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返豫醫護賈成軍:隨軍兩口鍋做胡辣湯和燴麵、吸引陝西隊帶來羊肉泡饃、擀麵皮


武漢返豫醫護賈成軍:隨軍兩口鍋做胡辣湯和燴麵、吸引陝西隊帶來羊肉泡饃、擀麵皮

“這次回來後,大家還特別提醒說:若以後還出省援助,咱隨軍做飯的鍋一定要帶上。”3月29日,賈成軍在隔離休整期間的日記中寫道。


●帶著兩口鍋去武漢

武漢返豫醫護賈成軍:隨軍兩口鍋做胡辣湯和燴麵、吸引陝西隊帶來羊肉泡饃、擀麵皮

賈成軍,河南省中醫院院長辦公室主任,河南省第12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國家第五批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員、臨時黨支部書記。
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初,河南省中醫院早早就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周密、有序地部署和安排。春節假期取消,作為院長辦公室主任的賈成軍,醫院上下、裡外協調工作逐漸加大,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深入開展,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從大年三十兒開始,賈成軍沒有休息過一天,天天忙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更晚才下班,直至他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前夜。
期間,儘管賈成軍多次向醫院領導提出申請前往武漢戰“疫”,但鑑於他的工作的性質,醫院始終未同意。
2月20日中午,當賈成軍正在緊張聯繫安排醫療隊的準備和出發事宜,他突然接到通知:立即準備,隨將於第二天下午出發的河南省第12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
賈成軍深知責任的重大,重新審查醫療隊攜帶的各項物資,都已經很全了,但他還是決定緊急加了兩套東西,那就是做飯用的兩口鍋。
中國有句用兵的老規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賈成軍通過與先前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溝通得知,武漢當地政府對隊員們的生活保障還是很到位的,但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和條件所限,天天吃盒飯,大家頗不習慣。

武漢返豫醫護賈成軍:隨軍兩口鍋做胡辣湯和燴麵、吸引陝西隊帶來羊肉泡饃、擀麵皮

吃不好飯怎麼上戰場打仗呢?於是,賈成軍還是決定帶上鍋,思忖著肯定能用的上。
●在武漢吃上撈麵條

2月21日晚6點左右,醫療隊抵達武漢。當晚晚8點多,醫療隊到達駐地和平農莊,在安排隊員們入住和用餐後,賈成軍仔細觀察了居住環境,大喜過望。
“轄區負責醫療隊生活起居的江夏區政府機關事務局非常細心,為醫療隊配備了一個物資倉庫,倉庫還不小,有足夠的空間為我們帶來的做飯的鍋安營紮寨。”賈成軍說,有地方就好,一定要讓隊員們吃好是他出發前就暗暗下定的決心,“現在看來能夠實現啦,我格外開心。”


說實話,駐地的餐飲還是很好的。早餐有雞蛋、餃子、麵條、熱乾麵、稀飯、牛奶、紅薯等,午餐和晚餐四樣菜,各種肉製品不停調換,水果、酸奶隨便吃,還是很豐盛的。加上駐地和平農莊的老闆是河南人,對家鄉醫療隊又格外照顧,專門安排請了一個河南廚師為醫療隊做飯,一日三餐花色和品種等還是很合口味的。但頓頓盒飯,時間長了加上地域飲食習慣的影響,隊員們還是膩歪了。
於是,為了讓隊員們吃好,賈成軍開始了簡易廚房搭建的實施計劃。
首先,他與轄區具體負責醫療隊生活的江夏區機關事務局進行了充分溝通,表明了隊員們因地域和飲食習慣的差異,還是吃不慣當地的米飯,想自己加工些麵食,以保證隊員們進艙後的充沛體力。
“他們非常理解,立即上報並獲在保證絕對安全下,同時給準備了插座、桌子、案板、碗和盤子等。”賈成軍說,簡易廚房建好了,但沒有刀、麵條、醬油、鹽、大肉、蔬菜等。關鍵時刻,還是當地在武漢工作的老鄉幫忙,準備了所有開伙的調料、食品等,並親自送到了駐地。
接下來,就輪到從鄭州帶到武漢的兩口鍋大顯身手了。

武漢返豫醫護賈成軍:隨軍兩口鍋做胡辣湯和燴麵、吸引陝西隊帶來羊肉泡饃、擀麵皮

一口炒鍋炒菜,另一口鍋燒水。給隊員們做的第一頓飯是家鄉風味的三丁撈麵。大肉、紅羅卜、洋蔥按丁切好,蔥薑蒜辣椒等配料齊全,大火炒好,滷好了。
“雖然因為燒水的鍋稍大(帶來時就想著人多,專門買了個大些的鍋)燒開略慢,但大家等著下面的心情一看就是非常愉悅和期待的。”賈成軍說,麵條煮熟了後,雖然大家都很期待先嚐為快,蹦蹦跳跳拿著碗過來盛飯,嘴裡還喊著:有撈麵條吃了!歡呼雀躍、欣喜若狂,但都很自覺地一一排好隊,一鍋不夠,再煮一鍋,直至滿足了所有歇班隊員的味蕾。


看著大家吃著撈麵條開心的畫面,賈成軍卻一陣酸楚,眼淚差一點兒流下來。
河南省第12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計35人,全部來自河南省中醫院,最小的是96後,今年剛剛23歲,90後佔到了1/3,80後佔到了95%,一大部分隊員在家還只是個孩子。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不計生死,挺身而出,到武漢同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在辭別家鄉的日子,在戰“疫”的最前線,忘記了臉上的重重壓痕,一碗簡單的撈麵條就讓他們滿足了。
隨著河南企業捐贈物資的增多,家鄉的胡辣湯、燴麵、燒餅等特色名吃陸續運抵駐地。這下可好了,每天早上都有吵著喝胡辣湯的隊員,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吃燴麵的需求。
虧得有這隨軍的兩口鍋啊,真是出了大力了,從早上到晚上12點(晚上11點多下班的隊員盼著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來口燴麵)基本沒閒著,以至於賈成軍都心疼鍋別哪天用壞了。
一碗簡單的家鄉口味,給了戰友們無窮的戰鬥力。看到大家能吃好,保證了上戰場的身體貯備,作為負責後勤保障的賈成軍,心裡雖有些酸楚但又是極開心的。

●陝西隊來蹭燴麵吃

和平農莊共駐紮著江蘇、湖南、陝西加上河南共計4個省的醫療隊,可能是陝西隊住得離河南隊近的原因,河南隊可以做飯、有鍋煮麵帶來的熱度不斷髮酵,消息不脛而走。

陝西的隊員有著西北人的豪爽,河南隊這邊一邀請,他們便蜂擁而至,為的就是吃上一口他們認為很地道的河南燴麵或胡辣湯。而陝西隊在出徵時並沒有像河南隊帶的這麼齊全,每個隊員都有飯缸,而他們只能拿著各式的快餐便當盒過來盛面,這也成了駐地裡的一個小花絮。

為了讓陝西的隊員吃好,以至於有些時候,河南隊這邊隊員想做點飯吃,一看陝西的隊員還沒吃完,好客的河南隊員便匆匆把盒飯加熱吃了了事。

有來無往非禮也,陝西的隊員在品嚐河南燴麵和胡辣湯的同時,作為感謝,送來了陝西名吃羊肉泡饃、擀麵皮等。於是,又是一陣鍋的交響樂,又是一番隊員們的歡聲笑語。

到最後時刻,地道的武漢人、堅持不吃麵食的江夏區政府機關事務局工作人員和駐地為我們辛苦服務的班車司機們,終於也禁不住誘惑,時不時會過來蹭一口燴麵,還讚不絕口,說河南隊真有遠見,提前帶著做飯的鍋來(因為在當時的武漢,想買到一套做飯的炊具和鍋是不可想象的),讓他們也嚐到了地道的河南美食。

“醫療隊身在異地前線,後勤保障極其重要,特別是讓隊員們吃好保證身體的健康狀況不出任何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持續保持良好的體力才能在前線衝鋒陷陣,隨軍的兩口鍋做到了,立了大功了。”賈成軍說,隊員們除了用它做燴麵、胡辣湯、撈麵條外,各顯身手,各種稀飯、水果粥、雞蛋麵、熗鍋面、燜面、油潑面、炒麵等一一亮相,讓隊員們大飽口福,充分保證了身體能量,全體隊員沒有一人因為身體攝入能量問題出現意外情況。

3月17日河南省第12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時,賈成軍把一口鍋送給了仍堅守在武漢作戰的其他醫療隊,讓它繼續發揮隨軍的作用;一口鍋則帶回了鄭州,他說,這口鍋應該留存,因為它見證了河南醫療隊與武漢的特殊謀“面”,它見證了戰“疫”中的特別故事,它更見證了特別時刻的國家記憶。(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楊靜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