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近日,360金融反诈实验室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疫情期间假冒借贷APP电信诈骗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假冒知名借贷APP品牌、通过短信和网页广告等形式广撒网,并编织保证金、工本费、解冻费等名目诈骗钱财的骗局呈现高发趋势。2020年1月该骗局较上月下降54.1%,2月增长率则攀升至35%,并衍生出会员费、高级会员费等诈骗新托词,同时通过社交软件和假冒APP渠道实施诈骗的比例均上升。

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2月骗局增长35% 受害者遭遇连续诈骗比重上升9%

自去年9月假冒借贷APP骗局出现以来,360金融反诈实验室便密切追踪该骗局并通过多渠道提醒公众预防诈骗。据反诈实验室数据,该骗局在去年10月达到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2月份骗局激增35%。在单个案例诈骗中,受害者被连续诈骗的占比达32.8%,较去年占比上升9%,分析认为这与诈骗团伙炮制连环收费名目相关。

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通常在受害者接触假冒APP后,骗子以"注册会员需要钱"、"信息填错,激活需要钱"、"征信不足,包装征信需要钱"等名义再进行循环渐进的诈骗,甚至还伪造银保监局的文件恐吓用户,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据报告数据,在受害者被诈骗名义中,保证金、解冻费和工本费位列前三,分别占比27.7%、19.3和18.1%。紧随其后的则是新衍生的会员费,骗子谎称充值会员可快速放贷,不少人因此中招,占比达12.4%。

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北方城市受骗比例上升 社交软件渠道占比近三成

通常高仿APP和正规APP的名称、图标以及功能体验十分相近,大多数用户难以分辨。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截至2020年2月底,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受害用户达12万人次,互联网金融仿冒APP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APP、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广告信息,继而发送高仿APP下载链接成为诈骗团伙的惯用伎俩。报告也指出,受害者接触假冒APP或假冒客服的渠道依次为电话、微信、应用市场、QQ、网址、推荐广告、短信。其中社交软件占比28.5%,较之前统计数据有所上升,骗子往往以平台客服、业务员等身份骗取受害者信任,再进一步实施诈骗。

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此外报告显示,该骗局在分布地域中呈现"下沉"趋势,相较于去年骗局主要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疫情期间骗局向三线及以下城市转移,受骗城市Top10中北方城市受骗比例上升。而受害人群中,年轻人受骗概率更高,80、90后人群占比超80%,其中90后占比45.9%。

360金融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报告:假冒APP电诈约三成借用社交软件

去年以来,假冒借贷APP诈骗不断衍生新花样,但核心依然是通过"放款前收费"骗取钱财。对此360金融反诈实验室也总结了"三个一定"防骗原则:一、正规网络贷款平台不会在授信审核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二、下载APP时一定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APP STORE和手机应用市场等正规应用平台下载,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下载安装软件。三、正规网贷平台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个人微信、个人QQ)和用户联系,一定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千万不要向陌生个人账户转账。

分析人士认为,假冒APP背后连接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山寨APP开发者、网贷系统伪造商及个人信息贩卖数据公司等。打击猖獗高发的电信诈骗,单纯依靠公众警惕性已然不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力量共同联动。去年12月,360金融便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ISWG理事单位联合发布反诈倡议书,协同反诈,从技术端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基于成熟的反诈实践,360金融还发布全方位的用户保护体系——反诈星球计划,该计划基于网络安全、大数据、AI和区块链技术为内核、探索与产品实际使用场景紧密结合,构筑防诈骗、防信息泄漏的全流程防线,计划还囊括安全教育、反诈研究、警企联动、信息安全防护为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