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與升學掛鉤?勞動教育出臺“硬指標”

3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印發,近年來被淡化、弱化的勞動教育再次被提上日程。

做家務與升學掛鉤?勞動教育出臺“硬指標”


掃碼看全文↑

做家務與升學掛鉤?勞動教育出臺“硬指標”


《意見》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勞動教育有了“硬指標”。

《意見》規定,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

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

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同時,為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會有相應的評價體系、標準、制度。

《意見》提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考核。

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做家務與升學掛鉤?勞動教育出臺“硬指標”


《意見》還特別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

“將勞動教育與智育區別開,防止用文化課的學習取代勞動教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從教育工作的規律指出,勞動教育和全部教育工作一樣,都是一個專業性的事業,離不開對於教育規律的尊重。加強勞動教育

一定要尊重各學段兒童心理發展的實際、學習生活的實際、社區環境的實際,“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義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比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藝術、體育,甚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自然學科都可能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的素材,各學科領域教學因而也都有因勢利導、潤物無聲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