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鎮“黨建引領+產業助跑”雙動力決勝脫貧攻堅

兩河鎮緊扣“基層黨建+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攻堅克難、引領發展的堡壘先鋒作用,將紅色黨旗插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最前線,構建起了以新富江生態養殖帶,魯水桃李示範區、百板洞金槐核心示範區為主的“一帶兩區”特色產業發展先行區,“雙動力”領跑特色產業發展,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支部搭臺,生態養殖助脫貧。該鎮充分發揮鎮內優良水生態優勢,在貧困村上劉村委採取“支部搭臺+村企業合作+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把“生態優質稻+金背鯉魚”產業發展作為增加農戶經濟收入的重要舉措,按照“共享稻種魚苗、共享技術指導、共享銷售渠道”的“三共享”經營模式,村內黨員、致富帶頭人“抱團”發展,120餘戶農戶紛紛加入到稻漁綜合種養的隊伍,種養面積達500餘畝,每畝可增收1300餘元,20餘戶貧困戶直接受益脫貧,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在位於源東村的全州源東扶貧漁業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還被授予了“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稱號,走出了生態養殖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兩河鎮“黨建引領+產業助跑”雙動力決勝脫貧攻堅

兩河鎮源東貧困村扶貧漁業生態養殖示範區

兩河鎮“黨建引領+產業助跑”雙動力決勝脫貧攻堅

兩河鎮上劉村貧困村“優質稻+金背鯉魚”稻漁綜合種養獲得豐產豐收

黨旗領路,山間桃李幫致富。兩河鎮始終把特色產業發展作為助農增收的突破口,探索實施“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制定出臺《兩河鎮布朗李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特色農業和常規農業“雙驅動”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引領和黨員的先鋒示範帶動作用,激勵黨員群眾爭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將紅色黨旗插在產業發展“先行區”,規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桃李產業發展集中區,著力改善石漠化山區生態環境。通過實施布朗李“下鄉上山”工程,成功創建了3000畝連片布朗李種植示範區,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布朗李面積達1.3萬畝,年產量可達1.5萬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布朗李之鄉”。不僅如此,該鎮還引進和指導農戶種植春美等桃子新品種1000餘畝,每年前往賞花、採果的客商絡繹不絕,每畝收入超2萬元,不僅實現了生態環境、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還為“農旅”融合發展,農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

兩河鎮“黨建引領+產業助跑”雙動力決勝脫貧攻堅

兩河鎮魯水村李花盛開時的三千餘畝李園

黨員帶頭,萬畝金槐成標杆。兩河鎮屬岩溶地區,土地石漠化比較嚴重,特別是在黃泥衝、白板洞、厚桂、田乾、美田等村委,產業發展更是極為困難,為此,該鎮聘請桂林市林業設計院編制金槐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發動相關村委召開黨員大會,引導黨員戶和致富帶頭人先行先試,鼓勵農戶、農業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參與,做出金槐產業發展“樣板”和“標杆”。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金槐產業已在該鎮百板洞、田乾、厚桂、美田等村委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值超5000萬元,150餘戶貧困戶因此實現脫貧,美田貧困村成功“摘帽”,金槐樹已成為了“山窩窩”裡助力脫貧的“致富樹”。

兩河鎮“黨建引領+產業助跑”雙動力決勝脫貧攻堅

兩河鎮豐收時節的自治區三星級現代特色農業萬畝金槐核心示範區

在做大做強金槐產業的同時,兩河鎮還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步伐,動員槐農在金槐示範區裡套種植金錢草、黨參、玄參等高效益中藥材。目前,在全州縣兩河鎮東秀金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每年帶動100餘農戶開展林下藥材種植達1200畝,為增產增收上起了“雙保險”,生態環境好了,致富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山區的土地也實現了“一土多用,一地多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