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导语

在西方的中世纪社会之中,“骑士”一词通常指的是欧洲封建制度等级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各个封建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因此,欧洲的中世纪又被称为“骑士的时代”。它所蕴含的骑士精神,直到十五世纪也依然影响着欧洲国家和人民,用西方学者的话来说,骑士精神是西方中世纪社会体系之中的一顶闪闪发光的“王冠”。那么,欧洲的骑士精神又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呢?它的存在又对欧洲近现代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欧洲中世纪骑士阶级的起源和发展

说起欧洲骑士制度的起源,那就不得不提起在中世纪早期崛起的法兰克王国。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掌握大权之后,立刻着手加强法兰克王国的骑士军队建设,并且最终击败了进犯法兰克王国的阿拉伯帝国军队。由于当时一匹马的价值十分昂贵,其价值相当于45头耕牛,为了加强自己统治的基础,因此查理·马特一方面将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分割为小片的军事采邑,另一方面鼓励当时的贵族和富裕农民投身骑士阶级,这样他们就会因为军功获得土地。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很显然,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度奠定了欧洲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从此之后,欧洲封建王国的土地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以及骑士由上而下进行分封,并且“骑士”本身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凡是以骑乘骏马进行军事行动的封建领主都可以自称为“骑士”,这其中不仅包括所有等级的封建贵族,并且国王也经常参与其中,甚至还以自己的“骑士”封号感到自豪和骄傲。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查理曼大帝和他的十二圣骑士,他们分别象征着基督教中耶稣的十二位门徒,在《卡尔大帝传》之中,查理曼将自己也算入“十二骑士”之一,可见他对于骑士身份的尊重和憧憬。此后欧洲国王都为自己拥有骑士身份而感到骄傲,比如说在“十字军东征”时期,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等等都是以自己“骑士”的身份作为荣耀的。公元15世纪中叶,英王爱德华三世亲自组建“袜带骑士团”,作为骑士团团长的他亲自和骑士们一起用餐、比武、赛马,俨然没有了国王的身份和地位,可见骑士阶级在欧洲中世纪社会所受到的推崇。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那么在中世纪,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士呢?要想成为一名骑士,一个大的前提条件是家庭富裕,或者说至少是中产阶级,这样他们才有把孩子送到其他贵族那里进行培养的机会。一般来说,骑士的成长需要经历侍童(7-14岁)、扈从(14-21岁)两个阶段,只有经历过这些考验之后,才能正式接受骑士封号。

一般来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有钱有背景的家族就会将孩子们送往附近的领主城堡之中担任侍童,他们可以从那里的贵族之中学到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礼貌教养,并且还能顺便通过侍童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舞蹈或者音乐方面的特长。等到孩子14岁之后,他们就拥有了成为扈从,也就是预备骑士的资格。此时的他们会被选为领主的护卫,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就可以学习被称之为骑士的七项基本技能,也就是骑术、游泳、狩猎、诗歌、捕猎、枪术、下棋。他们有着陪伴主人出征战场的义务和职责,并且主要负责保护主人的安全。到了21岁之后,预备骑士就可以转正,通过“授剑仪式”之后,他们就能够成为正式的骑士阶级,从而为国家或者各位封建领主效劳了。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骑士的受封仪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属于常规性质,主持骑士加封仪式的是国王或者当地贵族,通常在王宫或者贵族城堡之中进行;第二种属于教会性质,主持人通常是教会教皇、大主教或者其他高阶神职人员,而举办地点一般在教会之中;第三种属于混合性质,也就是由国王或者贵族主持,但是加封仪式之中使用神职人员进行祷告,这种仪式的地点选择也比较自由,可以任意选择教会或者王宫。

不过由于骑士加封仪式十分繁杂,并且耗资巨大,因此从14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兵源的日益短缺,骑士的加封仪式被大幅简化,各国国王为了募集骑士,使得很多出身平民的士兵只要缴纳一定的钱财或者立下战功就能被授予骑士称号。在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王室就大量募集骑士以弥补兵源短缺的问题,而为了抵抗英国人的入侵,法国地方封建领主更是选择在战前册封骑士用来稳定军心。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公元1338年,来自法兰西的海诺特伯爵率领法军在威伦佛斯与英军对峙,此时一只野兔惊扰了法国军队前部,使得海诺特伯爵误以为英军入侵。情急之下,他急忙在阵前匆忙册封了14位骑士前去平定骚乱,而这14位骑士后来也被人蔑称为“兔子骑士”,可见到了中世纪晚期,随着骑士受封难度的降低,骑士阶级的整体素质也在日益下降。

骑士阶级的战争职能与“骑士之道”

由于骑士阶级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产物,它所遵循的忠诚勇敢、谦逊有德的传统伦理道德直接体现了当时的封建传统。作为封建贵族的附庸,他们必须向自己的主人宣誓效忠;但是作为自己领地的主人,他又必须保护自己土地上的农奴,因为没有他们的劳作,自己的生活也很难维持下去。正是基于以上两种地位,骑士才能在战火纷飞的欧洲中世纪成为各种传说故事的主角,在西方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之中,往往都对骑士的美德大加赞扬。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如果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考虑,骑士这一阶级就是为了战争和竞技而存在的。在西方的中世纪时期,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往往就是一个单独的作战单位,有人对此这样吹嘘道:“一个在马上的法兰西骑士,能使用长枪轻易地将古巴比伦城墙戳出一个巨大的窟窿。”因此,中世纪的骑士往往是战争的策划者和发动者,他们除了每年必须向王国服40天的兵役之外,在平时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炫耀自己的武力,比如说解决私人恩怨经常使用的决斗,或者锄强扶弱等日常活动,使得骑士阶级不仅仅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欧洲的中世纪战争之中,城堡是主要的争夺对象和战略要地,而每座城堡都是一个独立性很大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因此捍卫城堡独立的骑士成为了战争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一座坚固的城堡之中有着足够60位骑士守卫一年的存粮,并且得益于城堡的坚固设计,在城堡之中的骑士往往能够抵抗10倍于自己的大军进攻,因此给养最先出现困难的往往不是守城方而是攻城方。正因为城堡攻防战往往惨烈而悲壮,因此城堡的陷落与否往往是一个地区战役是否获胜的关键标志,因此骑士们才能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不过尽管骑士之间喜欢互相争斗,但是在良好的盔甲保护以及骑士之间的默契精神的影响之下,中世纪骑士的伤亡比例往往是很低的。举例来说,公元1119年罗马尼亚地区爆发的一场城堡争夺战之中,500位攻城骑士最后只有3位战死;公元1214年在法国所爆发的布汶之役可以说是中世纪骑士较大规模的一场混战了,然而就在这次战争之中,1500位全副武装的骑士最后只有170位骑士战死。

为何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争伤亡率如此之低呢?除了中世纪冷兵器的威力不足之外,抓获俘虏之后向敌方索要赎金,并且得到赎金之后立刻放人也是骑士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被抓获的敌方骑士,只要对方的家属承诺支付一定赎金就会被立刻释放。因此在中世纪的战争之中,战死最多的往往是没有任何身份的炮灰士兵,而不是身份高贵的骑士。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那么什么才是所谓的“骑士之道”呢?对此15世纪的文学作品之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话,完美地阐释了骑士精神的基本含义:“生为一名骑士,我要堂堂正正的像个男子汉一样外出巡游,直到找到一位和我一样强壮的男子,他若击败了我,那么他的声誉就会随之提高;如果我击败了他,那么我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

欧洲骑士文化精神在近现代的延续

当然,欧洲的骑士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制度,骑士阶级的存在还是欧洲中世纪时代文化的重要体现。荷兰文化史家赫伊津哈在自己的著作《中世纪的衰落》之中这样评价骑士制度的重要性:“在西方中世纪社会制度之中,有两根支撑世间法则的支柱,它们分别是学术与骑士制度。”如果在加上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的重要地位,我们似乎很容易就能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骑士阶级的职责就是为了保护宗教和学术这两朵娇嫩而脆弱的鲜花,使得它们免受外界的风吹雨打。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在中世纪漫长的时间之中,基督教使用上帝面前众生平等、摩西十诫来劝化野蛮的日耳曼民族,在加上末日审判、炼狱烈火等宗教思想的恐吓,日耳曼人的野蛮性才渐渐退散而去,转而蜕变成为了正义勇敢、忠诚至极并且对教会和封建领主言听计从的“骑士精神”。如果没有基督教在其中的精神引导,那么所谓的中世纪骑士精神很有可能只是一股混沌的灾难性力量。

贵族以骑士为荣,欧洲骑士制度的战争职能及文化影响

而中世纪骑士的文化精神,也不仅仅局限于中世纪时期,即使在近现代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西方社会。由于在近现代战场之中,骑兵依然是一只令人生畏的战争部队,因此即使在中世纪结束之后,骑兵依然在欧洲军队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国部队之中的皇家骑兵等部队依然以中世纪的先辈作为崇拜对象。在近现代,骑士的授勋位置从一开始的4个增加到234个,并且欧洲近现代的温切斯特学院、哈罗学院等学校,都是通过骑士精神和文教相结合,才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知书达理的学生。由此可见,西欧现在残存在社会之中的礼仪规范,实际上都是来自于欧洲中世纪骑士精神的余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