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到底何時能結束?張文宏最新分析衝上熱搜

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

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

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

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

……

在29日下午的

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

張文宏、李蘭娟、翁心華、葛均波、

盧山、陸蒙吉、金冬雁等7位

全球一線專家在一起分析,

給出最新回應,

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到底何时能结束?张文宏最新分析冲上热搜

夏天會否結束疫情?全球一線專家這樣說……

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新冠肺炎醫療救助上海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為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的主持人,拋出了這個問題後引起了多個專家的熱議。

張文宏:今年最美好的季節可能出現在金秋,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

張文宏分析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

消息一出,隨即上了熱搜

↓↓↓

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最美好的季節將會是今年的金秋10月,這個時候可能是個低谷,後面可能會有個高峰,所以今年基本上是綿延不斷。”

盧山: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要見招拆招

“我認為也有光明地方,病原體會留條生路給人,最聰明的人隨著世界的變化採取變化的措施。”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盧山指出,現在討論6個月還是2年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是見招拆招。中國已經採取了很好的榜樣。問題是,現在各國疫情策略不同,一定要採取適合病毒變化的措施。再聰明的敵人有自己的弱點,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是病毒決定的,要向病毒學習,要看到病毒給我們的漏洞和機會。

盧山認為,關鍵是將80%輕症的人集中起來。最終社會的轉機,是病例數和醫療體系的平衡。不要讓重病人大幅度出現,為何有些年輕人會成為重症新冠肺炎,因為體內病毒載量過高。現在總人數不重要,要看重症的數量。如果儘量做到隔離,有的病症就去控制,不要讓醫療系統被壓垮。

陸蒙吉:6個月、8個月後,會否攻克病毒還是遙遠的判斷

德國病毒學家陸蒙吉介紹,德國不斷提高病毒檢測量,瞭解到這個病毒到底會有何發展。4月20日以後能否復工、學校能否開學是最大挑戰。現在所有決定都是臨時決定,兩週都會被推翻。6個月、8個月後,會否攻克病毒還是遙遠的判斷。

金冬雁:三四成可能性 會在一年內控制住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金冬雁教授認為,三四成可能性會在一年內控制住,但是現在擔心新冠肺炎會傳到全世界。

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

新冠病毒會否隨著氣溫升高,

病毒傳播得到遏制?

人類冠狀病毒感染有一定季節性,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還不知道,有這個可能性。金冬雁指出,目前爆發地區來看,中國武漢、韓國大邱等地,比較寒冷、乾燥,馬來西亞、新加坡溫度比較高比較潮溼的地方還沒社區大爆發,是不是有規律,需要流行病學專家做一些研究,才能說明,新冠病毒和溫度、溼度有沒有關係。

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

疫情下,

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壓力很大,

復工復產了安全嗎?

張文宏認為,除了中國疫情控制比較好以外,整體疫情沒有有效控制,尤其是歐洲是疫情爆發的震中。美國疫情還在上升,到現在很難知道疫情何時結束。

目前中國疫情控制,本地病例在個位數,復工復產的安全性是比較好的。大家不要擔心,雖然復工復產了,對疾病控制重點轉向防輸入,對復工復產能夠提供很好保障。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

最近大家擔心留學生狀況,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

張文宏坦言:“我發現最近大家比較憂慮的是,在國內會擔心疫情輸入。最關鍵一點,歐洲美國在疫情防控初期準備不充分,但是目前也能看到不同的國家採取策略不同。中國策略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歐美可能會考慮到長期控制疫情減少對經濟損失。但是隨著疫情發展,歐美很多國家採取策略的和中國策略已經很接近。國外留學生、同仁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

關於國外留學生回國會不會帶來比較大的輸入風險,張文宏認為,目前對於境外輸入,海關篩查、隔離,社區防控,醫院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建立,全流程都進行了很好的控制,“這一波控制比第一波控制好的多,是有把握的。”

細胞因子風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關鍵性因素

張文宏透露,疫情向全球蔓延,我們也覺得非常迷惑。迷惑之一是,大家都認為歐洲和美國臨床水平最高,哪怕是亞洲,日本韓國等都是學的歐美的。但是現在亞洲幾個國家都控制得比較好,但是歐美疫情還在發展中。迷惑之二是,現在歐洲情況為何那麼多複雜性,各個國家還互不相同。

張文宏特別提到的是目前新冠肺炎病死率不同,比較高的已經超過10%,比較低的是1%不到。在中國,除了武漢其他省份病死率都比較低。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至今還在武漢抗疫,李蘭娟強調,細胞因子風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關鍵因素。

李蘭娟分析,對於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治療中,要明確觀察早期重症化傾向,觀察細胞因子風暴早期到來的表現。細胞因子風暴是怎麼回事呢?病毒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免疫產生,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微生態紊亂、重症到危重症變化,細胞因子風暴起了關鍵作用。藥物治療上要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是有難度,人工肝血液淨化治療對於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阻斷細胞因子風暴,目前已經寫入國家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中。

對於疫情,

各國情況如何?

採取了哪些措施?

中國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

↓↓↓

德國:已經做好了打兩年疫情戰的準備

在德國,新冠肺炎病死率比較低。德國病毒學家陸蒙吉特別進行了分享,對於德國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挑戰,德國一直努力要找到平衡點,在控制疫情同時又要保證經濟發展。對此,德國早就有預案,在大疫情來臨的時候如何一步步防衛,讓損失減少到最小,在豬流感的時候已經實施過一次。

採取怎麼樣的措施?德國步步為營,採取的是可持續措施,計劃至少打兩年疫情戰,一方面攔截,找到進入德國輸入病例,德國在前面一個月之內主要是動員、全民教育,醫療擴建,多個醫院聯繫,現在主要是高危人群的感染。現在德國還可以出門,但是不可以幾個人走。一方面企業不停工、社會不停擺,再根據數據進行調整。

陸蒙吉表示,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攔截,二是保護,三是節省。從3月22日開始,德國就封鎖了邊境,禁止兩人以上聚集行走,叫停了所有非生產性的娛樂活動,但是繼續上班,遵從“企業不停工、社會不停擺”的防疫原則。

美國:大量確診病例出現,專家認為中國兩條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

美國抗疫策略如何?

盧山指出,這個病是很有意思的挑戰,80%的人是自限性,5-10%重症,還有5-10%會加重,“這兩天,美國新冠肺炎的情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大量的確診病例出現。美國為什麼會那麼多?根本搞不清楚哪裡來的,可能各種通路進來。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醫學問題,各國都會考慮新冠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盧山教授認為,中國有兩條非常重要的經驗是值得美國學習和借鑑的:封城和建方艙醫院。美國當務之急有兩點:第一是各個州之間必須加強聯合,如果所有州能同步封鎖嚴控14天,按照中國的抗疫經驗,新冠肺炎80%就會被控制住,但如果各個州之間不同步,公眾之間有來往,戰線恐怕就要拖長。

第二,創造醫療條件救治大部分被感染的輕症病人,將80%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或者集中收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終社會的轉機是病例數和醫療體系之間的平衡。如果患者數壓垮了醫療體系,就失控了,所以必須要集中力量收治輕症患者。

中國:經歷了遭遇、阻擊和殲滅戰,需嚴防輸入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則把中國的抗疫過程比喻為遭遇戰、阻擊戰和殲滅戰。

葛均波認為,新冠肺炎剛開始在中國蔓延的時候,當時的情況是有點混亂的,就像是一場遭遇戰。後來演變成了阻擊戰,政府建立了方艙醫院,應收就收應治就治,最後就是殲滅戰,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斷了,國內本地新增的病例多低都清零了。可是隨著歐洲和美國新冠疫情的爆發,葛均波表示,原本計劃的殲滅戰又變成了持久戰,由於境外輸入案例的存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疫情防控很可能處在一個焦灼的持久狀態。

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到底何时能结束?张文宏最新分析冲上热搜

國際疫情究竟什麼時候結束?張文宏總結:難以預測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總結時說,除了中國對疫情控制得比較好以外,世界各地整體疫情還沒有得到很有效的控制,歐洲已經成為疫情爆發的中心,美國也進入疫情蔓延的過程中。目前,很難有把握來預測國際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會結束。

他指出,國內抗疫戰雖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目前並沒有放鬆警惕,只是把防控的重點轉向了嚴防境外輸入。針對“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的問題,他表示,新冠肺炎在未來仍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疫情的結束時間目前還不能預測,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民。

來源丨綜合廣州日報、新聞晨報·周到APP、新民晚報、人民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