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市夜景


一、城市概况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二、历史沿革

战国属赵,秦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于此定都。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唐开元二十年(732年)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云州。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金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元因之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年)改属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年)复属宣慰司。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

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大同市、雁北专区由察哈尔省划归山西省;大同市为山西省辖市;原由察哈尔省直辖的天镇县划入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辖大同、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应县、怀仁、山阴(驻岱岳镇)、朔县、平鲁、右玉、左云等13县。1954年,大同、怀仁2县合并,改名为大仁县(驻大同市),雁北专区辖12县。

1958年撤销雁北专区,改设晋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原由省直辖的大同市及原雁北专区所属大仁、天镇、灵丘、应县、朔县、左云、阳高、广灵、浑源、山阴、平鲁、右玉等12县及原忻县专区所属忻县、代县、五台、阳曲、岚县、岢岚、河曲、五寨、宁武、崞县、繁峙、定襄、静乐、兴县、保德、偏关、神池等17县划入晋北专区。撤销阳曲县,并入太原市;撤销大仁县,并入大同市和山阴县;撤销应县,并入山阴县;撤销忻县、定襄2县,合并设立忻定县(驻原忻县城)。撤销崞、代2县,将崞县部分地区并入宁武县;代县部分地区并入繁峙县;崞、代2县其余地区合并设立原平县(驻原崞县城)。撤销岢岚县,并入五寨县;撤销神池县,并入五寨、宁武2县;撤销岚县,并入静乐县;撤销保德县,并入河曲、兴县2县;撤销偏关县,并入河曲县;撤销天镇县,并入阳高县;撤销广灵县,并入浑源县;撤销平鲁县,并入朔县;撤销右玉县,并入左云县。晋北专区辖大同市及忻定、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宁武、阳高、灵丘、浑源、山阴、朔县、左云等15县。

1960年,恢复广灵、保德、偏关、应县4县;原平县由原崞县城迁驻原平镇;晋北专区辖1市、19县。1961年撤销晋北专区,复设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辖;将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恢复天镇(驻天镇县城)、平鲁(驻井坪镇)、右玉(驻右玉县城)3县;雁北专区辖11县。1964年,复设大同(驻大同市)、怀仁(驻怀仁镇)2县,由大同市领导。1965年,大同市所属大同(驻大同市)、怀仁2县划入雁北专区(辖13县)。1970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地区,地区驻大同市;辖大同市及大同(驻大同市)、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怀仁、应县、山阴(驻岱岳镇)、朔县、平鲁(驻井坪镇)、左云、右玉等13县。1971年,大同县驻地由大同市迁西坪。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辖,雁北地区辖13县。1973年右玉县驻地迁梁家油坊。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辖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山阴县。

1993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山西省撤销雁北地区调整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复:撤销雁北地区;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左云、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7县划归大同市领导;将原雁北地区管辖的怀玉、右玉、应县3县划归朔州市领导。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实施方案》。7月10日正式实施。

三、历史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38]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在大同市街头,滚滚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门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市区内的华严寺和圆通寺内,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络绎不绝地出出进进,将寺院挤得水泄不通。

节庆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龙壁


大同春节文化庙会

时间:每年正月

介绍:庙会汇集秧歌、二人台、锣鼓、川剧等多种艺术表演,展出剪纸、泥塑、刺绣、凉粉等多类民间或地方工艺品及特色小吃。

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8月

介绍:以展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优美的塞外风光为主。旅游节包括晋北景点展示、文体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游观光揽胜推介、大同旅游项目招商等活动。

工艺

  •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云冈石窟


作为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大同市共有馆藏文物9.7万余件。

201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入围榜“2017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榜。

主要景点简介图片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佛在云冈石窟,古代佛教寺院石窟附近的大同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山西,中国,亚洲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恒山恒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恒山又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是中国地理标志,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大同市市区62千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云冈石窟

北岳恒山悬空寺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国家4A级景区。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悬空寺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悬空寺


悬空寺大同三皇墓大同三皇墓在大同城南十五里王家庄。据《一统志舆地记山西通志》记载:三皇本纪以太皋、女娲、炎帝为三皇,葬于此。清朝诗人李养本游览三皇墓,赋诗名曰“三皇墓”: 浩劫还余尺土封,云车羽驾问荒踪。 鸿蒙顿辟三才位,浑噩从开万古胸。 白草黄沙埋断瓦,孤村寒树背高塘。 图经指点传疑处,落日烟霏咽暮钟。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大同三皇墓华严寺

大同三皇墓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华严寺

华严寺(14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