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造反有理

宮廷戲本不值得宣揚,因為裡面不少宮鬥內容不過是中世紀的殘渣流毒,受虐般地鼓吹奴性,以及奴性之下的機智和陰謀。這些離現代社會的基本精神相差太遠了。但是,好的宮廷戲,比如《甄嬛傳》,卻能用舊瓶裝新酒,給人一些啟發。

友情:慾望與淡漠的反叛

甄嬛、眉莊與安陵容三個人一起進宮,是關係最親近的姐妹。這三個人的友情一開始就引人關注,情節發展下來,三人之間的關係卻出現了兩極對立。

甄嬛傳:造反有理

眉莊對甄嬛,始終是不拋棄、不放棄,在對甄嬛有誤會、很生氣的時候,仍然不忘關懷,為身處孤島的姐妹送去寒衣,在甄嬛淪落為尼姑,再無翻身希望時,仍然會牽掛不已,讓太后設法保護,讓人時常去探望。眉莊對甄嬛的友情,很純粹。

安陵容對甄嬛,就不是這樣了。起初還算親近,甄嬛對安陵容頗為照顧,甚至會教她如何引起皇帝的注意,安陵容也心懷感恩。但是,似乎轉念之間,安陵容就投靠了皇后,從此變成皇后的走卒,壞事做盡。對待昔日的姐妹,也殘忍謀害,毫不顧念舊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安陵容與眉莊的區別在哪裡呢?

安陵容之所以要變壞,是因為​她要搏出位、爭恩寵。她有強烈的要出人頭地的慾望。當然,這或許有很多原因,比如她的父親對生母的冷落造成的她的敏感,她的無才無貌的弱勢造成的她的自卑,別人的肆意欺辱造成的她的怨恨等等,讓人可以理解她。但是,不管怎麼說,皇上的恩寵以及由此帶來的地位,成為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東西。為此,她才寧願對皇后唯命是從,不惜殘害昔日姐妹,也不惜殘害自己,為邀寵而苦練才藝、摧殘身體,並在皇后的擺佈下失去生育的能力。

她壞得如此極端,以至於最後連皇帝都覺得,不管讓誰殺了她,都會髒了那個人的手,讓她囚禁宮中自生自滅。安陵容的一生,為慾望所迫,是個大悲劇。安陵容不知道,她這種慾望,是體制賦予的。

甄嬛傳:造反有理

眉莊就沒有這種慾望。在眉莊對皇帝失望之後——這後文會再說起——她就變成了一個淡漠的人。恩寵和地位,對於她而言,實在沒什麼意思。不知道眉莊的“莊”字,是否暗指古代的莊子,反正她不願意違心地活著,於是只能做些與世無爭的事情,打發無聊的時光,比如,去照顧一下太后,盡點孝心,關心一下命運多舛的姐妹以及她的兒女。

安陵容是自殺死的,在臨死的時候,她說自己一生不能做主,臨死了才做了一回主,就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安陵容當然沒讀過康德,更沒讀過薩特,她不知道,面對任何處境,人終究都是能做主甚至不得不做主的。中國畢竟還有莊子呀,可惜她也沒讀過。

劇中交代,安陵容沒文化,不怎麼識字。可見,沒文化,真可怕。面對後宮的體制,安陵容覺得自己不能做主,被迫捲入其中,去爭,去害人。這是唯一的選擇嗎?顯然不是。眉莊就是個例子。安陵容毫無反省地順從了,體制激發的慾望讓她先是違心,進而無恥。而眉莊則用淡漠反叛了這個激發或挾迫人去爭寵的體制。她以體制外的人自居,對皇帝不僅不爭寵,而且根本就是拒絕。她不違心,所以不會背棄友情。

甄嬛傳:造反有理

愛情:失望與隱忍的反叛

後宮是女人的世界,有女人的地方,就不能沒有愛情。

接著前文,說一說眉莊的愛情。作為觀眾,有人喜歡眉莊,甚於甄嬛。她雖不像甄嬛那樣聰慧,卻讓人發自內心地覺得溫暖。她就像一個姐姐,也難怪劇中常被稱作眉兒姐。眉姐對於愛情的期望並不高。如果是換在實際生活當中,她或許就是那種打算找一個還過得去的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可是,在後宮,這樣的願望是註定要落空的。

眉姐很失望。這種失望,是對皇帝的失望。這個人薄情寡義,毫無恩情,根本沒法過日子。但是,跟皇帝是沒法離婚的,日子還得過下去。眉姐依舊端莊溫和,並在這溫和之下長久地堅持著、拒絕著。以至於皇帝終於也發現了這一點,並藉著醉意將此道破。

眉姐對於恩寵和地位是淡漠的,對於愛情卻並未完全放棄。她最後的歸宿,是太醫溫實初。這兩個人,很像。關於兩人的戀情,或許觀眾根本沒有想過、也不願意用所謂的道德去判斷,甚至感到很是欣慰,希望兩人好。

甄嬛傳:造反有理

最濃墨重彩的,當然是甄嬛的愛情了。這基本上是貫穿和推動劇情發展的主線。甄嬛應該一開始就是轟轟烈烈地在追求真情的。

第一個階段,是甄嬛與四郎(皇帝)的愛情。和眉莊不同的是,甄嬛對於愛情有期待。儘管是在宮中,儘管知道有各種不得已,她仍然在希求一份真心。這也是甄嬛初期最得寵的原因。她和其他的嬪妃不一樣,她要的不是恩寵和地位,她要的是真正的感情。後宮之中,她是唯一叫皇帝不叫“皇上”而叫“四郎”的人。

但是,甄嬛很快發現,在雍正的心中,只有一個女人,就是早逝的純元皇后,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只是在於,其他人都是玩物和繁衍子嗣的工具,自己身上則隱約有純元的影子。甄嬛當然很失望。結果,甄嬛與四郎就分手了。

第二個階段,是甄嬛與允禮(果郡王)的愛情。當了尼姑,成為棄妃,吃盡苦頭的甄嬛,迎來了真正的愛情。

允禮本身就是愛情的化身。在劇中,他是康熙與情投意合的愛妃之子,不像雍正的額娘為家族榮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卻還另有著一個說不清楚的隆科多;允禮還多才多藝,英武俊朗,不僅熟練掌握外語,而且,按照雍正的說法,騎射或書畫皆是先帝親自教導,在他面前,自己只能自慚形穢;最具象徵意義的是,他還是唯一一個能和甄嬛心意相通,琴笛合奏“長相思”的人。

第三個階段,是將愛情埋藏,重回與皇帝的“婚姻”之中。此時,甄嬛還是甄嬛,但是,她開始化上了濃妝。她用濃妝隱藏了本真的自己,隱藏了與允禮的愛情。四郎卻徹底不復為四郎,剩下的只是皇上。甄嬛當然不再愛那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皇上,她只是需要用他的權勢或資源來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甄嬛傳:造反有理

愛情遭遇了失望,但是,卻仍然要麼像眉姐一樣被霸佔著,要麼像甄嬛一樣被束縛著。她們只能隱忍,用隱忍反抗霸佔與束縛,在隱忍中追求或守護著心中所愛。

自由:統治與全面的反叛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的詩,不是隨便寫寫的。

面對引誘人、挾迫人的慾望,我們可以淡漠處之;面對愛情的失望與壓抑,我們也暫可隱忍下來;但是,面對被剝奪的自由,我們只能造反。造反有理,這是毛澤東說過的。毛澤東還說,馬克思主義千條萬條,歸結起來,就是這麼一句話。

這裡所說的自由,是liberty,不是freedom。嚴復在翻譯《論自由》時,用的是《群己權界論》。每個人都有他或她的權利,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可以去愛自己想愛的人;但是,你的權利不能侵犯我的權利,我的權利當然也不能侵犯你的;群體的權利不能凌駕於個體的權利之上,個體的權利當然也不能凌駕於群體之上。這樣才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每個個人或群體,各行其是,各得其所,而又秩序井然,良性運轉。這種自由必然會要求平等。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是平等的,不能凌駕於另外一個人之上,更不能凌駕於另外一群人之上。

可是,後宮,顯然是典型的一個人(皇帝)凌駕於另外一群人(嬪妃)之上。這是統治。自由會遭遇很多障礙,在自由萌發之初所遭遇的最大障礙,就是統治,特別是中世紀的那種專制統治。

甄嬛傳:造反有理

統治,包括這麼一些環節。首先,就是認為一個個體能夠代表它也置身其中的、還有其他眾多個體組成的群體。個體就是個體,是和其他個體一樣的個體,怎麼能代表群體呢?可是,不管,就是要代表,或者是以天命為依據,或者是以其他的什麼為依據。取得了代表權,就取得了凌駕於其他個體以至群體之上的合法性(無需深思即可發現,具有合法性的東西未必具有合理性,甚至經常不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本身就是非理性的產物)。

其次,就是這個個體在地位上凌駕於其他個體之上。這就從理論過渡到了社會地位,從哲學過渡到了政治。具有代表性什麼的只是說說,你信了自然好,不信也沒關係,關鍵在於,你要順從。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凌駕於群體之上的個體,往往具有現實的資源或強力。比如,皇帝不僅是天命的代表,他的好惡或恩寵還決定物質上的生活條件,失了寵不僅肯定會沒面子,而且很可能會沒飯吃。因此,在甄嬛與皇帝第一次因小產失子鬧彆扭時,眉莊還要來勸解,不要鬧僵,不要重蹈被打入冷宮的覆轍。

最後,就是剝削。這個凌駕於上位的個體對其他個體的剝削。狹隘地說,這就是從政治過渡到了經濟。事實上,剝削不僅是經濟的,收保護費或者其他什麼的,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剝削,是生命政治學。這種剝削,可以是對人身的奴役,可以是對時間的佔用,也可以是對人生機會的霸佔(沒有機會去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沒有機會去從事真正喜歡的事業等),甚至是對心靈、對感情的壟斷(後宮佳麗三千,只能紛紛鼓勵自己、說服自己或強迫自己去喜歡皇帝一人;人山人海的人,要被教導、被說服著去喜歡甚至去熱愛某一樣東西)。越是統治,越是壟斷,越推崇忠誠;忠誠,是被奴役的人們的道德。

甄嬛傳:造反有理

《甄嬛傳》中最後一個階段的後宮分成了兩派:以皇后、安陵容為主的一派和以甄嬛、眉莊為主一派。這可以被看作忠誠派與造反派的鬥爭。忠誠派如皇后、安陵容,忠誠於皇帝,忠誠於體制,為爭寵、爭地位,使盡陰謀手段,並且自相殘殺。造反派或如甄嬛、眉莊之紛紛“出軌”,或如那個馴獸師之特立獨行,全都心中另有所愛,全都無視體制,全都不是皇帝的女人。造反派的外圍組織或預備隊,那些被皇帝看上的人,如玉隱(浣碧)、玉嬈,也都要麼堅定決絕地拒絕了皇帝,要麼通情達理地拒絕了皇帝。造反派(故且這麼稱之),以甄嬛之聰慧,加之聯合了端妃、敬妃等元老派或中間派,建立了強大的統一戰線,很快取得了全面勝利。

編劇之可愛可敬在於,勝利之後的甄嬛,最後還造了皇帝的反。原有的後宮體系,算是徹底被甄嬛翻了個底朝天。​

甄嬛傳:造反有理

統治的體制依然存在。正如甄嬛,當了太后,還是要為乾隆的後宮,考慮招納嬪妃的事。但是,儘管如此,甄嬛畢竟告誡了她的兒媳們:我眼裡最見不得不乾淨的東西。

寫到最後,不得不讚揚一下此劇的編劇。他寫宮廷,卻是在解構宮廷,在努力傳達著現代社會應有的價值準則。社會自身需要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值得為之慎思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