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倾力解决“办事难、招商难、融资难、履约难”


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倾力解决“办事难、招商难、融资难、履约难”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自贸试验区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的脚步没有放缓,而是更加坚定。”在此前商务部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自贸区港司副司长袁园表示,商务部作为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各自贸试验区落实中央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部署积极提供服务指导。目前,各自贸试验区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实现了有序发展。

“各自贸试验区积极主动作为,解决‘防护难’。”袁园举例道,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安排专员入驻口罩和有关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协助解决原材料、人员紧缺等难题,保证企业满负荷开工生产;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企业出具承诺书后仅30分钟即可拿到新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顺利采购相关消毒原液;海南自贸试验区发布“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产品,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运用信息化手段,各自贸试验区倾力解决“办事难”问题。广东、江苏、山东等多个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中心以“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等“非接触”式办理涉企业务。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不见面”审批占全部业务的98%。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盒马鲜生运营中心项目仅1天时间就拿到了电子证照。

各自贸试验区还采用“云、网”模式,解决“招商难”;沟通供需双方,解决“用工难”;“输血”纾困降成本,解决“融资难”;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履约难”。上海自贸试验区在2月底组织外资重点项目“云签约”,涉及21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7亿美元;临港新片区联合有关方面搭建跨行业“共享员工”服务平台,10余家入驻企业灵活调配人力资源,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在福建,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福州片区通过减免租金税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无纺布原材料-聚丙烯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协调银行“急事急办”,在1天内完成1亿元贷款审批;厦门片区联合厦门市鹭江公证处为片区内服务业企业免费提供不可抗力证据保存等公证法律服务。

“自贸试验区的务实举措回应了企业诉求,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袁园表示,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17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约90%,在55个片区中,20多个片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

袁园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各有关地方从四个方面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一是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差别化探索的支持力度,在特定领域开展更多系统集成制度创新。二是进一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压减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探索。三是持续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及时梳理总结,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向全国释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红利,带动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四是继续加强对自贸试验区的指导服务。通过疫情防控期间自贸试验区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及常规渠道,跟踪推进试点任务落实,及时全面了解企业诉求,做好政策研究储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