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銅錢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文化淵源流長,我們把用在正式流通領域的錢幣稱為正用錢,用於其他領域的叫中國民俗錢【古稱為壓勝錢(本文僅列舉銅錢部分),又名花錢】,用於紀念、饋贈、玩賞、祈福、辟邪、配飾等等領域。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明代巨型古錢幣 “嘉靖通寶”——開業紀念

雲南會澤縣紀念館藏有一枚明代巨型古錢幣“嘉靖通寶”,是東川府(會澤原為東川府)鑄錢局開業紀念幣,該幣重41.47公斤,被世界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古錢幣。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太平天囯花錢—饋贈紀念

太平天囯酹天義李明成致英國翻譯富禮賜書中說“敝國聖錢今已辦上大花錢壹元,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太平天囯花錢,是1853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後所鑄的非流通性的錢幣,有紀念或鎮庫含義的官方紀念幣。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吉語花錢——美好寓意

中國民俗錢(古稱為壓勝錢,又名花錢),源於漢代,上面上的文字、圖案多涉及傳統文化、宗教、藝術、社會風俗等,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厭勝”一辭最早出於《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的記載:“因巫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厭勝”指的是一種巫術行為,後來則被引用在中國民間信仰上,轉化為對禁忌事物的剋制方法。所以厭勝錢是人們為避邪祈福而製造形似銅錢,用於紀念、祈福、賞玩、風水、警示等等方面。

在漢朝,壓勝錢正式獨立於流通貨幣,漢五銖錢中,有的錢幣正面鑄有“脫身易、宜子孫”字樣,有的正面為“闢兵莫當”,背面為“除兇去央”字樣。漢代之後直到南北時期,花錢種類及數量都非常少。明清時期,壓勝錢的鑄造和流傳達到鼎盛時期,稱謂繁多,內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清代厭勝錢的種類、花式、構圖、作工都達到了厭勝錢的藝術高峰。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裝飾花錢——掛燈錢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祝福花錢——吉語花錢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風水花錢——鎮庫花錢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娛樂花錢——象棋花錢

中國民俗錢——銅錢中“文藝工作者”,原來銅錢也可以當象棋下

警示教育花錢——故事花錢,“二十四孝”之一的“田真哭荊”故事

中國民俗錢種類繁多,樣式各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枚中國民俗錢都帶有古人對生活的美好寓意與追求,這些民俗錢為我們展示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文化,這些也成為中國貨幣文化中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