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手中的棋子和玩偶會最終成為中美之爭的炮灰嗎?

臺灣 - 這個美國手中的棋子和玩偶會最終成為中美之爭的炮灰嗎?



這篇短文的風格,和我以往的風格大不一樣。但我換風格寫作有我自己的個人原因。如果不喜歡的讀者,請不要見怪。

* * *


臺灣“中時電子報” 27日報道稱,根據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網站公佈,特朗普已簽署簡稱“臺北法案”的“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該法案聲稱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以及支持臺灣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等,並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經貿關係。

民進黨當局自然對美國爸爸感激涕零,歡欣鼓舞,感覺前途光明,未來有望。

李敖曾經說過,臺灣是大陸的睪丸,捏在美國手裡。美國對中國不滿了,就捏一下,中國大陸就疼。做睪丸的臺灣看到大陸臉上的痛,就自鳴得意起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李敖先生畢竟是居住在臺灣的人,過高的估計了臺灣。臺灣那裡稱得上是一個睪丸呢,頂多算是一件珍貴的物件兒。雖然珍貴,但如果自己作死,非要自我毀滅,也怪不得誰。

每次中美關係緊張,臺灣政府都會躍躍欲試一把。民進黨這樣,當年的國民黨也這樣。上個世紀90年代,中美關係也不太好。當時有所謂的三大恥辱:93年銀河號、96年臺海、99年炸大使館。

那個時間段,中美當時在人權、貿易、知識產權、市場準入以及武器擴散等一系列問題存在的嚴重分歧,美國朝野對中國抱有強烈的不滿情緒。中美關係一不好,美國一定就會捏一下臺灣。臺灣自然也就十分活躍。1995年6月,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這在當時的中美關係史,也是個大事件。李登輝當時千萬百計試圖利用中美關係不好的機會,希望能夠做為美國打壓中國的一顆棋子。從94年開始,李登輝就千方百計,灑下重金,求扮演一次棋子的機會,最終95年6月得償所願。然而呢?後面中美重新走近,中國入世,一個小島咋樣也就無人在意了。

時間一晃就是20多年。臺灣這個美國手中的玩偶,也就隨著中美關係的起起落落,被美國扯來扯去,中美關係不好,就拿出來捏捏,威脅一下大陸,中美關係好了,就一腳踢到邊上落灰。臺灣地區領導人被拿出來捏的時候,歡欣鼓舞,感激涕零,被踢到邊上時,又如怨婦,默默拭淚,哭都不敢大聲。

終於,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美關係再次進入低潮期。臺灣當局感覺機會來了,趕緊擠過去,搔首弄姿,希望能再次扮演一把棋子的角色。這次,又得償所願了。

然而,今年是2020年,和1996年已經不一樣了。1995年,臺灣的GDP是中國大陸的35.7%,2019年,臺灣的GDP不到中國大陸的5%。1995年,臺灣的軍費總額比大陸還高,2019年,臺灣的軍費也就是大陸的5-6%。如果說,臺灣在1996年,還有機會利用海空軍負隅頑抗的話,2020年,如果動武,臺灣唯一的希望就是美國爸爸快來救命。

中美關係越差,美國越會反覆用臺灣這個棋子。這個法案也許只是第一步,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噁心的招陸續出來。當玩偶和棋子當慣了的臺灣當局,會興奮不已,從中美建交以來,他們從來沒過上這種被美國重視的好日子。

美國希望用臺灣做為代價,也延緩和阻礙中國大陸崛起的步伐,這是一個陽謀。中國知道、美國知道、全世界人都知道。只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臺灣,裝著不知道。

我國政府肯定希望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首先臺灣人得自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臺灣要宣佈獨立了,自然不再是我們的同胞。

如果中國進一步崛起,美國遏制不住了。臺灣牌會打的更厲害。軍艦訪問,美軍進駐,美臺建交,鼓勵臺獨,都有可能一張張打出來。

不管美國怎麼打牌,中國的應對始終會從自己的發展和利益出發,來決定是否動用武力。時間站在我們一邊,再過十年二十年,力量對比會對我們更有利。臺灣島沒有腳,遊不到大洋彼岸。我們是不著急的。

美國也許會對臺灣承諾,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這句話真假另說,但臺灣,一定是被犧牲的那個所謂的代價。


把整個臺灣當炮灰和代價,為美國拋頭顱灑熱血,來阻礙中國十年的發展?想問問臺灣人,你們覺得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