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中國歷史的舞臺上,東北不是C位,但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時常蟄伏在舞臺一角,默默無聞;若有動靜,往往霹靂驚雷,改變歷史走向。

這種狀態切換,離不開東北的地理和氣候:坐擁江河沃野,忍受刺骨嚴寒。在以農業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氣溫決定著古代東北的開發程度。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溫暖降臨,黑土地便昂揚向上,文明之火隨之深入黑龍江以北的高山莽林。紅山文化誕生,西漢對遼東、玄菟兩郡的統治,高句麗、渤海的興起,莫不如此。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凜冬若至,東北便走向荒蕪。農耕者的北疆,會被苦寒壓縮到遼東,而留在東北的部族,也往往無聞於史籍之間。孤竹、令支、屠何、霫,這些東北先民的族稱在今人看來,殊為陌生。

從黑龍江省寧安市的經歷,可以管窺這種興衰。唐代,這裡曾是渤海國的首都上京龍泉府;而清代,這裡已經是囚犯的流放地。

難道說,農業時代,東北的命運真是由天不由己麼?

也不盡然。唐代是暖期的高峰,但東北農耕帶北進到松嫩平原,卻發生在稍差些的宋金時代;寒冷雖然窒息了一些人群,卻也驅使鮮卑、女真南下入主中原。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倘若農業時代尚且如此,如今的東北,又有什麼理由繼續衰頹下去呢?

縱覽歷史,東北的每次崛起,都是追逐時代步伐的成果。無論紅山先民點燃農業文明的火種,還是北族政權效法中原屢次崛起,黑土地的兒女們,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佔據了潮頭。

近代東北,亦是如此。從1868年英國殖民者在牛莊建立第一個蒸汽動力工廠,到"一五計劃"期間躋身世界工業發展速度的前列,幾乎整個中國都徘徊在農業社會之中時,東北卻在機械轟鳴中,獨佔鰲頭。"共和國長子"榮耀的背後,是列強廝殺博弈中的風雲際會,是晚清以來幾代先行者們的痛定思痛,是無數農民背井離鄉闖關東、從農民變身工人的洪流。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如今,東北困境的根源究竟何在?東北青年們的憤懣、學者剖析後的結論,似乎都指向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沉痾。癥結是否在此,有待於未來的檢驗。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畢竟,東北是一塊見慣了盛衰興亡的沃土。十幾年的侷促,限量不了黑土地的未來。相信伴隨著歷史的新陳代謝,共和國長子的軀體,終會再度強健。

地域圖鑑東北|古代農業為第一生產力,氣溫決定著東北的開發程度

在這個走向復興的時代,老大哥,又怎麼能缺席呢。


程妮娜《東北史》,石建國《從開埠設廠到"共和國長子" :東北工業百年簡史》,孫玉良、孫文範《簡明高句麗史》;徐效慧《紅山文化農業初論》等。


歡迎關注哦,最精彩的歷史,最趣味的漫畫,你一定會愛不釋手。關於東北地區歷史進程是如何發展的,更新的地域圖鑑系列漫畫-史上東北是怎樣崛起的?為你詳細介紹歡迎進入鏟史官主頁閱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