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單反相機(或微單)沒有手機的更新換代快?

科技Push推


為什麼單反相機(或微單)沒有手機的更新換代快?

很多人經常會有類似的疑問,為什麼同樣都是“數碼產品”,數碼單反可以3~5年才更新一代,而顯卡、手機之類的產品卻經常是半年或者一年左右就會推出新一代?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簡單聊一聊耗子哥的個人看法。

一、產品的技術組成不同

相機產品是集“光學”、“機械”、“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於一體的“綜合型數碼產品”。其中,光學鏡頭、機械結構、模擬電路方面的技術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很難有新的突破。而對於相機產品而言,它的功能很單一,無非就是拍照、錄像,相機升級了圖像處理器,給用戶帶來的最大便利也莫過於對焦智能化、視頻錄像規格的提高等等,但對靜態拍攝的畫質,產品的使用體驗改善非常有限。

而手機與相機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機的處理器幾乎可以決定產品的一切。所以光靠處理器領域的進步,就足以讓手機更新換代。

二、行業結構不同

目前相機行業完全被日系幾個巨頭公司所壟斷,例如佳能、尼康。這些公司製造的數碼相機,從產品立項、產品設計、產品製造都是“一條龍服務”搞定!而且機身外殼、鏡頭鏡片、相機的操作系統、電路板設計、驅動馬達……等等,居然都是獨立完成的。即使有部分元件需要依賴外購,也往往都是獨立訂製的規格。(例如機械快門、圖像處理器)相比之下,手機行業,幾乎完全沒有這種模式。即便是蘋果、華為這樣的巨頭大量外購組合零件,而且都需要代工廠製造產品。

手機行業的企業分工非常明確,有的公司專門生產處理器,有的公司專門生產攝像頭,有的公司專門生產屏幕,有的公司專門生產閃存、緩存。而這麼複雜的供應鏈是依賴一個統一的標準聯合到一起的。這也為手機行業的快速更新提供了便利。即便是A、B、C幾個供應商都沒有升級產品,但D供應商的零件升級了。品牌商搞了個型號用上去,就可以吹噓一波。(例如今年流行的3攝、4攝設計,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三、慢工細活是日本企業的特色

搞產品開發,中國、美國之類的品牌一般都會考慮商業效率優先,往往就是一邊銷售產品,一邊處理產品bug,然後再不斷的推出補丁修復bug。例如我之前購買了一部華為P20pro手機,最初的兩個月使用真的很不爽,打遊戲會閃屏退出。用擴展塢鏈接顯示屏會出現字體bug,但華為頻繁的固件升級,很快就把這些問題處理了。

但這種做法在日本企業就基本上行不通。因為日本的消費市場高度成熟,對消費者的保護十分到位。如果有公司把不成熟、不完善的產品推入市場,一定會造成巨大的口碑反噬。這就造成了日本企業做產品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把產品測試完善了,才能投入市場。

在這裡可以舉個例子:

佳能的EOS 6Dmark II,在2017年7月發佈,然而伴隨產品發佈的官方樣片居然是2月~3月份就已經拍好的。這說明在產品上市之前,這款相機起碼經過了半年的時間進行內測。

你想一想,這在手機行業可能存在嗎?

國內的手機品牌甚至都在流行PPT發佈模式了,東西連實物都沒出來,就趕緊開吹,生怕落後於別人。


從耗子胖成豬


因為他們不是一個級別的,沒有可比性。

現在很多商家吹得天花亂墜,誤導了消費者。作為專業人士,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下。

如果把他們比作子彈的話,是步槍子彈更新快還是洲際導彈更新快呢?

單反相機(或微單)和手機都是模擬傳統單反的計算機,這是相同之處。不同之處是佔比大小。我們從結構上入手,就淺顯得多。我們知道傳統相機是由相機、鏡頭、膠捲組成。單反相機(或微單)和手機也是模仿這些。只是感光原件變為了CMOS,取代了機身的感光原件和膠捲。老法師都知道底大一級壓死人,數碼單反的畫質比拼主要就是CMOS的大小。大畫幅的CMOS比手機還要大,一般全畫幅的也有火柴盒那麼大,而手機則只有綠豆那麼大。

再說鏡頭,數碼單反的鏡頭和傳統相機的鏡頭是一樣的,而手機你們想想吧!

為了彌補數碼產品和膠捲的差別,製造商就要依賴軟件,也就是操作系統。而手機的數碼變焦完全靠算法。

再說很不能忽視的防抖。單反相機(或微單)可以機身、鏡頭防抖,而相機只能靠冗餘防抖。也就是壓縮畫質。再打個比方,就是把CMOS做大,畫質做小。比如寫書法,大字縮小,自然看不到缺點了。再打個比方,把容器做大,裡面的水晃一晃也不會溢出來。

綜上,小白都可以明白,主要依靠算法的手機更新容易還是單反相機(或微單)容易了吧?

正好有個比較,昨晚肖飛宇、向庚生同學來玩,同一個場景,同樣的光線,D850原片100M,轉換成JPEJ也有31M,而市面上算是最好的蘋果X手機只有2M。

蘋果手機的原圖



壓縮到2M的D850的

探秘與研究


單反窮三代,如果單反相機(微單)更新快的話,這句話就會變成“單反窮六代了”,實際情況是,專業數碼相機研發週期長,現在推出的新機,基本上一兩年前就定型測試,再根據產品架構結構慢慢退出,理論來說是以一年到一年半會的時間,推出一個新的系列,新系列的推出,由於在價格上不能對過往機型有太大的衝擊,所以開始的時候報價會相對高一些,而手機現在已經不需要追求耐用性,而且手機研發週期短,所以型號更新也快很多


行攝清遠


相機確實沒有手機更新換代快,這跟各自的定位有關係。

手機是實用+娛樂化的綜合類產品,已是每個成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功能為了適應人們不斷上升的需求、不斷跟各個品牌競爭,不斷推陳出新,一部手機壽命二三年就該換了。而相機跟手機受眾面講,應屬於小眾了,相機功能單一,就是為攝影而造,(但手機攝影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也在擠壓單反、微單市場。)相機它也是根據客戶需求為不斷升級,不定期地在某個系列產品上推陳出新,但成熟的技術層面提升的空間緩慢,被我們俗稱“擠牙膏”。


JIEZ先生


手機不僅僅能拍照、打電話,它還是一個綜合娛樂系統,如玩遊戲、聽歌、看視頻等等,隨著手機系統、硬件的更新,一些大遊戲、高清視頻的播放也同時需要硬件的支持,也催生手機更新,所以更新相對較快。而相機僅僅是一個攝影工具,市場對更新的需求不是很高,特別是一些高端相機產品,3-4年更新一代算是正常的啦。


吸菸抗霧霾


這個好說了,一個是小眾產品,一個是大眾產品。一個是使用人必須有專業知識才能使用,一個是任何人都可使用的。一個是專業單一器材,一個是多功能普通器材。由於以上的差異很大,生產商投入、科研、成本、推廣、銷售等門檻更是差別巨大,一款相機研製週期比手機會長很多,成本更高,另外,相機行業是個相對有較長時期的專業行業,有歷史文化,手機行業只是近期熱點,投入少回收快,研製週期短,更新容易。從以上大概分析自然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比相機快很多,關鍵還是研製週期長與專業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控的問題。



大牛19600940


個人覺得面響大眾化的東西,更新換代會塊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528000309335307a45c\

可愛的小魚媽媽


現在的智能手機就像一臺能夠當做電話的電腦,完全走進了千家萬戶,不要說成人,就是中學生也基本上人手一部。這個世界上每天上百萬新生,也就有上百萬人步入青少年、青年,也就隨時有無數個手機的需求。廠商們為了加大市場佔有,必須隨時跟新換代,因為一代一代新人對手機都有新的期望。當然成人們也隨時有更換手機需求,現在進入5G時代,又是一個換手機高潮的到來。你沒有新機型,隨時被遺忘。畢竟花幾千元對現在的人不算大問題。

單反當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不喜歡照相,也就不買相機,很多買相機的人也就是裝裝樣子,買了扔在哪裡不用。而且相機的一個新的功能可以使用多年,新舊相機對照相沒有太多的變化。廠商研發一個新的技術的成本很高很高,必須賣到自己足夠的盈利再推新的功能。

總之手機是生活必需品,相機是娛樂,裝樣子,可有可無的東西(除了職業攝影師和極度發燒友們)。


討厭亂噴的人


1、數碼相機(含手機)的畫質有傳感器、鏡頭和圖像處理器共同決定;

2、單反的傳感器最小面積的是C畫幅,最大的是中畫幅,手機傳感器最大的是1英寸畫幅,最小的都是1/3英寸畫幅。由於體積的制約,手機無法搭載大面積傳感器,(除非把手機做成像以前磚頭大小的大哥大);

3、單反的鏡頭有很多鏡片組組成,為了提高鏡頭的成像質量,還搭載很多特殊鏡片,好鏡頭的價格昂貴。在目前的科技能力下,高質量鏡頭無法小型化,更無法微型化。鏡頭越大,成像質量越好,這是物理原因無法逾越。手機為了確保便攜性,難以搭載高素質鏡頭(高素質鏡頭體積必然龐大);

4、圖像處理器是數碼芯片,理論上可以做得很小。目前單反的圖像處理器是單獨的模塊,手機的處理器是集成的模塊,集成的芯片在性能上基本不如單獨的芯片。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處理器水準也可以達到單反的水平,但現在不行;

5、單反具有優異的操控性,比如對焦水平、高低快門速度水平等,通過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按鍵分佈,可以同步操控各個按鍵(按鈕、波輪),按照設定的成像風格捕獲需要的圖像,手機由於體積原因,無法搭載各種控制按鈕,只能在傻瓜式的基礎上,通過液晶屏操控十分有限的控制鍵,手機的控制鍵永遠達不到單反的水準,而電子的傻瓜式自動成像,也趕不上人工控制的特定成像。手機的操控水準今後或許可以趕上單反,但現在鐵定不行;

6、由於傳感器、鏡頭等物理因素,以及人體工程學需要的控制鍵佈局,手機目前沒有可能趕上單反,無論在現實中還是理論上都趕不上單反。今後是不是能趕上,誰也不知道,從猜想上說,是不是可以採用聲控等辦法來確定操控程序,也是可以研究發展的,但這只是猜想,是不是能實現,八字都沒有一撇;

手機的用戶需求量大,品牌商家都願意投入資金做這個項目。單反市場是特定人群,需求量偏小,投資單反需要的費用高,自然沒有手機更新快!


旺靈龍攝影


現在是兩年一更新,已經很快了,這和消費能力和技術更新速度有關係,一個旗艦出來少說也要3萬,每年更新會有人買嗎?

再者,在研發設計製作方面成本很高,比如尼康d600d750,就出現過快門事件,相機的測試周期還是比較長的,比如gr3剛出來的時候都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廠商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幾乎是砸招牌的存在。

當然說到底,如果一個相機只賣3000塊,廠商就算每年更新你也不會有意見,不過光學技術的進步達不到這個速度,就只能“擠牙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