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是固定好還是不固定好呢?

順15481


我個人人為,學習任務還是固定好。疫情期間,就拿我的教學經歷來說,在疫情還沒有嚴重時,學校本來是按照原計劃正常開學的,可是當武漢封城的那一刻,大家才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學生不能按時開學,可是一個家長給我發微信說,孩子的寒假作業早就寫完了,問學校還有沒有統一安排新的任務,可能因為事發突然,還沒有來得及做萬全之策。不過我在工作群裡,能看到老師們,領導們積極提供學習的資源,學習的軟件,各種試題之類的。我都統一發給了那位家長,可是面對如此多的學習資料,學生反而不知道如何下手學習,感覺要學的知識茫茫無邊,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可能是習慣了在學校我們要求的按部就班的學習,習慣了我們在身邊的一遍遍督導。隨後,學校統一讓我們通過釘釘,給學生上課,安排作業任務,打卡之類的。我們這兩個班的班主任,最先商量好上課的課程表,你會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有了目標和方向,學生不再迷茫。每次上完課,按時完成作業並拍照上傳釘釘,同時很配合的在旁邊寫下需要評講的問題。有時候我還會讓她們申請連麥自己講題,他們在講題前,會把某個題的做題步驟,在紙上寫的很詳細的發給我,不會的地方還會主動問我。因為大部分同學家都在鄉下,出於網絡不穩定的原因,中間讓學生停止了一段時間的講題,有的家長私信發給我,特別希望自己的學生能講題,看他掌握的怎麼樣?然後,我又想了一個方法,讓學生提前錄好講題的語音或者錄好的視頻。我都事先一個一個在另外群先直播試試。雖然每次學生髮給我的語音或者視頻多多少少會有點問題,我都會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指導,看到他們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和興趣,我真的很開心!


高中化學海燕老師


學習任務當然是固定的好!

沒有固定的目標,一個人就沒有專注,就會散漫,甚至無所適從。學習效果必然是一塌糊塗,耽誤了時間,消耗了體力精力,得不償失。這是人生的一種極端的浪費,可以說是對人生的不負責!

就如同你要旅遊,毫無目的,走到哪算哪,你可以收穫快樂,可以看到風景,但你不會對所看到的,所經歷的有深刻的關注。因為你只是一個旁觀者,你沒有目的性。而一旦選擇了旅行的目的地,你就會做一個攻略,要把你所要了解的地方徹底整個明白。你會投入極大的熱情,你會留意所遇到的相關的事情。

學習也是如此。

學習得有目的,得有計劃。要澆灌一棵樹,漫天噴灑肯定徒勞無功!雜亂無章,澇的澇死,乾的枯死,旱澇不均,只會惹人笑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於目標,會事半功倍。否則,就會成為半瓶子醋,晃來晃去,永遠難以圓滿。

最有說服力的是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科學家們,他們哪一位不是傾注心力在某個領域,才成就偉大的奇蹟!

想同時坐兩條板凳的人是很容易跌落地上的,想捉兩隻兔子的人大多要徒勞無功。三心二意,瞻前顧後,不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最終會收穫苦澀。








縱哥的詩意生活


希望能有用

一、學習無計劃

學習上不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在後面推著屁股。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週有每週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二、學習不定時

學習時間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習時完全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幹不了。

知識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裡去,飢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喜歡搞集中複習、臨考突擊,每天該記憶的內容他欠帳,該做完的作業他欠帳,該複習的東西他還欠帳。

要想較好地掌握知識,必須靠每日的知識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靠集中複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經不起嚴格的檢驗。

四、學習馬馬虎虎

上課時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抄寫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來就變成了“d”,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跡潦草錯誤率高,考試時草稿紙上明明做對了可就是忘記謄寫到試卷中。

馬虎在孩子中間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通病,如果家長不加註意、不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必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五、學習時一心二用

上課時經常精神溜號,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時常沉迷於空想,或者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或複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裡說話哪搭茬兒。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正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六、不懂的東西也不問

過於害羞,雖然學習上有許多沒有搞懂的問題,但也不敢問老師;太愛面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人請教;學習心裡沒數,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麼都懂一點,但又沒有完全掌握。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知識的過程,聖人都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況且還在求學中的學生。家長要提醒和鼓勵孩子不僅要不恥下問,而且還要不羞於下問。

七、有錯也不改

作業本發到手裡,雖然上面有許多老師的訂正,可很少往心裡去;測驗題和考試卷基本都是隻看看分數便扔到一邊,從不認真分析原因、檢查和修改錯誤。

學習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補漏洞的過程。一門課程,你的知識漏洞越少,說明你學得越好,考試時的成績也會越高,那些考試時出錯的地方往往是你的知識漏洞最大的地方。家長可以幫孩子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驗和考試之後,讓孩子將其中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識漏洞,家長要督促孩子經常看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八、課前不預習

即使老師有要求,也很少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上課只帶了一雙耳朵,連最簡單的東西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預習歷來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課前沒有預習,聽課時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會大打折扣。

九、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課堂上思想開小差、易分神、小動作多、坐不住、愛說話,快到下課時就聽更不進去了,心思早已在課後的娛樂之中。

課堂45分鐘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指路人,如果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孩子搞不明白,課下他花幾倍的時間都不一定能補上。

十、不復習就做作業

做作業前不看書,不看參考資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學的內容,作業拿過來就做,做完了萬事大吉。

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要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業,根本就起不到這些作用。


拳頭盡處是暖心


學習任務應該固定,在達到一定文化水平後,譬如小初,九年後就要分科,學有專攻,要是十科八科都學,分散注意力,百樣好學一樣不精,又想東京買馬又想到南京裝鞍,等於頹廢,當然不能學一科,語文那個科目都要用,物理化學離不開外語,化學必兼生物,文科必學地理武歷史,文學割斷歷史古文就將一事無成,專攻一科,同時弄通關連科,搞好承接,化學不學外語就是亂彈琴。



洞觀火


制定學習計劃,將學習任務相對固定下來,是高效學習的好方法,也有利於長期堅持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一項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的事情,尤其是學習對知識的系統性要求比較高的科目更是如此。學習任務不固定,容易隨心所欲,一曝十寒,學習效果肯定不好。制定一定的計劃,將目的、內容、要求相對固定下來,有利於加強對自己的約束,還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一名馬拉松運動員談自己獲勝的辦法,就是把比賽全程提前劃分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能給自己打一次氣,最後才能堅持下來。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定為40多公里,確實非常恐怖令人眩暈。

學習任務固定還要量力而行,如果目標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極限,就會非常累,不容易長期堅持下來。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跳一跳就可以夠到的目標,既有挑戰性,又不致於達不成。長期堅持,定有斬獲。


盛世華章潤天下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對於思維活躍,接收能力強,自律能力強的學生來看,從發展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力、增強學生思維來看,還是不固定好。如果固定學習任務,必然襟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埋沒了學生的潛力,這對學生的成長不利。任何事物都有他自身的生長規律,如果有某一框框把它框住了,它的生長就被限制了,它就只能照著這個框框生長,例如盆景塑造,瓜果造型等。但是對於那些天馬行空,我行我素,極度好動的,自律性差的學生來說,則一定得定任務,用任務來約束他,用任務來改變他,不但一定要完成任務,還要能完成好任務,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時代前沿303


這得看你的時間有多少,任務有多緊迫,但最好以時間為主,畢竟時間才是衡量萬物的標準,任務也是。時間足夠的情況,請以任務決定行動,給自己的任務劃分節點,讓自己有餘裕,並且在每個時間節點李完成任務即可,沒完成一個任務不會太著急,有時間來回顧和自省;時間不足夠的情況,那就得把總的時間切割開,然後把任務塞進緊迫的時間裡,這樣做也能推進學習任務,只不過,缺省值太大,滿足馬上要到的考試測試等很有用


我最棒我是


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徵來定,如果學習的是某種技能,需要重複和訓練才能成長的可以固定,而對於那種無法判斷合適工作量的任務,建議分解成若干子項目,然後每次完成一個子任務這樣的方式去制定任務。不管什麼樣的任務,都需要思考,也就是想想自己今天學到了什麼,完成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可以做什麼,有哪些意外收穫。基本上只要開始去做,就會發現有很多事可以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