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还有85%呢?

在职场中生存,免不了经常与人打交道,专业来讲就是“沟通”。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

确实如此,在职场中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这也成为人在职场面对的难题之一。

有的人,辛辛苦苦加班工作,结果领导总是说工作不到位,加班还要挨骂;

有的人,在和同事沟通工作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还有人,因为搞不清楚客户的需求,经常被客户投诉,每次都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什么会存在这种沟通、理解上的鸿沟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曾提出:当我们作为发出信息的一方,如果造成了误解,原因可能在于“透明度错觉”。

“透明度错觉”是指,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假设,即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在沟通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一方会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

简而言之:“我以为你都懂了”。

以在工作中与领导的沟通为例,当领导在跟你说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去提问或者表示疑问,领导会自然而然的认为你都懂了。

而最后可能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并不满意,需要重新返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领导对你的满意度。

这时候减少认知偏差最好的方法就是复述。

复述不是照搬对方的讲话内容,而是自己理解清楚后,加上个人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对任务确认。

你的复述,是让领导确认你的理解是不是准确的,同时也有利于领导进行补充。这样就不会出现做出来的内容与领导要求相差过大。

此外,当我们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时,需要主动建立一个定期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有问题也能够及时沟通而不是等到结果无法纠正时再给对方一个意外“惊吓”。

那么除了减少信息错位带来的认知鸿沟,如何更好的理解领导的需求呢?每个人的立场和需求不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视角、关注点也不同。

在职场中更是因为组织层级和专业岗位不同而存在思维差异。

组织层级上的差异:越是高层的管理者,他们的思维越以策略和经营为导向,越是基层的员工,他们的思维越偏向执行。

专业领域上的差异:不同职业领域,不同的部门,思维都会存在差异。

像业务、营销、客服等功能性部门,通常会着眼于业绩问题和客户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大部分都是单一功能的。

而接收需求的研发部门,通常都希望能够找出需求的共同点,从而系统化、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这时候就要建立好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多进行倾听。

我们不仅要明白工作要怎么做,还要搞清楚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领导的想法、具体的工作以及现实情况三者保持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