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作為中國人幾乎在那裡都能夠看見對聯的存在,比如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家的門上要貼對聯,老壽星過生日的時候門上也要貼祝壽的對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喝酒聊天的時候也愛寫對聯。總之對聯幾乎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流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對聯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洪武年間(1368-1399年)江西廬陵曾出土過一尊特點大的鐵十字架,經過鑑定這座十字架是三國時期的,在這尊鐵十字架上面寫著一副精美的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

這座對聯的出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十分的喜歡對對聯,甚至經常用重金賞賜那些對聯對的好的官員。很自然對聯變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文化,一批批經典的對聯問世,寥寥數字卻往往能夠包羅萬象。


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便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靈隱寺,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迄今已經有1700年的歷史,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所建,慧理和尚初來中國,見杭州山岩秀麗頗具靈氣,於是便修建了靈隱寺。

不過歷經風霜後的靈隱寺逐漸沒落,五代時期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的著名僧人德和尚住持靈隱,靈隱寺得到進一步開拓,規模已成東南地區最大的寺廟。


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們來到靈隱寺除了能燒香拜佛之外,還能感受到靈隱寺歷經千年的文化地域,這裡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佛堂,到處充滿了中國文化的氣息,比如說在靈隱寺便有一副古老的對聯,已經懸掛了整整1700多年。

這幅對聯與寺廟一起供佛燈香火,薰陶了1700多年,已經成為了一處文化遺蹟,這幅短短几字的對聯卻包含了佛教的哲理性,保住無數人走出人生的困境,這幅對聯就是:“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這幅對聯的核心之處就在於那個“半”字,世界上哪能事事都順心呢?只不過是個人的貪心罷了,一個人健康了想要富貴,富貴了還想要權力,有了權力還想要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最後往往連最基本的健康都失去了。

當你把握了“半”的尺度時,就容易培養通達的智慧,把握自己所能把握的尺寸。清代學者李密庵便曾有感而發寫了這樣一首《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寬展”


靈隱寺懸掛1700年楹聯賞析:人生哪能多得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孔子也曾說過:“宥坐之器,虛則敧,中則正,滿則覆”,道理很簡單,水滿而覆,月盈則虧,虛懷若谷才能真正的自信通達。世間沒有完滿的人生,當你學會了舍,反而得到了清閒。在不完滿的人生中,經營出完滿的內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