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才却命薄的女子?

青莲解锋镝


明末才女叶小鸾,离世时16岁。

1.出身。父亲叶绍袁是进士,任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叶在书香门第之家的熏陶成长。

2.才学。叶自小聪慧伶俐,三四岁时,就能背诵《万首唐人绝句》,琴棋书画均涉猎并擅长。她的诗词集《返生香》至今流传于世。

3.人脉。叶家和曹雪芹家交好,所以多数红学家认为笔下“林黛玉”的原型就是叶小鸾。

4.死因。因死在婚前,有说对婚姻恐惧,忧郁而亡,她的诗中就有这些情绪表现,有说死于肺病,有说死于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后者为主流观点,因父母叶沈两家三代近亲,可能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花季少才女香消玉殒,总是让人扼腕叹息。





小高读书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尽管鱼玄机名传千古,但因其非官宦显要,正史官文终不能留下片纸只字,其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另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和《全唐诗》等书中还存留有相关的断章短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志对鱼玄机之记载资料均甚少,故于其之研究多在其诗。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诗作现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诗》有收录。


四点半walkon


明末清初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杜丽娘,宋朝李师师,唐朝杨玉环、上官婉儿,隋朝萧后,南北朝祝英台,汉朝卫子夫、赵飞燕、貂蝉,秦朝………


半亩先生


要说命薄?!历史上的大才女几乎都是,又有才命又好,简直是廖若晨星!

三国时大才女蔡文姬,远嫁塞外,伺候了几代野蛮的汗王,曹孟德将她接回,也是孤独终老!

盛唐才女上官婉儿,全家被杀,充于宫掖,最后被李隆基一刀下去,封了个"平顶侯"。

晚唐才女鱼玄机,本来有自己的梦中情人,丑男温庭筠。可这位大叔级的才子,不解风情。把鱼幼薇转给李亿做妾,被大老婆折磨的够呛,最后被栽脏而杀。

女词人李清照,前半生还行,和赵明诚夫妻恩爱。金兵一来,颠沛流离,她也守了寡,晚景凄凉。

严蕊、薛涛、唐婉。

不说了,让人惋惜让人悲!


沧州老夫子


晚唐才女鱼玄机

鱼玄机是唐代女诗人,又名鱼幼,字蕙兰。一开始嫁于李亿为妾,后来因为李亿底夫人嫉妒二人感情,李亿只好抛弃鱼玄机。后来出家为咸宜观女道士,改名鱼玄机。鱼玄机容貌倾城,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喜欢读书和写文。在她十岁的时候和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相识,并吟诗作对。她出家后,对李亿却还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鱼玄机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据记载,后因打死婢女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陆游前妻唐婉

唐琬 ,字蕙仙,是浙江绍兴人。她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夫妻感情很好。但是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路由母亲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多年后,陆游游览沈园,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别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品味陆游的词,便写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便怏怏而卒。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从这里我么可以看出两人都对对方念念不忘,奈何陆母的从中作梗,也算是封建礼教的悲哀吧。

易安居士李清照

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之一,结局也是令人惋惜。明代世人杨慎曾这样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相信许许多多的人都学习过易安居士的词吧,比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丈夫赵明诚刚去世后,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在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李清照的悲剧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已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细细谈历史,如果你还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评论。


细细谈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长于名门豪宅、或来自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却大多红颜薄命,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位!

蔡文姬-流亡的女诗人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讳司马昭,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人,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汉代大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能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以说蔡文姬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的经历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十分相似。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跟着难民四处流亡。那时,匈奴趁火打劫,掳掠百姓。一日,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抢走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自此,她就成了左贤王夫人,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她在南匈奴一待就是十逾年。

她在《悲愤诗》中写下自己坎坷的经历。“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惨的当然是百姓。其中被乱兵所虏,流落南匈奴十二载的蔡文姬更是不幸。幸好曹操思贤慕才,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悲哀。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上官婉儿-巾帼不让须眉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上官婉儿,唐女政治家、诗人。陕州陕县。上官婉儿是当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年间,上官仪因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同被配没掖庭。十四岁的时候,她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仪凤二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为欣赏,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命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诏书,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建议皇帝设立修文馆,召天下诗文才子,邀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皇帝、韦后和公主,数首诗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命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列第一者,赏赐金爵,贵重无比。从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一种风气。韦后本不擅长作诗,即由上官婉儿代为捉刀,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愈加宠爱。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之一,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虽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后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贞元时,吕温做《上官昭容书楼歌》。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女性,《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成为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宋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作品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善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早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为凄凉悲痛。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人们谈到李清照,更多的是忆起了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李清照的诗比起她的词来,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的诗却雄浑豪迈。李清照虽为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女性,却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李清照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十分恶劣。李清照对此甚为忧虑,也极其愤懑。在她的诗里,她用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祸,警醒当朝皇帝要注意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诡狐w


很高兴能参与这一问题的回答。

对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才却命薄的女子?”我认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绝对是榜上有名的。

首先,李清照的才学是不容置疑的。璀璨的宋词代表人物有很多,但如果提到女词人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浣溪沙》等等她的宋词作品不胜枚举;诗歌作品中一首《夏日绝句》的慷慨激昂便足矣供后人传唱千古。如果你以为李清照的才只是诗歌之才就大错特错,李清照与他的丈夫赵明诚还是著名的收藏家。二人合著的《金石录》对后世的考古学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单从对历史文化的贡献来看,《金石录》甚至是比李清照的诗词贡献还要大很多。

那么,李清照为何是命薄。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优越,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子,她的外公还当过北宋时期的宰相。李清照后来的丈夫赵明诚同样是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亲也当过宋朝的宰相。婚后两人生活上相亲相爱,事业上更是相互扶持,过着神仙眷侣一般的日子。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很快被一场“靖康之乱”击的粉碎。 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痛失挚爱,半生所收集的文物丢失被毁,在百般痛苦中还遇渣男的折磨好在及时自救,最后在孤独凄凉中离世。相比于一直在艰难困境中顽强抗争之人,李清照这种前后人生落差如此之大,所遭受到的痛苦体会一定更深。

一点愚见请多指正。


史劲造


要说命薄的才女,非鱼玄机莫属了。


鱼玄机出身似乎不太好,根据唐才子传,她十七八岁就嫁给李亿当侍妾,偏偏还遇到一个嫉妒的主妇。李亿为求家庭和睦,送鱼玄机去咸宜观修行。鱼玄机本来就是才女,估计相貌也很出众。在咸宜观的时候,他与李郢、温庭筠交往甚密,双方有诗信来往,诗词相和。

唐才子传评价鱼玄机说:当时的很多所谓才女,都充满脂粉气息,写的都是小女子那些事。但是鱼玄机不一样,有男子气概。鱼玄机看到那些中榜的青年士子,并不是产生爱慕之意,反而觉得自己若是男儿,一定也会去参加科举,同他们科场较量。

○鱼玄机
玄机,长安人,女道士也。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咸通中及笄,为李亿补阙侍宠 。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披戴。有怨李诗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与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诗筒往反。复与温 庭筠交 游,有相寄篇什。尝登崇真观南楼,睹新进士题名,赋诗曰:“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颇赏怜之。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有诗集一卷,今传。

《唐才子传》并没有交代她的结局,但《陕西通志》等书记载的有。

他先前做妾,受尽歧视,送到道观,也难忍寂寞,据说是从事皮肉生意。那个时代的女性,估计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可偏偏她涉及一桩杀人案,看案情描述,似乎没有多少疑点。在男权的世间里,鱼玄机靠着男人的赏识而活着,也因此沾沾自喜,看到自己的侍女得到别人宠幸,非常生气,怒而杀之。鱼玄机也因此被判死刑。

纵观鱼玄机的一生,风流文采,世间少见,可惜一生都是男权下的附属品,一生都是悲剧。


襄阳贾芸


历史上有才命薄的女子非常的多,秦代的宓辛汉代的卓文君蔡文姬,西晋的左芬绿珠曹魏的甄氏貂蝉,唐代的李冶薛涛鱼玄机杨玉环,南唐的周娥皇,宋代的李清照等。


豫州青阳


人则至美无疑,有《洛神赋》为证,且又才德皆备,偏偏却一世遭遇坎坷,嫁树树倒,靠山山崩,嫁袁氏公家溃灭,嫁曹丕遭遇变异,也曾赋诗一首,想挽回离心于郭女王的男人,然反被赐死,遭遇让人一见生怜。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主要貌似她没做过什么错事。曹丕真是个千年人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