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中國人有木頭情結,情結最深處是紫檀。在知名的紅木傢俱產地,紛紛有紅木企業建起以紫檀命名的紫檀博覽園、紫檀博物館、紫檀宮。


清代的帝王們不惜花費重金,用了近百年的時間,把宮廷裡的傢俱幾乎都換成了紫檀。印度舶來的佛教和紫檀,征服了以天子自居的東土帝王,成為國粹。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紫檀嵌牙菊花紋寶座

清中期 | 長113.5釐米 寬78.5釐米 高101.5釐米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紫檀透雕卷草紋圈椅

明末清初 | 長63釐米 寬50釐米 高99釐米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在清朝的時候,紫檀木深受皇室的喜愛,因為紫色象徵著貴氣,紫氣東來,加上紫檀木易於雕刻,對於工匠來說是難得的好材料。


從故宮流傳下來的不少宮廷畫作中,都能看到乾隆帝坐在紅木椅上的休閒場景,現在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在不少寢殿內也仍能見到多種紅木傢俱的身影。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據史料記載,乾隆帝喜愛紫檀木,瘋狂購進紫檀,並且親自把關設計。


當時宮內聚集了應召入宮的廣州、蘇州、揚州等地能工巧匠,專為乾隆皇帝設計製造屏風、寶座、龍櫃、大案、多寶格、桌、椅、掛屏、插屏以及小作陳設等各類器物。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乾隆皇帝幾乎配齊了皇宮、行宮、別墅、園林所需的全部傢俱,以致嘉慶之後,造辦處基本上不再製作新傢俱。


統計出乾隆時期內務府造辦處購進的紫檀木總數量是700505斤!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從故宮流傳下來的不少宮廷畫作中,都能看到乾隆帝坐在紅木椅上的休閒場景


現在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在不少寢殿內也仍能見到多種紅木傢俱的身影。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著名書畫作品《乾隆觀孔雀開屏貼落》,這是一幅表現乾隆皇帝宮廷生活的巨幅作品,曾張貼於圓明園內。


圖中乾隆端坐在一張紅木椅上,閒適地觀賞庭院中一對美麗的孔雀。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由以上古畫足見古人對紫檀的喜愛之情。


2009年11月,在北京翰海十五週年慶典拍賣會上。


一把成交價358萬元的清代宮廷御用傢俱紅木太師椅,就和乾隆在畫中坐過的太師椅異曲同工,如出一轍。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也正是由於這些皇室對紫檀的偏愛,才推動了紫檀的發展,讓我國的紫檀文化蜚聲海外!


紫檀的魅力,不但在於本身的材質優秀,紋理溫潤細膩,而且它獨特的文化氣息也讓人們駐足感嘆,連連稱讚!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紫檀天生就是大雅之物,它神秘、沉穩、端莊、典雅、含蓄、尊貴,代表了中國人最深層的文化底蘊,體現了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取向。


雖是外國舶來,但天生就是屬於中國人的。錚錚鐵骨,不畏寒暑,是英雄的氣概;外剛內柔,剛柔相濟,是大師的風範;沉穩幹練,氣宇軒昂,是強者的做派。紫檀,承載著中國人做人中之龍的情結,見證著中國人最深層的精神歷史。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而從材質的稀缺度上來說,紫檀分佈的地域並不廣泛,對於溫度與溼度要求很高,生長緩慢,而且往往十檀九空,這就使得紫檀產出量稀少,特別是大塊紫檀料殊不易得,因此價格昂貴。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同時,紫檀纖維細膩而緻密,因而格外壓手,且堅不可摧、長久陳設也不易變形。


同時正由於它的緻密性,紫檀木在雕刻時不阻不崩,很適合進行極為細膩、繁複的雕刻,是其他木材所難以企及的。


而在皇室宮廷中,向來推崇的是華貴、富麗的審美,在裝飾上極盡細膩,唯有紫檀能夠承受數層的繁複雕刻而不崩裂,也因此,清宮逐漸以紫檀作為了傢俱木材之主流,以呼應、承載其精絕的做工與巧妙的式樣。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時至今日,紫檀木的產量依舊稀少,“十檀九空”的自然現狀令大塊紫檀料更為珍罕,令紫檀在當下依舊受到藏家的追崇。


其流傳發展的紫檀雕刻更於材質之上又添一層藝術價值,“紫檀為何名貴”這一問題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它被稱為“帝王之木”,乾隆皇帝見了它都把持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