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最近,意大利可谓一下子成为全球焦点,确诊人数的节节攀升昭示了疫情肆虐着亚平宁半岛。在严峻的疫情和日渐高企的死亡人数下,意大利人团结了起来,在意大利政府向社会公开招募300名医生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却收到了7923份的申请书,其中甚至还有已经85岁的麻醉师,意大利人平常南北分化严重,经常相互埋怨,但这时候他们是一家人。

但八百年前呢,他们是一家人吗?这就带大家回到800年前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让大家看看这对“八百年前死对头”是如何从商场打到战场的。

半岛两侧,两个死敌,其实都是为了钱

在形容国际关系时,经常会见到这句话:

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就决定了威尼斯与热那亚不死不休的局面。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两个城邦的位置和利益所在: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威尼斯和热那亚

只要能赚钱,没有哪个势力是不能讨好的——威尼斯

早在1世纪左右就在意大利东北部小有名气,就如大家印象中一样,是一座水中城邦,整个城市依托于环礁湖而建立。在威尼斯刚成为城邦之时,它本是拜占庭帝国的附属国。

但威尼斯地理位置太优越了,在拜占庭帝国的势力下可谓如鱼得水,慢慢的积累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借助于日耳曼人持续对拜占庭帝国的侵扰,威尼斯挣脱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获得了自治权,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既然有“水城”之名,辖内水系可谓十分发达,既能通过波河流域深入意大利内部,又有诸多河流可沟通巴尔干半岛。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威尼斯水城

就如后世的《威尼斯商人》所说,威尼斯商人可太会做生意了。

威尼斯人精通“money is everything”(金钱是万能的),只要能赚钱他们愿意巴结任何一方的势力。他们对当时地中海的三大势力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与讨好:

他们虽然独立了,但仍会交些“份子钱”给拜占庭,还会在拜占庭战争吃紧时适当“援助”;

他们认识到没有阿拉伯人从东方带来货物,他们就无以积累财富,于是与阿拉伯的贵族们总是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他们知道自己最大的客户是西欧列国和地主们,他们总会恰到好处的去奉承他们,甚至出现了“商业回扣”的情形。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威尼斯商人的精明,威尼斯的崛起似乎也就并不意外了。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中世纪的威尼斯

说完威尼斯,来看看半岛西侧的热那亚。

客观的说,热那亚其实并比不上威尼斯。热那亚毗邻蒂勒尼安海,拥有着优越的海湾和出海口。热那亚的河流往往流量较小,而且水系的发达程度也比不上威尼斯。热那亚其实在一开始并非是蒂勒尼安海的拥有者,但在1284年击败了阿拉伯的海盗并占领撒丁岛后,成为了意大利最炙手可热的海上城邦。热那亚并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很快又拿下了科西嘉岛(没错,就是拿破仑被流放的那个小岛),彻底成为西地中海的统治者。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中世纪的热那亚

热那亚的主要客户是西欧和阿拉伯商人。当时欧洲的法国是热那亚最主要的客户,法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热那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热那亚还与阿拉伯商人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关系,可以说当时阿拉伯商人出货中绝大多数都被热那亚包揽了,仅有约3成被威尼斯等其他势力分销了。

看到这想必大家都能知道两座城邦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真正原因其实是:

两座城邦都是依靠商业发展起来的,偏偏他们并不是那种可以互惠互利的城邦,他们彼此的获利渠道存在着很大的重合和冲突。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两大地中海城邦几乎构成了地中海利益的全部,一方多了,另一方势必就会减少。

于是战争也就一触即发了。


钱多比不上拳头硬,更有钱的威尼斯打输了

如果从财富来看,威尼斯财富的来源与积累无疑是胜过热那亚的。

但有时候,战争却不是由经济决定的。

热那亚尽管经济稍逊于威尼斯,但是这座城邦从立成之日起就在海上与各路竞争者对抗,持续了几百年。长期的战争,意味着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意味着优秀的水手,更何况热那亚还有整个欧洲首屈一指的航海学校。

还记得那是1298年的秋天,两个航海城邦终于因为利益的瓜分问题正式在地中海对垒。面对着热那亚对东地中海的步步紧逼,威尼斯的商人和平民开始花费金钱,率领本国商船和雇佣来的海盗军团扑向了科尔丘拉岛海。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强大的热那亚船队

然而,热那亚娴熟的海上航行技巧和海上战法却给威尼斯人上了一课,战争的结果是威尼斯败北并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双方约定亚德里亚海为双方共有。

这场战争让热那亚一时风头无两,整个地中海的贸易几乎全部都被热那亚人所垄断。而败北的威尼斯尽管依然还有出海口,可是他们的制海权却已经被剥夺了。

卧薪尝胆,威尼斯蛰伏百年,再次挑战热那亚

商人特有的精明告诉威尼斯人自怨自艾,不如好好蛰伏,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一个世纪。当然了,威尼斯人并不是傻等,他们认识到自己与热那亚最大的区别就是海上作战能力的不足。

威尼斯人一方面拨付了大量的经费供组建海军,他们开始在自己所剩不多的港口发展造船业,很快就开始能造出三四百吨左右的大船了。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威尼斯船队的变迁图

也许有人会问,都没有制海权了,威尼斯怎么还有钱呢?

这倒真是无巧不成书了。就在威尼斯失去制海权不久,欧洲掀起了十字军东征的高潮。威尼斯人看到了贩卖武器的巨额利润,于是马力全开的发展军工厂。俗话说,有需求就有进步。面对前线的战争吃紧,十字军们自然希望武器越多越精良,这就促使了威尼斯的武器制造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这些金钱还被威尼斯用来拉拢雇佣兵。威尼斯人注意到就在亚得里亚海的对面有着塞尔维亚部落,这些部落的战士作战英勇、悍不畏死。一方需要钱,一方需要人,自然一拍即可,大批的塞尔维亚人加入了威尼斯的海军。就这样,在14世纪中叶,威尼斯海军组建完毕,再次与热那亚在地中海进行交锋。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图中骑马的士兵为装备了威尼斯武器的士兵


与百年前的一触即溃相比,威尼斯这一次的表现无疑好得多。尽管还是输多胜少,但总归积累了不少海战经验,也渐渐摸索出了热那亚的海战套路。

然而在1379年,热那亚再次击败了威尼斯,占领了基奥贾岛。这座小岛距离威尼斯城邦仅25公里左右,是威尼斯通向海洋的南大门,热那亚人在此重兵把守,也就意味着威尼斯失去了通向亚德里亚海的门户,更意味着失去了地中海和黑海的贸易。这显然是威尼斯人无法承受的。


热那亚“大意失荆州”,疲于应付,威尼斯终于成为地中海霸主

表面上看,热那亚似乎已经完全战胜了威尼斯,但热那亚在这个时候却频繁出现了战略错误:

一是热那亚没有注意把握好军事和政治的尺度,表面上占领基奥贾岛扩大了热那亚的海上势力,但这却让威尼斯的求生欲拉满。

毕竟这个出海口关系到了整座威尼斯城的生计,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选择参与到这场与热那亚的斗争中。

二是热那亚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海上兵力尽管强大,但却不足以完全控制地中海东部,而且热那亚的大本营与基奥贾岛及地中海东部的距离过远,分散了优势兵力,还容易导致战线拉的过长,补给出现了严重困难。

面对热那亚的战略错误,威尼斯人怎么会放弃机会?

在一年后,威尼斯动用了所有的家底,在海军首领皮萨尼的指挥下,开始了死亡反扑。就在大家都以为威尼斯人不过是飞蛾扑火、再次败北时,这次战役却震惊了地中海。威尼斯人居然一举在基奥贾岛沿线击溃了热那亚的海军。

“八百年前死对头”:从商场打到战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百年之争

威尼斯

这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威尼斯人这次占据了地利与人和:

一是面对生死存亡之际,商人的精明似乎全消失不见了。为了保家卫国,商人、银行家、农民、工匠等无论富贵贫贱都拿起了武器。而在以往的战斗中,往往参战更为积极的是商人和银行家。此外,受雇佣的海盗团也许是因为本就依赖威尼斯存活,又或者是因为有弟兄家人死于热那亚,也纷纷加入了这场争斗。

二是过去威尼斯在与热那亚的战斗中往往都是遵循“海上的从海上解决”的思路,导致每次都是在海上被迅速击溃。但这一次,威尼斯却在皮萨尼的指挥下采取了出人意外的战术,在全城募集船只,然后装上沉重的石头,在即将到达基奥贾城时下令凿沉船只,最终封锁了热那亚船队的补给。

被中断了补给的热那亚不得不在艰苦抵抗一年后选择投降,交出了他们的舰队,还被俘虏了4000名水手。

这一次轮到热那亚被迫签订《都灵合约》,从此一蹶不振并彻底失去了地中海的争夺权。

而威尼斯却在此后几年先后拿下了威尼斯湾沿岸,垄断了地中海的贸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中海霸主。

几句感慨

估计当年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本是死敌的两座城邦却最终成为了一家人,成为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城市。我想,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魅力吧。也希望,当年的地中海两大城邦能在这次疫情中成为意大利的表率,率先拿下与疫情战斗的首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