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1964年,新疆羅布泊上空的蘑菇雲宣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意味著中國不再懼怕霸權主義國家對我們的核壟斷,意味著我們不再受他們的威脅;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從此開啟了我國漫漫航天路。中國建國70載有餘,從積貧積弱到國家強盛,從一無所有到百業振興,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艱苦奮鬥、努力拼搏的結果

而在這其中,有這樣一群曾在國外留學工作,掌握先進科學技術,放棄優渥條件,走在祖國最艱難之處,平凡中卻閃著光的人,他們為祖國的發展做出重大的顯著的貢獻。前有“兩彈元勳”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等前輩科學家們,後有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變的是國家的逐步強盛,不變的是中國人的血脈傳承。走去更遠的地方,飛向更高的天空都不會忘記回家。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兩彈元勳”鄧稼先

心繫祖國,懷念故土。從2009年到2015年,8位在哈佛大學學習工作的博士後前後回國,加入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人們稱他們是“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他們分別是王俊峰、劉青松、張鈉、林文楚、王文超、張欣、任濤八人。其實在外求學工作的經歷使他們愈加思念祖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祖國的消息。劉青松說,在美國的感覺就好像在住旅館。這樣一群有著光明前景、優渥待遇的年輕科學家們甚至用“漂”這個字來形容他們在美國求學工作的那段經歷。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由國家的。中國人的根深深紮在這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土地上,打斷筋骨,連著血脈,怎麼割捨?異鄉的水再甜也不是自己的家,對於這群漂泊在異鄉的人來說,回家成了他們心頭上的牽掛。這八位科學家雖說在國際上不是聲名大噪,但卻是在相關專業領域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他們心中也念著能夠回到祖國,像先輩從無到有地建設國家一樣,從他們手裡接過接力棒從無到有,從強到更強地把國家建設得更好。中國開放、包容的科研政策,穩定發展的經濟態勢都讓這群留學海外的科學家們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王俊峰等科學家們更是時刻關注國家發展的動態,尋找回國的契機。

關注國家發展動態,相繼返回祖國。最先回到國內的是王俊峰。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俊峰來到了合肥科學島。“科學島”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有10個研究院,給它取了一個有趣的名字“科學島”,聽起來更像是兒童樂園。確實在這裡聚集著一群有夢想、有實力還有點兒可愛的科學家們,而且還有對科學們誘惑超強先進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這是一個與超低壓、超高壓一樣,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極端實驗環境的“國之重器”。憑藉這個裝置可是吸引了不少留學海外的科學家們回國。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2009年王俊峰來到科學島。在島上,他見到了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匡光力,並與匡光力進行了深入的交談。正是這一次經歷使王俊峰堅定回國之路,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學部也在王俊峰的努力之下建設起來。匡光力跟王峻松介紹了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發展規劃,同時也表達了希望他留下的迫切願望

匡光力表明在強磁場的研究方面,中國還是一張白紙乾乾靜靜,國家需要人才來做這些事。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難!可是開始一條新的路就必須拿出拓荒者的勇氣、信心、執著和真正的實力。帶著一腔熱情,王俊峰帶著試驗樣品在外一家一家公司的找實驗設備做實驗。一年後,強磁場科學中心大樓平地而起。王俊峰清楚的直到,國內強磁場科學要強大起來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相關背景的人才。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他把目光投向了哈佛大學,那裡還有他熟悉的七位夥伴,全部都是留學哈佛醫學院的博士後。一次機緣巧合從事抗腫瘤藥物研發的劉青松去上海出差順道去科學島看看老朋友王俊峰。結果,在王俊峰和匡光力的極力勸說下,劉青松和他的妻子劉靜來到了科學島。面對生命科學研究剛剛起步,醫學更是一無所有的科學島,劉青松剛開始表現出了猶豫。他曾說,除了宏偉的藍圖,他看到更多的是困難,科學島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開始科研創新的地方。”其實在此之前,劉青松和妻子就決定回國,多家公司向他們橄欖枝,而他們也決定留在北京。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只是匡光力用強磁場實驗裝置和自身留學歸國創業的經歷打動了劉青松,並且為了形成生命科學研究的大氣候,他給了劉青松自主招聘權。不得不說,科學島有以後的成就都離不開匡光力先生決策。在劉青松的勸說下,張鈉、林文楚、王文超和張欣夫婦相繼回國。在2015年完成了哈佛課題後,任濤回到國內,加入到隊伍中。至此,8個老朋友,8位美國博士在合肥科學島完成了會師

8位博士研究不同領域,卻又密切結合,這種團體的迴歸在講究團體合作的時代裡具有深刻意義。海外學子的集體式歸來也是中國發展強大的重要表現。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組成的醫學團隊自主研發腫瘤精準治療體系,為患者篩選藥品,為醫生提供方案參考。王俊峰、張鈉從事結構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張欣從事磁生物效應方面研究還有從事動物模型方面研究的林文楚,他們共同組成了“生物科技”的產研基地,形成了一張依託於強磁場大科學裝置與技術,開展以重大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網絡,為我國生物科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8位哈佛博士,歸國為祖國效力

祖國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向哪裡。他們從未說過這些話,但我相信在他們的心裡這早已成為他們的信念。這是這股信念才有“八劍下哈佛,齊聚科學島”的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