋,等到最後一艘蘇聯的真正的核動力航母快做成的時候,蘇聯解體了,也不算快作誠,反正核動力裝置已經在搭建船體完成了20%還是30,而且也驗證了,航母的彈射裝置,這也說航母要做出來的話,戰鬥力還是可觀的,唉,可惜啦,可惜啦!


超尢


蘇聯不建造航母,那是因為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周邊地緣關係造成的。蘇聯沒有一個受自己控制的穩定的出海口,每一個出海口都被美國的盟國控制,這讓蘇聯怎麼安心發展沒有自我防禦能力的航母,航母配再多軍艦保護,但自身的大體量還是靶子,在岸對海的飽和攻擊中,配置的艦隊是不能完全保護航母的。


龍角大將軍


沒錢沒能力建啊,綜合國力不行啊,建了也養不起,利用率太低,維護費用太高!總的來說就是沒有那麼多事了!戰略邊緣已經收縮到家門口了要那玩意幹啥?你出去有那個實力全方位的自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