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如果不进城,他和刘巧珍会幸福吗?

西域之子cyj


路遥的小说《人生》里主人公高加林的人设是很复杂的。


一个男青年,就像怀揣着很多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离开故乡进城,在城市里奋斗打拼。城市姑娘立马把家乡的姑娘给比了下去,但城市不是那么容易站稳脚跟的,在都市遇到的各种难题又把他送回了原地。


这样的男青年,我们统一称他为:高加林。”至今,就像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费金一样,人名变成了词汇。

于是乎,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设想,如果高加林没有进城他的人生会怎样?


正如有些解读,高加林对于农村来说,好像就是一个 “外来者”,他对农业生产以及纯粹的农村人的生活内容不感兴趣。他虽然身在农村,但是心却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刘巧珍和他说: “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 高加林听得很不耐烦。

这足以说明,两人因为文化差异并没有共同语言。一个人的先天性性格的影响和他在城里还是在农村是没有差别的。


如果高加林不进城,除非农村对他的影响一点点消磨他奋发的意志和进城的希望,这样他才可能接受刘巧珍,但此时的高加林恐怕是更可悲的。只不过那时的他已经麻木了。


高加林的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很多人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他既认同又否定,既赞赏又可惜,既批判又辩护...


但书影君觉得“人生没有白走的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在城里学到的知识、开拓的眼界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只要那颗追求幸福的心还在,不停努力,早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