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青雷寺內景

(一)

心靈安撫,讓老人開心


“師父,我何時去西方啊?”

湯雪英85歲了,她略帶調侃的語氣說這句話的時候,露出了輕鬆的笑臉。難以想象,這位老人幾個月前就被醫院發出病危告知,時至2020年3月18日,來到青雷寺往生堂已經有3個多月。以前,不論在醫院,還是在家裡,她每天總是吵著要吃藥,自從來到這裡後,往生堂的義工們每天會逗老人開心,與她談心,給她講阿彌陀佛的慈悲,讓從不信佛的老人,時常念起了“南無阿彌陀佛”。老人的心靜了,心態好了,本來每天要吃好幾種藥,現在除了安眠藥,不用吃那麼多藥了,胃口也好了。湯雪英老人在眾人的安撫下,在往生堂度過了人生中平靜而難忘的最後一段開心時光。時至今日,她已經8天滴水難進,在兩個女兒的陪伴下,仍一臉平靜的躺在床上。也許,這是心靈安撫給老人帶來的強大生命力。


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湯雪英老人正安睡著


(二)

修繕裝飾,往生堂落成


青雷寺坐落於浙江寧波東錢湖畔,背山翠竹叢林,風光綺麗,建於北宋年間。4年前,青雷寺還雜草叢生,不少殿堂都已破舊。經高錢村申報,相關部門批覆,青雷寺堂堂正正的成為了浙江省民間信仰活動場所。2016年上半年,該村老年協會請來了愛心人士章建華擔任青雷寺的負責人。此後,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前後籌集善款2000多萬元,其中章建華個人捐款400多萬元,青雷寺舊貌換新顏。章建華作為新來的當家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青雷寺現有的條件,做一些關愛老年人的事情。於是,經過半年的修繕裝飾,2016年年底,往生堂落成。至今,得到命中關懷的老年人數千人,臨終關懷和命終關懷的老人240多人。


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往生堂外景


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往生堂

(三)

關愛老人,踐行新嘗試


“當你老了,讓我們一起呵護。”

去年10月,新華網發佈了新華社記者的一組照片,記錄了全國各地關愛老人的瞬間。“這是一場你我皆置身其中的變化:每天2萬多人進入老年,60歲以上老人近2.5億……”面對老齡化的挑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探索解決方案。關愛老人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據全國老齡辦研究預測,2015年至2050年,我國用於老年人養老、醫療、照料服務設施方面的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7.33%增長至26.24%。

解決巨大的未來“花銷”,需要全社會的資源大整合。從面向困難老人逐步拓展到全體老年人,如何更大程度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這個問題已經提升到國家的層面。關愛老年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青雷寺往生堂關愛老年人的舉措,不失為一個新的嘗試。

(四)

晝夜陪伴 不收一分錢


青雷寺關愛老年人的舉措主要是命中關懷、臨終關懷和命終關懷。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老年人的受益面正在逐年擴大。以2019年為例,受到臨終關懷和命終關懷的老年人就有109人。

“現在殯儀‘一條龍’需要不少錢吶,這裡讓老人安詳往生,免吃免住,不收一分錢,多好啊!”因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往生堂暫時關閉,唯一住在往生堂的老人是上面提到的湯雪英老人,陪伴母親的袁女士由衷地說出了感激的話。有時,老人的親屬看到義工不分晝夜,忙前忙後,塞紅包給義工,但都會被義工們婉拒。“永做義工,寧舍一切。”這成了義工忻寅龍的一句口頭語。忻寅龍70歲了,老當益壯,精神飽滿,能為往生老人做事,樂在其中。

青雷寺往生堂沒有貧窮富貴之分,一視同仁。兩年前,有一老人因家庭變故來青雷寺唸佛,聽說往生堂的事,問需要多少錢,當得知不用花錢,為之被慈善之舉深深感動,因為青雷寺往生堂為這位老人辦了兩件大事。說起來,也真是令人動情。老人的弟弟、弟媳婦先後患癌,家裡因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只剩下住房了,唯一的女兒尚小,剛參加工作。去年和前年,往生堂先後送走了這對可憐的夫妻。

(五)

修性養身,靜心又舒心


青雷寺往生堂做慈善的名氣在當地越傳越廣,前來往生的老年人逐年在增加。因受場地限制,目前配備的床位只有5個,有時供不應求。遇上如此情況,只能臨時安排到寺院兩旁的寮房裡。

寺院內隨處能看到老年人的身影。目前,在寺院裡常住的老年人有60多個。寺院參照老人的生活習慣,制訂了作息時間。平日裡,這些老人聽聽佛法、念念佛號,看看修性養身的書籍,做做力所能及的事務,老有所樂。

董再仙老人83歲了,一臉紅潤,說話聲音響亮。她說:“退休前,做過16年幹部,2017年來寺院,念念佛號,看看書,只要身體吃得消,樂意做點事。”她邊說邊拉開抽屜拿出來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唸佛的生活》。她有3個子女,非常支持她現在的生活。


生命,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寧波青雷寺往生堂紀事

老人們在寺院內散步

76歲的林英芬老人常住寺院已有3年多,以前是小學老師,2005年因患癌切除了肺上葉,2018年肺下葉又現癌症,醫院建議做切除手術,她覺得身體會吃不消。

“我本來不信佛,生毛病,要性命,於是去一寺院打‘佛七’,路過看到青雷寺,由此結上緣。唸佛後,我心靜下來了,心態也越來越好,現在與癌症和平共處。”林英芬老人說了來寺院的緣由,她提高嗓音激動地說,有如此身體狀態,自己真的覺得不可思議。

林英芬老人清楚記得青雷寺往生堂第一次送居士安祥往生的情景。那是2017年2月的一天,84歲的曾青雲老人在病危之時,決毅要來青雷寺,法師陪她唸佛,為她開示,眾多蓮友陪她談心,讓老人帶著微笑,度過人生最後的10天。

無論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以及唸佛出離生死輪迴往生西方淨土是否崇信,然而,在清靜的信仰場所裡唸佛,能讓人靜心,減輕病痛,倘若有了信念,就有了盼頭,就像吃了一顆舒心丸,一貼開心藥。青雷寺往生堂不僅給往生的老人帶來了臨終的心靈安撫,也給老人的親屬帶來了內心慰藉。

(六)

安寧療護,讓老人善終


幾年前,“臨終關懷”被“安寧療護”替代。這與世俗有關。有誰都不願意早死,一提“臨終”就是不吉利。“安寧療護”一詞的提出,希望老人善終之前得到關懷。

“五福臨門”出自千年典故。每逢春節,貼福字,求福氣,祈禱來年順遂吉祥,千百年來,這一風俗一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08年,北京舉辦舉世矚目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其吉祥物是五個福娃,寓意著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這就是五福的涵意。

讓老人善終,呈現了中國優秀的孝道文化。然而,養老肯定不是老人單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愛老人需要一個共同體,有了合力,才能更容易辦好事。這股合力中最不能缺的是子女親屬的參與。老人需要關愛,更需要從小看著長大的子女的親近。這就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孝道。新時代了,這一孝道不可丟,做子女的千萬別寒了老人的心啊!

時下,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為了生活在外地打拼,老人病危之時,急匆匆地趕回,為老人送終,然而,平時缺失的是親近,缺失的是臨終關愛。而青雷寺往生堂的臨終關愛,多多少少填補了這一情感空白。希望作為子女,有空常“回家”看看,多來看看住在青雷寺裡的父母親。關愛老人,不僅需要社會的力量,更需要子女的親近。讓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短暫的採訪期間,筆者就聽到有兩位臨終老人的家屬打來的電話,請求來青雷寺往生堂,希望老人能得到臨終的心靈安撫。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寺院深表歉意地婉拒了對方。由此來看,青雷寺的這個往生堂正越來越受到當地百姓的關注。是啊,老年人是多麼需要最後的心靈安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