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称巷子,上海称弄堂,北京称胡同,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自1267年蒙元建大都,沿袭而来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是有丰富内涵的。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公元1276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并于1285年2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贵族功臣,悉受封地,以为第宅。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于是,元朝的官僚、贵族们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内盖起了住房及院落。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据元末《析津志》载:“……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

“衖通”二字即“胡同”,蒙语音译,本义“水井“,有水井的地方才有能人烟,才得以居住。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元大都当时记载,仅有29条胡同,明确规定:宽9.24米的才叫胡同,要是达到18米宽就叫小街,到36米宽就称为大街了。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公元1403年,明朝的燕王朱棣当了皇上之后,迁都在此,将这儿改称为北京,这时才有了“北京”这个名称,至今已叫了613年了,但比“胡同”这个名称,还是晚出现了一百多年。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据文献记载,明代胡同有近1300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因此,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广州巷子,上海弄堂,北京胡同

去北京旅游的朋友们,了解真正的北京,“胡同”不可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