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观后感结尾怎么写?

用户4140139431929


一、《爱莲说》全文。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中心思想如下: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作者不爱权贵的玩物牡丹,也不爱菊,独爱莲花。因她“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当时他正在陷入官场的污泥中,但绝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的态度,值得世人敬佩。

三、《爱莲说》观后感结尾怎么写?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写法。可我会这样写,告诉作者反“潮流”有以下几种结果。

1、屈原式的悲剧。

众所周知,屈原一生为国为民,其精神动天地,泣鬼神。可他最终无力与邪恶作斗争,为了明志,投河而死。其留下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千古名句,让人扼腕。

2、杜甫式的潦倒。

杜甫生于乱世,终身忧国忧民,贫穷潦倒。但他忠心可比日月,善良感动天地。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兵车行》、《蜀相》、《登楼》等诗篇,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芳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等名句,让人叹息。

3、孟浩然式的隐逸生活。

孟浩然入仕无望,过着隐逸的生活,一生基本自给自足,有时也很快乐。有他自己的诗句为证:“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童年若可驻,何惜醉流霞”等,让人向往。

综上,我会说:“朋友,天下的路由自己选择,目行且珍惜,祝你好运”!愿祖国又多一圣贤,供后人学习。





大才21


梅兰竹菊在古代被文人墨客称为“四君子”。晋朝有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对梅花情有独钟,曾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北宋诗人周敦颐唯独对莲花大加赞赏,便有了“出淤泥而不染”,“花中君子也”。诗人以花寓人,警世醒人,从中便可窥探出他对世俗同流合污和追逐名利的一种鄙視。

虽然岁月已转换千年,但《爱莲说》所宣扬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优秀品质乃有现实意义。

我们爱莲之清雅,爱莲之高洁,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对于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讲,这将是人生中多么巨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爱慕]结尾不妨这样写;我们爱莲之清雅,爱莲之高洁,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对于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讲,这将是人生中多么巨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沉浮15831


一丶总结全文,再次突出主题。做人不攀附权势,不冷淡众生,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又不能忘记初心,失去了本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二丶提出现实中自己的做人原则,要做像莲一样的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洁身自爱,永葆赤子之心!

三丶提出现实中怎么样做像莲一样的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又不远离群众,遇事不退缩,敢担当敢作敢为。





马火蚁


一、《爱莲说》,品味文章

内涵《爱莲说》全文119字,文字精练,文词优美,意蕴深刻,读后令人心净神爽,回味无穷。“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在浩浩无垠的大千世界里,百花齐放,斗艳争奇,各引人爱。爱什么花?这就要看各人的品性和志趣。周敦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为正面写莲花作了展垫。接着,别开门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予独爱莲”这一独特见解,然后引进正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呢?由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里明写莲,暗喻人。实写莲花的生态品性,暗喻君子不为世俗所染;实写莲花经净水濯洗,洁净如玉,毫无媚态,暗喻君子不邀宠、不媚世,卓然于天地间。这是一种什么花呢?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她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形象。下文紧扣题旨,承接上文,仍以菊和牡丹陪衬,作出比较。对三种花分别品评,提示其象征意义。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象征隐逸,在封建社会里,不少有骨气的文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以菊自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牡丹象征富贵,诗人刘禹锡诗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形象地反映了众人喜爱牡丹已发展到如醉如狂的地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作者以深沉笔调感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市侩多。特别是末后一句,字里行间,婉而多讽,意味深长。

二、析《爱莲说》,把握思想精华

精读《爱莲说》,重在分析其思想内涵,继续其文化精华。《爱莲说》的核心是莲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的特征,这是守廉修身思想的真情流露。其精神内涵可概括为洁净纯朴、正直刚正和坚强自重。

1、《爱莲说》倡导洁净纯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即使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能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质,不与假恶丑同流合污。

2、《爱莲说》倡导正直刚正。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维护正义不趋炎附势,严于律己不胡作非为,表里一致不口是心非,像莲花一样正直刚正。

3、《爱莲说》倡导坚强自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能保持应有的尊严形象,权势眼前不失节,逆境眼前不动摇,困难眼前不退缩,像莲花一样坚强自重。


明仔列夫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世俗的纷扰中可以独善其身;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谄媚丛生的环境中纯真自然;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勾心斗角的世界里通达正直;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不攀附权贵;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中美名远扬;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风气混浊的社会里高洁独立;

像莲花一样活着吧,在这纸醉金迷的奢华下自尊自爱;

就这样,在人世间,活成一朵真正的莲花。


奶茶爱尚咖


偶然读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虽然有个别地方不太懂,但我还是能体会到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大家都见过莲花,可又有几个能体会出莲花的高洁,莲花的君子气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丽的莲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写的那样吗?

  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早上的莲花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晚上的莲花,若隐若现,朵朵幽芳。近看莲花,像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好像很多身穿纱裙的女孩在舞蹈。总之,莲花就是给人一种身心清爽舒畅的感觉。

  作者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吗?”他生活在那么一个悲惨黑暗的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阴谋与欺骗,可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吗?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莲花那样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会更美好![呲牙]


文话今史


我愿心中有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论何时,冰清玉洁,永做一位世间君子。





游来游去的鱼9135


洁身自好,为人正直,是我们每个人应当保持的操行和品质,我们要向古代文人志士那样保持高洁傲岸的品质,为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老糊涂虫3


崇拜知识,尊重文学,尊敬冰清玉洁的人品。《爱莲说》既是流传千古的好文,更是现代人一生的参照。作为一个文字的搬运工,《爱莲说》隐喻的做人之道,不仅是我为人的航灯,更是以文载道的典范。


君在记


愿做菩萨那朵莲,莲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花,所以佛教终有很多莲花化生的题材,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中都比较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