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的置業、碧桂園、華潤等房企為何搶灘“智慧社區”?

從紅外線測溫到無接觸門禁和電梯,從可視化巡邏到智慧管理平臺人口排摸,社區智慧化管理為疫情防控提供了質量和效率的“雙保險”。

然而,智慧社區的火熱不是因疫情催生的“戰時需求”,而是近兩年來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一環和“最後一公里”。有數據統計,2018 年智慧社區市場規模約 3920 億元,並有機構預測稱 2022 年我國智慧社區市場規模近萬億元。

另一方面,2020 年,房地產行業已然開始進入下半場,市場由增量步入存量改善的新時代,行業競爭加劇。因此,緊跟加速地產智能化發展趨勢,以科技創新的手段為居民提供美好和品質的生活,不失為立於不敗之地的一種有效對策。於是,美的置業、碧桂園、華潤置業、綠城等房企紛紛抓住科技這一“救命稻草”,搶灘智慧社區這一新興市場。

疫情中的社區智慧

日前,疫情在國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在國外還存在大範圍蔓延趨勢。有專家分析表示,社區管理是我國制勝的一大法寶,因為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社區能否遏制疫情的傳播,決定了整個“抗疫”的成敗,不能絲毫懈怠。

因此,在此次疫情中,為了加強管控,減少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強度,降低人與人之間傳染的風險,各地都通過智慧化建設,讓社區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同時也推動了“智慧社區”的建設,將高科防疫發揮到極致。

紅外線測溫、無接觸門禁成安全防控利器

體溫異常是判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最為直觀的依據之一。傳統測溫設備無法實現測量者和被測者一米的安全距離。於是,各種紅外線熱成像或 AI測溫設備和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在人流較大的社區出入口,可以對通行人員進行非接觸式測溫,以此來篩選出體溫異常人員,並及時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管理,能夠有效防止社區出入而引發的病毒交叉感染。

門禁和電梯是居民出入使用最為頻繁的細節點,如何避免直接觸碰,各社區也紛紛呈現奇招。其中不少智慧社區解決方案中都引入了手機 APP 開 / 關門、一鍵呼梯等新設備和新功能,甚至還加入人臉識別、智能語音及物聯網相關技術,確保安全、可靠。

疫情之下,美的置业、碧桂园、华润等房企为何抢滩“智慧社区”?

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排查人口

為降低人員流動帶來的風險,疫情期間,各地小區都開始對外來人口尤其是湖北籍人員的嚴格管控。除了網格化管理等常規舉措外,隨著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的啟用,不僅有利於高效管理,而且便於信息公開,讓居民實時瞭解疫情動態。

例如,在管理端,社區可以實時瞭解轄區人員情況。在一些特殊場景,工作人員還能及時獲取居家觀察的人員前期的訪客和社區內的出行軌跡等信息並進行智能分析,成為重要數據依據留存。

在用戶端,居民可以在線上填寫目前狀態,還能實時查看社區疫情動態等。

可視化巡邏提升管理效率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黑科技的無人機為分散人群、減少聚集、信息公開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用無人機實現可視化巡邏,以識別可疑人員、可疑行為,做到自動監控,也成為一種創新應用。

此外,藉助人臉識別、車輛抓拍攝像頭等新技術手段,實現信息抓取並自動發送待處理工單給物管人員的手機中,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監控準確率的提升的也保障了事件的閉環處理。

除此之外,在科技的推動下,智慧社區還催生出大量的應用場景,比如智能煙感器、智慧停車、智慧路燈等,均成為未來社區智慧化管理的組成部分。

更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此次疫情防控的洗禮和大量科技的引入,使得社區在加強高效管理的同時,對於數據的收集、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未來,在大數據和 AI 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社區也將逐漸向智能時代邁進,為居民打造更美好生活環境。

增量轉存量時代,房產+科技已成潮流

當前“房地產行業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改善”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智慧社區的建設儼然成為核心競爭點,因此越來越多公司正搶灘智慧社區。

全聯房地產商會副秘書長、房訊網董事長劉凱曾公開表示道:“隨著中國房地產改革的深入和存量時代的來臨,房地產行業進入新的週期,如何面對‘新週期’,適應‘新邏輯’,在戰略、業態、產品、模式等方面突破創新,如何將大數據、AI 系統、智能化等創新科技與房地產進行融合,為房地產賦能,實現房地產的轉型升級,將是行業面臨的核心命題。”

疫情之下,美的置业、碧桂园、华润等房企为何抢滩“智慧社区”?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國內房企巨頭早已主動與 BAT 華為等互聯網巨頭和科技公司合作,積極向智慧社區拓展和佈局。

3 月 19 日,美的置業聯合阿里雲重磅發佈首個 AI 社區大腦,通過 IoT、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社區智能化與家居智能化的真正打通以及全屋智慧健康場景的落地,解鎖健康智慧人居新生活。

據介紹,美的置業 AI 社區可實現家居與社區的電梯、視頻、汽車道閘、小區門禁等設備聯動,以期真正實現智慧家居與智慧社區聯通、交互。除了實現門禁智能化、車場智能化、視頻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等之外,還將外部服務連接到家居生活,以社區供給側需求為切入點,形成社區商家、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業主等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

碧桂園通過與阿里、騰訊、海康威視等跨行業科技巨頭開展戰略合作,結合自身建設的研發體系,逐步打造了社區“智慧大腦”。去年 5 月 28 日,碧桂園服務就推出了行業內首個基於 AI +物聯的人工智能全棧解決方案產品體系,據悉現今已經在全國超 300 個社區落地。另據碧桂園方透露,近幾年時間科研投入高達 5 億元左右。

去年 11 月 27 日,華潤置地與華為、中國電信啟動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其中創新合作項目就包含智慧社區項目;保利地產於去年 9 月底攜手海爾、中國移動、華為三家在 5G 領域具領軍地位的企業落地河北首個 5G 社區;萬科在去年 7 月與海爾、微軟聯手打造全國智慧城市試點項目後,8 月又和微軟共同發起設立“萬科未來實驗室”;綠地也曾先後和中興通訊、阿里巴巴展開戰略合作,並表示將開創地產開發和人工智能的合作新模式,打造智慧地產生態體系,打造精品示範項目。

在房地產遇冷的當下、房企尋求與多元化發展和轉型的趨勢已顯而易見。其中,科技作為提升自身價值和服務的重要手段,越來越成為房企關注的焦點。同時,在此次疫情防控的倒逼下,也為智慧社區的落地準備了良好的“試驗田”,讓科技充分融入社區,推動社區的智能化變革。房企在為消費者帶來更安全、更便捷居住體驗的同時,其扮演的角色也可以從開發商向運營商、服務提供商轉變,從而向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邁進。

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