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他“五十知天命”,這“天命”指的是什麼?你怎麼看?

鵬友程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孔子38歲開始接觸《周易》,當時沒有重視或者沒有讀懂易學,通過和聖人老子的接觸,51歲的孔子才有所啟發而對易經有了新的理解,並且發現《周易》裡面包含著博大的哲理,於是便開始更加刻苦地攻讀易經,並對易經系統地寫了十篇註釋文章,史稱《十翼》,在易經哲學理論的完善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孔子說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人到了五十歲就可知天命,人如果不學習聖言,不研究哲理,就是到了七八十歲也不會知天命





雲清雲


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孤立的一句話,應是從《論語》的"為政第二"中全面去理解。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只矩。”

對於孔夫子來說,經過前幾個人生的座表與歷程到了五十的年齡時段,也就能夠客觀的認知天地自然賦與自己命遠中的好壞窮通,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其實孔夫子的另一句話就是對天命的最好注角。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命乎。"

達天知命,不斷完善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其合乎自己對大道的追求,更使其不被一切外物所惑動。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據此可見,道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天命吧!




淨心修道


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而欲”論點,詮釋了人生各階段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而“五十知天命”的觀點,是指對社會和人生有了足夠的理解,為人處事應該進入一種波瀾不驚的狀態。“天命”指的是人命,也就是人生,而“知天命”就是了解人生的意思。到了五十歲,對自己人生和處世應該有了足夠的認識和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世態炎涼和悲歡離合都應泰然處之、寵辱不驚。你的態度絕定了你的命運,你的思想則決定了你的行為。“知天命”的年紀,更應把握好現在,愛惜自己和家庭,繼往開來,走好人生的後半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