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用系统思维来取得抗疫的胜利

知友 @得闲饮茶 比较了北京大学和MIT到本科教育到区别,他这样写到

北京大学的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奇技淫巧”。在很快介绍完基本概念后,会开始迅速升级解题的难度。或者一些计算复杂度非常高的问题。MIT的课程相对来说更注重基本概念,题目也多注重对基本概念各个角度的理解,不会有对复杂度或技巧过高的要求。这样便于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快速进展到研究生的课程或科研前沿去探索。

我的本科在北师大读的,研究生在中科院心理所拿的,然后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系和商学院的管理学系读博士课程,可惜最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只拿到一个心理学硕士学位。不过我也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过几篇论文。不觉得我的科研训练比谁差。

根据我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的体会和了解,我非常赞同 @得闲饮茶 的概括。我们的教育更像一个游戏,追求的是炫目的花枝招展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那些精力过剩到无处发泄的人来说也许有价值,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没有实用价值。

美国的教育则一根筋地关注问题,首先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推进。什么意思呢?

比如要研究地位对谈判的影响,那么:

一、明确概念,地位的定义是什么?地位高是什么意思?地位低是什么意思?怎么测量? 二、定义谈判的影响,包括定义谈判是什么?地位会影响什么?通常我们关注的就是谈判的结果,但是谈判者的地位也会影响谈判的过程,而且对结果的影响也可能是通过过程来实现 的。然后过程有很多方面,比如话术,比如沟通中的公平问题,欺骗问题。谈判的结果也不止一个,包括最终的谈判的物质结果,对心理的影响,对关系的影响等等。还要明确如何测量。 三、明确了概念和测量手段之后,就可以做研究了。先研究地位对过程或者结果的影响。 四、第三步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比如什么样的地位会有怎样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谈判会不会效果不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好简单,好无聊。但是,只有这样做研究,才能一步一步的推进,现在对地位和谈判的研究已经非常的深入了。很多的问题都有答案。

对于新冠,其实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1、病毒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新冠肺炎病毒到底是什么?现在差不多三个月过去了,如果我问你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出来吗?

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什么呢?要回答这个病毒多大个头,如何传播,得了以后什么症状。

【思维】用系统思维来取得抗疫的胜利

上图大家可以有一个直观的比较。

本次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最大的RNA病毒之一,大约有0.125纳米大小。加上萨斯以及中东病毒等,一共有7种影响人类的冠状病毒。

得了2019新冠的症状是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

新冠病毒的传播是飞沫,携带者戴口罩能够减少咳嗽和喷嚏的飞沫传播。

新冠病毒能够在固体表面存活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最危险的是手。手接触了门把手、电梯按钮之类的对方沾染了病毒之后,如果摸脸,尤其是口鼻眼,就可能通过粘膜进入人体。

另外,研制出疫苗至少要一年以上时间。

手部卫生最重要。大多数人以为戴了口罩就有了错觉,以为安全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明白了这些关于新冠病毒的基本概念,就不会被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所迷惑了。

2、政策问题;

看众人对各国政策的反应如同看心理剧一般。这个病毒是客观存在的,对各个种族的人的影响也没有区别。抗疫的考虑也是一样的。最有效的当然是全员完全隔离,但是这是做不到的,因为社会要运作,人们要生活。于是,每一个政策都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中国的抗疫初见成效,就有那么多人嘲笑别的国家“超作业都超不好”。其实,人家政府也是兼顾这两个基本考虑,结合国情和资源情况做的决策。有的决策比较好,有的差,有的执行的彻底,有的得不到民众的配合。因此,效果上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本质上都是一个思路。

中国现在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个疫情还远没有到终结的时候。现在全世界几十万人确诊,会不会在中国再传播起来,还要拭目以待。

3、测量问题;

很多人被吓破了胆,恨不得要求每个人都测一下。但是测量也有测量的考虑。比如香港入境深圳,每个人都要测量一下,承诺的是70分钟,操作起来其实更接近7个小时。操作的成本其实只是一个考虑。更大的问题是测验的误报问题。假阴性对社会危害大,但是没有办法知晓。假阳性对个人危害大。关键是这个测量的准确度很让人担心。有报道说97%,99%。其实我是不太相信这些数字的。最近西班牙说他们从中国采购的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只有30%。和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的信息吻合。

无论如何,如果你以为每个人都测一下就安全,那就太天真了。误报是一方面,就是说测量结果说没得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携带者。另一方面,怎么才能确保今天测了没事的人明天也没事呢?难道每天都测一遍?

并不是说测量完全没有价值,但至少在考量的时候要考虑到测量根据的功能。

4、心理问题。

此次新冠疫情,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大众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方面可以谈的内容很多,比如孤独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购买行为问题。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风险认知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害怕到了恐惧的地步,看到不戴口罩的人就害怕。这也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如果你知道你遇到一个携带者的几率,了解得病之后各种情况的几率,也许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当然,这次的疫情的确需要认真对待,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但是非理性的恐惧无论对自己对社会都不是好事。那些对武汉人的排斥甚至暴力行为就是一个明证。

总之,

比尔盖茨说:

尽管许多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纠正者”。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我们似乎已经遗忘的重要教训,而是否吸取这些教训则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我看了,新冠和很多其他问题一样,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挑战。面对任何的挑战,理解了问题的本质,脚踏实地,就能够用最好的方式来应对。

尼采说:

杀不死我的就会让我变得更好。

希望大家也能够从这次疫情中重新发现一个更理性、更完美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