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都说40不惑,我却认识这么一个人,已经40岁了,平时袜子还是要父母或者老婆洗,平时吵架还要老婆哄。他的老婆可谓是老妈兼保姆,也许有的女生会享受这被需要的过程,可是这样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真的能为你带来幸福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我们都要通过适当的努力,完善我们的心智,让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多于痛苦和悲伤。如果我们一味回避问题,躲避痛苦,推卸责任,很容易成为拒绝成熟的“巨婴”,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成熟。只有那些敢于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灵的成长,感受人生的快乐,过上崭新而丰富的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有什么办法能破解人生一连串的难题,从而迎接成功?如何才能承受痛苦和打击,获得健康的心理,走向幸福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美国的斯科特•派克,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心理治疗的职业生涯中,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这本书连续近20年占据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堪称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少有人走的路》是系列书,这一本是讲述心智成熟的旅程,他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完整的自律,发挥真正的爱,倾听潜意识的召唤,从而不断地修炼出成熟的心智,帮我们更好地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自律。解决人生问题、促进心智成熟的首要工具就是自律。

心智成熟的第一步离不开完整的自律,那自律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呢?自律有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首先,自律需要从推迟满足感开始。直面问题会伴随着痛苦,但如果我们不去解决,问题不但不会自行消失,还会阻碍心智的成熟。自律,就是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解决人生痛苦。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恋暂时的安逸,从“先快乐后痛苦”转变为“先吃苦后享受”。

以心理学的经典实验——“棉花糖实验”为例,研究者在每个小孩面前都放上一块美味的棉花糖,孩子们可以立刻享用它。但如果能等上15分钟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孩子们有的选择一时的快乐迅速吃掉或者等不了几分钟吃掉,有的选择“先吃苦后享受”的行为模式,最终等了15分钟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十几年后,研究者对这些小孩进行跟踪发现,当年能够坚持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也更容易获得成就。

由此可见,自律需要我们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这需要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做到不回避,不追求一时的安逸,而是勇敢地感受必经的痛苦;然后,积极解决问题,从而享受更大的愉悦。

除了延迟满足感,自律还需要我们做责任的承担者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面对问题,既要勇于承担责任,又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或是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意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所以,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或者是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人格失调症患者,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希尔德布鲁茨博士说,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作为成年人,一生都充满着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事实,并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我们就是自由的,否则,就总是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是个失败者。

自律除了延迟满足和做责任的承担者之外,我们需要忠于事实。

永远要记得,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的越多,就是需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

自律的最后一条原则是保持平衡。而这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很多人都没有选择放弃,痛苦,是因为他们不想经受放弃带来的痛苦。

我曾经为了想完成自己的人生地图梦想——有一个两个人都近距离待在一起、并彼此照顾的家,而放弃了许多东西。后来,才知道家,只满足这一条,而无法具备爱的能力,是没办法经营好这个所谓的家的。为了彼此将来都好,也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和谐的家庭氛围,彼此选择和平分手。而正因为这样的放弃,也促成了自己的反思,让从前总觉得无聊、无所事事、放弃自我的自己,变得积极向上、爱上读书、爱上跑步,收获了孩子的信任、父母的理解和现在的爱情。这是一种暂时的放弃自我,或者及时的调整人生方向,不断完善人生地图,同时促成了我的心智逐渐成熟,变得更了解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关键词二:爱。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自律来源于人心中蕴藏的爱。

爱是自我完满的过程。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真正的爱。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即使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首先,爱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这种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这里的爱,既是愿意爱自己,也是愿意爱他人。有句话,我常挂在嘴边给孩子说,爱出者爱必返。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只有不停的将爱给予出去,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爱,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龙应台在经历了离婚和丧父的双重打击之后,把爱都灌注到了孩子们身上。她从一开始问孩子“刷牙了没有?功课怎么样?”到是安德烈拒绝龙应台的关心,甚至很久才见面的拥抱也遭到了拒绝,龙应台下决心,要认识这个18岁的青年。于是,她与安德烈通邮件来表达彼此,走近彼此,龙应台为了消减和儿子的代沟,恶补了摇滚乐和嘻哈的知识。在了解年轻人的世界后,龙应台也找到了帮助安德烈完善自我的方式。她不再说教,而是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出来,让安德烈自己去做选择。这样的沟通,从一开始龙应台严重的挫败感,到后来,不仅让安德烈更好地成长,也让龙应台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爱,是在长期和渐进的过程,让自我和他人都能感觉到进步,完善自我同时完善了他人。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其次,爱需要付出努力,不断拓宽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想到的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没有爱过。为了让爱的对象得到成长,爱需要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

比如,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就是很好的例子。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一鸣惊人,名声大噪。杨绛的成绩让钱钟书既高兴又惭愧。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篇长篇小说。”杨绛欣赏丈夫的才华,决定全力支持他。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写作,杨绛建议他减少授课时间。收入少了,她就把女佣辞掉,自己学劈柴生火、烧饭洗衣做家务,经常把自己染成花脸,熏出眼泪。她盼着丈夫的书早日问世,心甘情愿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修炼成贤内助。钱钟书每天写完书稿,杨绛是第一位读者,给了不少好建议。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在这段琴瑟和弦的感情中,杨绛付出了爱的行动和智慧。心中蕴藏爱,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真正的爱需要我们从自我的意愿出发,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才能抵达。

第三,爱要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把爱的对象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发自内心地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毕竟,爱者和被爱者都彼此独立,并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诗人纪伯伦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把儿女当成独立的个体,还要允许配偶也拥有独立的空间。

对待爱情,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如果你把婚姻看作围城,还天天蹲在门口看守着,那么城里的人就难免成了囚徒;如果你把城门的钥匙交给对方,他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愿意,这围城就成了遮风避雨的家,无论走多远,他都会回来。”

真正的爱,彼此都葆有自我独立性,各自进步,都积极追求人生价值。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关键词三:恩典,也就是潜意识。心智的成熟离不开潜意识里的指引,利用潜意识让内心变得有力量。

当一个人还在乎别人说你什么,那你一定也在潜意识里认同别人说你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人因为别人的赞扬而获得自信,也有人因为遭受别人的辱骂而一蹶不振,更有人凭借坚韧的毅力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都是潜意识带给我们的力量。

如果我们想要变得气场强大,内心越来越有力量,我们必须就要学会利用潜意识,因为最深层的潜意识就是我们内在的命运走向。

首先,潜意识能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潜意识会通过梦境来传递信息,给我们启示。即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利用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荣格说过,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梦的研究专家艾伦·霍布森说:“梦境,是我们最有创造性的意识状态,在某个梦境中,混乱且自然的认知元素,会产生全新的信息结构和理念。”

比如,经典科幻巨作《盗梦空间》导演诺兰,就在访谈中提到,影片最直接的灵感,就来源于他的梦。爱因斯坦也曾自称,梦对自己的发明帮助很大,相对论最初的灵感,也来源于小时候做的一个“星星梦”。

这些例子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它通过各种形式向人们传达信息,给我们正确的指引,作者称之为恩典,它能滋养我们的成长,促进成熟。

其次,偏离潜意识的意愿会产生心理疾病。潜意识常常不请自来,人类的意识会对它产生排斥,所以我们经常对潜意识视而不见,甚至摒弃它,而这往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以作者遇到的一个女病人为例,她追求完美,纵使她也会因为遇到问题而生气,但她从来不肯表达愤怒,也拒绝承认她的情绪。久而久之,出现了轻微的神经分裂症。其实,潜意识是客观真实的,不管人们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偏离潜意识的意愿,我们内心的感受会被压抑,也会导致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聆听潜意识的指引,让意识的自我接近潜意识的自我,发挥出潜意识的智慧。

我们在上文讲到了听从和偏离潜意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我们会抗拒潜意识?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心智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其实,抗拒潜意识是由于我们有着懒惰的天性,或者由懒惰产生的不自信。

懒惰是一种消极的力量。我们要克服懒惰,努力扫除心智成熟道路上的障碍。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无穷的潜能,犹如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用合适的方法去唤醒他。我们需要把心理暗示激发潜能比作用一把钥匙开启扇深锁的铁门,我们在尝试利用潜意识来开启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大门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习惯。

比如从现在开始,你先检查一下你日常生活中不在意的话语,比如把那些‘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行不通”、“有困难”、“没希望”等消极的话语统统扔掉,然后把你喜欢的积极话语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最好记在心上,逐步运用在行动上。

比如,有一个老师讲述自己曾经克服结巴的习惯,其实也是运用了潜意识的力量。多年前,他看到人就很紧张,说话就很哆嗦,为了改变这个习惯,他头脑里一次次演绎了自己没有结巴说话的习惯,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他再次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这个习惯就已经真的建立起来。

相反,当我们抗拒了潜意识,而是与之妥协,产生懒惰心理,就是潜意识再强大也依然以失败告终。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就会写诗,而且达到了“指物作诗立就”的程度。按说,他长大应该才能出众。但由于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处炫耀会客,使他不能继续学习,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后来神童也逐渐变成了平庸之辈。由此可见,即使天资再高的人,如果后天不勤学苦练,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如果说天才是潜意识里的定义,那么成就天才梦想的是勤奋,就如鲁迅说,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

比如,郎朗的成功,如果是父亲最初对于小郎朗的天赋定义,那么如果没有郎朗父亲对于音乐的热爱、用心陪伴、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以及那一次歇斯底里、以死相逼的要挟,这一切对于郎朗的触动,让郎朗勤奋练习,也就没有今天郎朗的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个关键词


结束语:从现在开始,用自律、爱和潜意识一起敲开心智成熟的大门。

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这才是无条件而又有理智的爱。

人生苦难重重,路漫漫未有坦途。虽然人人都有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但我们的心灵依然渴望成长,渴望成熟带来的快乐。

人生虽然是一场艰辛的致旅途,心智成熟的旅程也是相当的漫长,但是,通过少有人走的路,了解到爱的本质,以及如何去爱,学会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终将抵达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