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到底是被項羽焚燬,還是根本就沒建成的半拉子工程?

鄭桂軍zgj


我們先從阿房宮的修建說起。

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秦始皇還是居住在原來秦國舊有的王宮之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咸陽人口的急劇增加,秦始皇越來越感覺到連都城、帶王宮都有點太小了,需要擴大,“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在距離現今的咸陽城東南大約15公里的龍首原西側,開始修建阿房宮。

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的時候,是希望將阿房宮修建成天下朝宮,就是將這裡作為秦朝的政治中心。同時,為了彰顯自己天下共主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阿房宮的規模,非常宏大。

具體阿房宮規模浩大到什麼程度呢?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

意思就是,光這個宮殿的前殿,就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其中可以坐一萬人,下面可以豎立五丈高的大旗。然後在四周還修建有天橋,從宮殿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頂上修建門闕作為標誌。又修造天橋,從阿房跨過渭水,與咸陽連接起來。

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調集了70多萬刑徒動工。

為了充實附近的人口,秦始皇又下令,遷徙三萬家到驪邑,五萬家到雲陽,作為補償,這些人家都免除十年的賦稅和徭役。

可惜,還沒等阿房宮修建完成,秦始皇就於公元前210年七月,駕崩於第六次巡遊途中的沙丘宮。

秦始皇死後,為了儘快修建完成秦始皇陵墓,秦二世將阿房宮的修建暫停下來,將人員都調往驪山修建秦始皇陵墓。

在秦始皇陵基本修建完畢後,阿房宮重新動工。不過直到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死亡,秦朝滅亡的時候,阿房宮也沒有最後修建完成。

有史料記載,阿房宮在秦末時,被項羽一把大火燒燬。但是經現代考古學家勘測,阿房宮遺址中,只有少量地方有被火燒過的痕跡,並沒有大面積被火燒過的痕跡。《史記·項羽本紀》中,也只是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並沒有點出燒的就是阿房宮。所以,有學者認為,項羽燒的應該是咸陽中的秦舊有的王宮。而且秦咸陽宮遺址考察,也發現了大面積被火燒過的痕跡。

其實,之所以後人多認為阿房宮是被燒燬於項羽之手,主要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因為這篇賦寫的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流傳極廣,對後世影響巨大,也就坐實了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因為阿房宮遺址巨大,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勘測完成,所以也不能完全確定,阿房宮的毀壞,和項羽無關。

這裡,同樣需要更多的考古學證據。


青禾田講古


西安四大千古一帝瞭解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cb2000042077404fc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