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九級半”指的是地處全國著名僑鄉閩西永定下洋鎮中川村胡氏家廟前的臺階,現在已經成為胡氏後人口口相傳的“密碼”。若你是胡氏後人,當族人問起你知道九級半嗎,你若是一臉懵懂,輕則被譏笑為孤陋寡聞,重則便有被視作假冒族親而被拒絕接待之虞了。

這九級半臺階我可是多次輕移漫步過了。不知怎的,當徐徐走在這九級半上之時,我心裡總湧動著一種特別沉甸甸的感覺。我知道這種特別的感覺,並不僅僅來自九級半密碼,這九級半其實也簡單,胡氏先人在修建通往祖廟前的臺階時,原打算用八塊花崗岩石條鋪成,寓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意,由於工匠計算有誤,八塊花崗石鋪下還不夠長,因此用了青崗石再鋪了一級半,沒有想到這竟成了後代口口相傳的“九級半”家族密碼。更讓我感嘆不已的是這裡曾經輕步走過的胡氏族人,他們的鏗鏘足音至今仍然在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美麗土地上回響。

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錫礦大王鬍子春在這裡走過。鬍子春系近代愛國僑領、企業家,南洋吉隆坡錫礦大王。出生於1860年,在馬來西亞經營錫業,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錫礦企業家,人稱“錫礦大王”。此外還開闢了數千英畝的橡膠園和規模巨大的種植丁香豆蔻的“春園”。八國聯軍侵華之後,鬍子春即向清廷捐獻建設資金白銀50萬兩。1906年回國奔祖母喪,又向政府獻銀50萬兩。開辦粵漢、滬杭、漳廈三鐵路,他再捐銀20多萬兩。清廷為此先後封他為郵傳尚書、榮祿大夫。他深深體會到興辦教育,昌明科技實乃致國家民族於富強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他畢生對在國內和華僑社會中興辦學校,總是不遺餘力。清廷廢科舉興學校的翌年,他就在故鄉中川率先創辦口角書院和猶興學校,又在永定縣城創辦師範學堂。至於在馬來亞辦華僑學校,則開始得更早,他在檳城創辦中華女學,更是南洋華僑婦女教育開天闢地的創舉。

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萬金油大王、愛國僑領胡文虎在這裡走過。胡文虎先生享有愛國僑領、世界萬金油大王、報業大王、國際大慈善家等殊榮,被稱為南洋華僑傳奇人物。1882年1月出生於緬甸仰光。其父鬍子欽是早年從故鄉出洋謀生的中醫,在仰光開設一間中藥鋪,取名永安堂,後胡文虎子承父業。 1910年,胡文虎成功研製“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5種虎標良藥,從此,虎標萬金油等藥,成為中國和東南亞各地居家必備、老少皆知的良藥,胡氏兄弟也一躍成為東南亞華僑中著名的“百萬富翁”和獨一無二的“藥業大王”。虎標良藥的走俏,給胡文虎帶來了鉅額利潤,以此為資本,胡氏又投資其他企業。從1913年起,他獨資創辦了《星洲日報》、《星華日報》、《星光日報》等星系報業10多家報紙。胡文虎從“藥業大王”到“報業鉅子”,這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飛躍。胡文虎因發售“虎標良藥”致富,所以他興辦慈善事業,也以捐資於醫藥方面為最多,以創建醫院、造福貧病為急務。他創辦的醫院,以1931年落成的南京中央醫院為最著名。抗日戰爭期間,他向政府慷慨捐資500萬元,並捐獻藥品、棉紗、救護車、糧食等大量物資。

20世紀40年代末,胡文虎結合中西建築風格,建造了以兄弟二人名字命名的虎豹別墅。永定虎豹別墅是繼新加坡、香港後,胡文虎建造的第三座虎豹別墅。該別墅系磚木結構,外圓內方,前低後高,三層樓房,形似下山老虎,佔地2730平方米。1994年,胡文虎女兒胡仙博士代表胡氏家族將永定虎豹別墅捐獻給當地政府,開闢成“胡文虎紀念館”。虎豹別墅重修後於當年9月正式開館,磚木混凝土結構,琉璃瓦頂裝飾,中西合璧風格,既古樸莊重,又典雅精緻。紀念館開闢了二十六個展室,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較全面地展現了胡文虎先生的生平事蹟。虎豹別墅旁的虎豹塔建於2006年2月,參照香港“虎豹別墅”的虎塔進行設計,塔高七層,塔形為八卦式,鋼筋水泥琉璃葫蘆頂建築,矗立在逶迤的虎形山腰,巍峨古雅,雄渾壯觀,中川秀雅,盡睞盡挹,如今成為南來北往遊客的青睞之地。

在九級半輕步移過的,還有檳城“胡椒大王”胡泰興,印尼“化工大王”胡秀波等一批著名華僑,以及民國年代的中央參政員胡兆祥、藝術大師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聞女王胡仙等人,也有“胡順源七子五教授”、“胡啟創一門六博碩”,這道難得的中川文化新景觀,更是使這個帶有神奇色彩的村莊溢彩流芳。據統計,明清兩代中川村有進士5人,舉人30人,貢生123人,秀才288人,監生564人,文武士官108人。現在的中川村“村民三千,僑胞二萬”,“大學生上千,博碩生上百”,難怪擁有這個古村的下洋鎮被譽為“天下第一僑鄉”。

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行走在九級半上,我發現胡氏族人們並不避諱對財富的合理追求,在君子“言義不言利”的封建時代,曾任臺灣漳化縣學官的胡旃鄉就敢按“富”字來建樓,成為永定土樓中唯一的“字形樓”。富紫樓舊稱“富字樓”,如果有條件從空中俯瞰,可見得這座土樓是由“富”字組成的樓體。這座奇特的兩層方樓,建於清雍正年間。入得樓門,中間是“天街”,南北有兩個邊門。樓東有一排碓房和庫房,它與兩邊呈弧形的住房組合起來,分明是“富”字頭上的寶蓋頭。“天街”盡端,祖堂與書房圍繞小天井,組成了一個四合院,這就是“富”字中間的“口”了。“天街”中段,有四個門樓隔“街”相望,那是四組帶天井的大廳,構成“富”字下面的“田”,“富”字的佈局使樓內空間別具一格,趣味盎然,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想。

徜徉其間,我時時感嘆中川人崇尚追求財富,但並不吝嗇財富,將仁愛播灑人間。中川富翁多,但“富而能仁,富而善慈”“取諸社會,散諸社會”。每當社會需要,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出手大方,自己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盡情地奉獻出自己的辛勤勞動所得,視國家、社會、家鄉和貧窮百姓的需要為第一需要。至今仍然有許多的當地企業家,視樂善好施為平常事。近期開展的一次捐資助學募捐活動,企業家們爭先響應,募集到教育基金700多萬元之多。

輕移漫步“九級半”(土樓故事之四)

虎豹別墅旁的榮昌樓是一座土圓樓,建於1938年,現為中川文化陳列館,陳列有華僑西洋文物展、中川文人作品展、中川名人展等,記錄這個僑鄉發展的軌跡。留連其中,它似乎向我們娓娓道述著中川的“六字文化特質”:拼、親、孝、教、才、富,展示著中川這麼一個土地瘠薄、人多田少的窮困村,“男人扎條褲帶去過番,女人帶雙絡腳去挑擔”,“由貧而僑,由僑而拼,由拼而富,由富而重孝、重親、重教,由教而才,由才而興”中川村文化特質形成的軌跡。樓內至今養著一隻500多歲的長壽龜,它是中川的鎮村之寶,見證了古村落的歷史更迭,見證了九級半下的瑰麗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