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金庸小说的语言风格吗?你觉得金庸小说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泰和安居


首先,我对金庸小说不仅喜爱,而且爱不释手,喜欢它语言上的行云流水,平中见奇,它的情节用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的经典武侠人物。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所著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概括起来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讲到,“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小说的语言总的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来概括。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

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黄蓉、小龙女以及李莫愁,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如《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

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评点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金庸对语言是花了不少工夫的,他的风格是“经过了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笔冲破了小说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俗雅之界,对语言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读心赏文


金庸先生文笔好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时候除了干巴巴的一句“文笔好”,我们很难具体地描述金庸先生对中文语言的造诣。

直到我知道了一个当代中国语言发展的趋势 西式中文:

欧化中文又称西化中文、西式中文(Westernised Chinese language),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文过分影响的中文。欧化中文常见于翻译作品。译者往往会逐字直译而忽略中文语法、用词习惯,直照外文语法、词汇、修辞地翻译而不顾语顺与否,即使在翻译主宾谓结构、特有表达逻辑、方式等亦是如此。久而久之中文本身也染上了外语的特点

我终于明白了:金庸先生对中文语言的掌握与当代小说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语言不受西方语言的影响,不滥用介词,不使用西方语言的语法结构。他是中国数百年白话文写作的集大成者,可能也是白话文写作的最后表现形式。在他之后,所有年轻作家从小学开始接触的就是西化的中文了。

西式中文起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

他们受到当时国际上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喜欢用功能主义的方式解构语言,把语言按照功能分成若干个元素,看重语言元素搭配的逻辑,把语法当做数学公式一般的公理。就像英语语言就会严格地把词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等,把各种句子按照语法分类为祈使句、陈述句、反问句…

举个西式中文的例子,近代作家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作为对比,金庸的倚天屠龙记:

赵敏笑道:“你现下再修,也还来得及。”张无忌心中怦然一动,问道:“甚么?”赵敏脸一红,不再接口了。说到这里,两人谁也不好意思往下深谈,休息一会,张无忌再替她敷药,抱起她又向西行。赵敏靠在他肩头,粉颊和他左脸相贴,张无忌鼻中闻到的是粉香脂香,手中抱着的是温香软玉,不由得意马心猿,神魂飘飘,倘若不是急于要去营救义父,真的要放慢脚步,在这荒山野岭中就这么走上一辈子了。

可以明显地看出,鲁迅文法的介词和助词非常多,上面一小段里光是“的”字就有13个,而作为对比,金庸的文章中“的”字只出现3次。鲁迅的文章非常强调语法逻辑性和介词的指向性,所以文风让人感觉很“硬”。

(记念刘和珍君不是小说,两篇文章的文风还和别的因素有关。这里主要是为了对比语法)

而没那么西化的中文就让人感觉非常柔软,非常顺滑,就比如金庸先生的文章。那是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纯正的中式语法肯定更接近我们的意识。

再举个当代的例子,莫言的《蛙》

陈耳和陈眉之父陈鼻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少年时的朋友。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它在题材上和倚天屠龙记一样都是小说。助词介词很多,翻译成英语甚至不用改变语序: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It was a time of starvation. Things I remember most all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eating.

用金庸的笔法看,《蛙》有些句式比如“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是不必要的,可以直接说“我们在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

对于今天大多数普通人,西化中文是深刻在脑子里,已经无法改变了的。当然,不论是金庸的行云流水还是鲁迅的严密逻辑,文笔只是各有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疯狂的绿豆


我特别喜欢金庸的语言风格,记得小时候看的时候就爱不释手,好像书里总是有一股很强的吸引力拽着自己。

第一个特点是语句的干净清澈。如同一汪池水,是清澈见底的更吸引你呢,还是浑浊不清的更让你有兴趣?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金庸的文字就是这样汩汩流淌,让你想不断地追到源头。

而清澈也并不是肤浅,如同你可以在溪水中看见一尾红鲤蜿蜒游过,又有一抹水草轻轻飘动。清澈是一种透明的底色,给你的思想以足够的空间感和澄澈性。

第二个特点是描写的画面感。尽管金庸先生的很多作品已经拍摄成影视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但我想依然有很多读者会在心中保留一个理想的无可取代的画面。

比如黄药师与那一岛的桃花灿烂,美如烟云;比如天龙八部有两章的名字“千里茫茫若梦”和“双眸粲粲如星”,仿佛印在脑海中的一片天地星河。

第三个特点是人物的生动性。这一点真的有太多例子了,抛开有主角光环的英雄人物,还有一些非主角的人物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一生爱恨纠缠的刘皇妃瑛姑,比如天龙八部里只出场一次的隐世高手扫地僧,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杨过小龙女的后人黄衣小姐姐,点到为止却足以惊艳。

第四个特点是大事记中的小片段。读金庸先生的书,常常会被带入到一种宏大的历史视角中。你为故事中人物的悲欢而情思起伏,又倏忽跳跃出时代而洞见个体命运的渺小。

在读《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时,很难不为宋朝的灭亡而感叹愤慨;在读《倚天屠龙记》时,元朝与明朝的交替更迭似乎更牵动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金庸先生的作品能够受到各个时代各种群体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玉珰


在刻画人物时入木三分,小说中的人物仿佛就活灵活现的在你面前。如天龙八部中说木婉清的名字" 水木清华,婉兮清扬”大概就知道这个女子的清丽容貌。又如王语嫣”笑语嫣然“在段誉的眼中,只要她对着自己一笑,便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满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种种,好的不可言传


小杨说天下


金庸小说的语言风格,毫无疑问,非常喜欢。

金庸小说的语言特色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字优美,引人入胜;二是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三是引用诗词,信手拈来;四是描写传神,绝少雷同;五是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总之,金庸小说的语言非常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光华的小说铺子


非常喜欢,查先生是个杂学家,他对人物,人性的光辉刻画得非常好,侠义柔肠,民族大义,历史的侧面描写!入木三分,美不胜收,欲罢不能。郭靖,乔峰,胡斐,张无忌,黄蓉,王语嫣,赵敏,阿紫,周芷若,等写得太好了!


用户袁宏志


个人是比较喜欢金庸小说的,因为整体来看金庸的小说,大部分就是直接写的招式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看着比较轻松易懂,容易理解,而古龙的小说,大部分都是通过人物心理和环境的烘托来写的一些打斗场面,给比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但同时,读者读起来相对金庸的小说更累!

我们看小说无非就是娱乐休闲,所以,我更喜欢金庸的直接描写的手法,读起来更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