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什么好书,好的杂志可以推荐吗?

流泪谷


好书太多了,喜爱的类型也因人而异,我就分享下非常喜欢的杂志吧。

《三联生活周刊》是我非常喜欢的杂志,在碰到有卖时、看到就会主动购买。


一方面,是个人很喜欢它的内容

“简洁”和“深刻”是我最为欣赏的地方,读三联,可以了解到很多自己生活之外的知识和感悟,get到很多不了解的知识,信息量大、又很有趣。

有几十本珍藏,搬了2次家都还带着……


另一方面,是对三联人的印象

工作上与三联图书的人有过合作,机缘巧合认识了内部员工。虽然三联图书与三联周刊是两班人,但合作时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是我更喜欢的原因之一。


附一段三联生活周刊对自己的简介:

「我们相信在物质生活之外同样存在一种文艺的生活,它温和优雅、理性纯粹、漂亮迷人。它是对审美的斤斤计较,是对高尚生活的审慎追求。我们要厘清人们对文艺的误解,我们希望一个公开承认自身精神追求品质、推崇文艺且不受指点的时代重新到来。」三联生活周刊


云朵心语


这次推荐6本小说,都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这6本书关于人生,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女性自身,还有那些遥远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希望能给你更多的思考。有几本可能还会让你流眼泪。我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不流泪的眼睛看不清”,流过泪的眼睛更加清澈,目光更加坚定。

下面我会对这6本书做简单(也许是啰嗦)的介绍,希望你们能喜欢。因为有些书是以前在图书馆或书店看完的(我是个蹭书分子😄),有的有照片,有的没有,只能找图片,见谅。

1⃣️余华 《活着》

我又要重复一遍,我是余华的忠实读者。《活着》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说是余华创作转型之作,由八十年代先锋时期的冷酷而转向了温情。想必知道余华的人,就一定知道这本《活着》,94年张艺谋将其改编拍成电影,由葛优和巩俐饰演主角,虽对原著有所改动,还是值得一看的。

读这本书之前,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记住你自己的答案,静下心来读这本书,也许你会找到与原来不同的答案。这是一本你可以一气呵成读完的书,让你看尽一个人的一生,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你会感到胸中像压了巨石,它让你喘不上气,头疼欲裂,还会让你止不住的流眼泪,越往后读,你越加感到绝望感叹生之无常,但当你读完这一本时,我想你已经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

如果读过《活着》,能使你对余华产生兴趣,那么接下来你可以读读《许三观卖血记》,之前我有推荐过的,然后看看《在细雨中呼喊》,还有《兄弟》和最近的《第七天》。如果想感受余华的冷酷,那么看《现实一种》,《世事如烟》,《古典爱情》,《一九八六年》,你会感到毛骨悚然,当然,这些不是恐怖小说,只是有时人性之恶恶过鬼神。余华是在文革中度过童年的作家,这场历史浩劫在他眼中是场荒诞不经的表演,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文革为大背景,想要了解中国那段荒诞的历史,余华的书,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参考角度。

2⃣️迟子建 《起舞》

读中文的同学,一定熟悉这个作家。而其他同学可能光凭名字都猜不出作者性别。如果问我,当代女作家最喜欢谁,毫无疑问,迟子建。我真的太爱她,她文笔温婉,用语朴素而意境无穷,我欣赏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她们温柔纯真善良,而又勇敢坚强,敢于向命运抗争。我欣赏这些人物形象,她们折射出课作者独特的女性观。作为女性,我们是否真的认识自己,真心建议女孩子们读读她的书,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作家讲的一个故事,而是得到一种观念,一种信仰的感动。实在太爱她,这里推荐两本。

首先来说《起舞》。作者将人性与城市结合,交相辉映,描绘了哈尔滨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世事变迁,也写了两代女人的传奇人生。看到题目,有没有令你想到苏轼的那首词:“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书中,两代女人,两次起舞,造就了两个传奇的人生。我记住了“丢丢”,一个落落大方敢爱敢恨的北方女人,她以起舞,保护了老建筑“半月楼”,而齐如云,在与俄罗斯人起舞时怀了孕,备受众人歧视,她却一生以无畏的态度坦然处之。

这两个传奇的女人,还有哈尔滨这个城市,能否吸引你来读这本书呢~

3⃣️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别人看到我的悲伤。”

“我”的丈夫“魔术师”,死于一场车祸,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悲痛欲绝的“我”无法面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无法熬过每一个夜晚,于是选择逃离悲伤,决定只身前往曾和丈夫相约要一起去的地方,途经乌塘的“寡妇村”,见到了更悲惨的世界和更痛苦的人,才发现,这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一样,所有的人都一样,要经历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而所有那些深的夜,都需要自己熬过来,等待黎明。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带着迟子建本人深刻的烙印,她的丈夫同“魔术师”一样因车祸去世,可以说,这本书寄托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不舍。

摘一句我喜欢的话:“一个伤痛着的人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风景面前故作坚强,你完全可以放纵地流泪。”

大概是在2015年读的这本书,读完一本,仿佛体会了人世间最彻骨的凄凉,此外,结局也是让我背后发寒,读完书之后的几天,每天的夜晚都会看到结局描绘的那个画面……打开冰箱,然后……(不剧透了自己看)

如果这两本你都读过,那么还有长篇史诗《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这本书里,你能读到迟子建一如既往的温情脉脉和清澈真挚,还能读到她心中的哀伤和悲悯。此外《亲亲土豆》这是短篇,极其温暖,结局何在打动人心,还有《雾月牛栏》,《晚安玫瑰》,《北极村童话》,都推荐你看。

4⃣️林海音 《城南旧事》

以前每次逛书店,都能看到这本小书,总有朋友向我推荐,可每次看到,翻看几页,就没了读下去的心思,不知它究竟好在哪里。直到后来才懂得,有些书是要到一定的年纪才能读得懂的。

二十岁时翻这本书,觉得没意思,二十三岁时,觉得太幼稚,二十五岁时,只觉相见恨晚,一口气读完,而且开篇就被感动到落泪。这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她3到13岁在北京的童年时光,她以儿童的口吻,记录了那些见证她成长的亲人,朋友和玩伴儿。言语朴实流畅,豪无华丽辞藻修饰,情感真挚隽永,打动人心。

二十五岁的我,开始怀念起了那遥远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想起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小巷,和巷子里热情的左邻右舍,还有那些放学后穿梭在巷子里嬉戏打闹的小伙伴。虽然每年的儿童节都要宣称自己是孩子,但心里明白,长大了,永远回不去了,即使自己能倒回过去,但那些曾经陪伴你的朋友和亲人已永远难再相聚,我们的一生,不断成长,不断告别,就算千百般不肯,也终有离别之殇,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在未来不至追悔莫及。

5⃣️萧红 《呼兰河传》

读大学时,萧红故居离学校只有半小时车程,而我直到毕业都没去过。老师讲萧红时,我逃课去逛街了(我的大学生活啊!)所以,直到我读研,对萧红所知甚少,考研复习也是有选择性的,没有对她全面系统了解(就这也考上了😂)。就连她的书,也没读过。

读研后,发现萧红研究渐热,文章评论越拉越多,总是在期刊上看到,后来有了汤唯的《黄金时代》。幸好在电影之前,我就已经算是系统地去了解了萧红生平与她的作品。第一篇读的《小城三月》,紧接着读了《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一样,采用儿童视角,文字干净,清澈,写童年生活,写风土人情,但那不是牧歌不是童谣,力透纸背的是这个女人一生的悲苦与凄凉。对萧红,我始终是矛盾的,很难说喜欢与否,但想以别人来代替,却又根本无从下手。

6⃣️王小波 《黄金时代》

我爱余华,也爱王小波,我太博爱,还爱很多很多作家,王小波是最特别的。一本《黄金时代》推荐给所有人,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还是要在此推荐一下,这是我心头大爱。

3月时重读《黄金时代》,偶有所感,随手写了下来:

某日突然想起,“人生就是不断被捶的过程”,经历了一些事,才懂得其中滋味。正惆怅之时,却又想起陈清扬,她腰间别着的那把短刀,白天别着,晚上做爱一丝不挂时仍然别着。不知为何,为这个画面感动不已,即使不断被捶的人生,也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披散着发梢还在滴水的头发 再次一字一句读了你的《黄金时代》

待到合书时 用手捋头发 那触感 潮湿而温暖

就像此时的心情

“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 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一段灰暗痛苦的文革岁月,在王小波笔下成了闪闪发光的黄金时代。别人压抑的,他在释放,别人不齿的,他在赞颂,别人遮掩的,他在张扬。感恩有生之年读到王小波。《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这三部还没有读完。但读完了他的杂文,他独特的人生哲学,他的幽默他的智慧,尽在其中,《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这三本,爱王小波你应该也不陌生。

👓啰里八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不只介绍了6本书。我看一个作家的书,不仅只看所谓的“成名作”,最起码一个作家的书你读过三本以上,你才能说你对这个作家的风格他的思想他的态度有所了解。在看书之前,我喜欢先看看作家生平介绍,要知人才能论事,你知道他从哪里来,他经历过什么,你才会理解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东西。在读书时,对作家涉及的时代背景,可以先做了解,比如余华和王小波小说都以文革为时代背景,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也很难透彻体会作家笔下那些荒诞的狂欢由何而来。我们看一本书,真的不只是为了听一个新故事。这是我个人一点读书小心得,不够完善,也不一定适用所有人,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陌离在路上


什么样叫好书,人都是懒惰的,都想不劳而获,都想要直接结果,去图书馆,好书都是落一层灰,根本没人看,一本周易里面的阴阳,比你看什么书强的多,一本孙子兵法里面的谋略不比你看成功法则这书高明的多,一本道德经里面世界运行法则,不比你去看各种阴谋伦强很多,最底层的,最简单的,才是我们最需求的,那别人的经验去学习,能学到什么,自己不动脑思考,看什么书都没有用,在思想上人都是很公平的,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就看谁用心了,脑子转起来了,思考最底层的东西,才能成长,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疆豫布衣


我推荐的是《危机领导力》本书的作者丹尼斯·N·T·珀金斯,曾经是一名参加过战争的海军陆战队员,在退役后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师。本书研究的是AFR午夜漫步者号夺取1998年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冠军的过程。这次赛事有1150人参与,115艘船支参加,结果在风暴中5艘船沉没,7艘船被遗弃,6名经验丰富的船员丧生。整个救援出动了25架飞机、6艘救援船,1000余人参与救援。最后只有44艘船到达终点。但是午夜漫游者号,只有10.7米的小船,与169公里/时的狂风和24.4米高的巨浪搏斗了3天16个小时而到达了终点。在所有参赛中AFR午夜漫步者号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却在这样艰险中保存下来,且勇夺冠军,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此,作者访问了所有船员、家属、竞争对手,甚至后来亲自参与了一次这项最危险的航海赛事。作者通过大量的探访及对赛事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午夜漫游者号之所以逆袭取得成功得的核心——一位卓越的灵魂领导者船长艾德,将一些个人能力并不突出的船员,打造成为一支巨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在危机中无所畏惧、劈波

斩浪,最后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下面我想就书中提到的让团队成为明星这一策略,将个人的一点薄见与各位同仁分享。

成功的团队建立在一个信念之上,这个信念就是只有一个明星,这个明星就是团队。在此,我想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在我们所在影城,这个明星是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团队。我们是否过度地强调了自身在影城经营中唯一性,而忽视团队整体作用。我们是单打独斗的“猛张飞”,还是依靠团体,战无不胜的斯巴达勇士。

那么在我们经营工作中如何去打造一支明星团队呢?

1、找到具备坚定信念的团队成员——午夜漫游者的信念就是他们要去霍巴特。要在招聘时进行实际工作预览,诚实、公开地向前来应聘的人员展示招聘信息。只有为了这个目标愿意吃苦的人才能进入团队或者才能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一流的企业管理,就是将企业文化践行到企业运营管理中每个方面,让团队中每个成员做的每个动作都体现公司文化,而不是仅仅作为口号停留在嘴上,作为标语贴在墙上。

2、寻找多样性人才,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劣势可以得到弥补。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识人、用人,做好“伯乐”,对员工的使用要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育和塑造员工的能力,达到最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更好、更多地输送高素质人才。

3、最小化等级与地位差别。这不意味着所有人决策时都拥有相同的话语权,而是指团队要同甘共苦,减少特权待遇。这里我想先举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例子:李云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形象严肃的领导,经常跟下属吵吵闹闹,这个打一拳,那个踢一脚。但是却打造出一支具有亮剑精神的狼性队伍,其个人也成为这支队伍的灵魂和支柱,获得了团队成员绝对的信任。所以说威信并不是职位的天然属性,他不会因为你的办公室最大、穿一身名牌外套、戴块世界名表就会拥有。要获得团队成员的真正信任,我们需要走到一线去,与团队成员同甘共苦。

4、追求兄弟情谊。无私、不求回报地帮助同事走出困境,是建立兄弟情谊的关键。如果你只想要一支普通团队,也许通过严格的管理、标准化的培训就能够实现。但如果你想要一支明星团队,那么团队成员间仅仅是工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员工不仅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更是与我们同甘苦、共命运的亲爱家人,是我们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只有真正地走入他们的生活,走入他的内心,去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与他一起面对困难。不放弃、不抛弃,这样的团队才能在风暴中驶出巨浪,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在危机中找到出路。

5、设立最佳贡献奖。书中讲到,每段时间,船员间互相投票评选出一位最佳贡献奖以表彰最能代表团队、付出最多的成员。初期因为船员人数并不多,相互之间过于熟悉的缘故,大家还觉得不好意思,甚至觉得有点搞笑,但后来却成为一个象征,成为激励团队走出困境的动力。

6、外向型团队。有需要的话,团队应关注团队外部的情况,并同外部团队或个人合作。而不是只和自己人合作。这里我想谈下如何更有效地与区域内竞对影城相处,并最终达成价格同盟的问题。就如书中所讲,午夜漫步者号在风暴中,不光努力自救,还积极协助其他遇险船只,搭救其他船队落水船员。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影城团队,不光自身要团结,团队内部要合作,还要有对外合作的意识和帮助对手的胸怀。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优秀的团队不应该封闭自己,而应积极与竞争对手去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而不是当作死敌,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落井下石。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大都情况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既然你阻止不了竞争对手的产生,那就积极地去优化竞争环境,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体系,努力做到共生、共赢,尽量避免恶性竞争,恶意拆台。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互相提高。



横影人生剪影


我推荐吴军博士的《格局》,吴军博士是让我爱上阅读的作者之一,几乎所有吴军博士的作品我都读过,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现在很多畅销读物那些犀利的比触,激进的文风,只是像一个温和的长辈一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这个世界的真相和做人做事的方法论。每次读过吴军老师的书,总会收获关于这个世界更多的知识,同时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得到更新,能够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阅读时选择书籍更重要的是选择作者,这就像我们在职场中选择公司更重要的是选择老板,一个好的作者能把生活中平常的话题写的思考独特而深入,引起读者共鸣,反思,提升。阅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就像一位优秀的知己给自己上了一堂人生辅导课。

《格局》是吴军博士继《见识》《态度》后第三部人生进阶作品。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有些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而大格局的人追求的则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

在本书中,吴军博士为你总结了提升格局的五个维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遇见成长


你好我是行者洪界,刚看完这本书。感觉不错推荐给你看看[送心] 风筝是每个人遥远的童年回忆,风筝也是主人公难以磨灭的创伤。

在追风筝奔跑的路上,因懦弱他看着朋友被侮辱而自责多年,但懦弱可能是为了迎接将来更强大的自己。

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就像书中说得“阿富汗的儿童没有童年”那样,他们承受着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太多东西。活着的人甚至会羡慕死去的人,难道这就是一个刚刚涉世的孩子该有的解脱?牌打输了可以重洗再来,但人生过了就是过了.

我们何尝不也是一个追风筝的人,人生在风筝那头迎风翱翔,迎头风越强劲,风筝飞得更结实。风筝线的另一头是你、是我、是他,在仰望天空奔跑着。

连年征战的阿富汗,何时再能升起一个个漂亮的风筝。风筝线的另一端有阿米尔(主人公)、有哈桑(朋友)、有拉辛汗(成年朋友)、还有。。。




行者洪界



用户13688672191


我喜欢小王子

因为它是一部让懂的人流泪让不懂的人觉得无聊的书。

他是献给“所有曾是孩子的大人们”的童话。如果有书能让读者第一次读与第二次再读的感觉有翻天覆地的不同的感觉。

当我觉得我慢慢的下沉时我会想读它,它带给我的不只是童话,它能让你感觉到孩子们的世界是童趣的,大人们也是小孩子长大的。


一一的地球观察日记


毛姆的《刀锋》。

《刀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拉里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读这本书可以使人思考自己生存的目的。无论在什么年代,人都是需要反思、追问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一定的思考,才能够知道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意义,避免不必要的烦扰。

拉里在当飞行兵时失去了自己的好朋友,生命的突然衰败使他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拉里开始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他有两情相悦的女朋友,有关心他的长辈,但是他们都不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人理解他。于是拉里独自一人走上探寻真理的路。在这期间,他试图在书中探寻答案、又在劳作中思考,拜访德高望重的僧人,结识同样对那些问题感兴趣的人。后来他再回到家乡,对于曾经熟悉他的人来说,拉里变成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人,他似乎很轻松、从容,又很神秘。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小说的最后其实并没有交代拉里最后的结局,但我相信,他已经得到了某种答案。

而与拉里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是艾略特。他是拉里女朋友的舅舅。如果说拉里是寻得了生命真义的明白人,那么艾略特就代表了那些一生都在追求虚无的人物形象。从小说开始就把他塑造成一个混迹于高档聚会的成功人士形象。他是一位标准的绅士,利用自己的聪明跻身上流社会。他为能参加各种高级宴会感到自豪。到了晚年,他深受没人再愿意邀请他的痛苦,临终前依旧耿耿于怀。

这本书还有很多可深究之处,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在人生路上有不同选择的人。希望这本书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启示。


弗西杂文


读书读经典,推荐细读四大名著、《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

别看有年代、枯燥,但前辈留下来的都经过了时间的打磨。

杂志推荐一本别人推荐的《知中》,内容丰富,可以了解多种文化知识。如果对历史感兴趣,推荐《百家讲坛》,内容幽默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