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净慈寺


第二次来净寺,才反应过来这就是南宋时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净慈寺,寺内还有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


第一次遇见净寺是在傍晚六七点,雷峰塔上。听到对面净寺传来的钟声, “迟迟钟鼓初长夜”说的就是这样吧。


️那天本来天气超级好,不知怎么的突然下起了大雨,天很快很快就黑了。我和我爸爸躲在离入口不远的小亭子里,跟很多很多游客挤在一起,第一次领教到了杭州的雨。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晚上18:30左右,雷峰塔下


杭州天黑得很早,星空也算是有,在CBD以外的杭州是“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长”,是“水光洌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绿杨阴里白沙堤”,是“望湖楼下水如天”。


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所谓“文化皆在山河中”。西湖再美也只是风景秀丽,国内有这样美景的地方虽然不多到也能悉数一二,算不上什么奇观。是这里走过的故事,成就过的人,赋予了这座城市另一中内涵。没有苏轼,苏堤只是跨在湖面的一座桥而已;没有“白娘子”和“许仙”,雷峰塔也只是一座矗立在山上的石塔,飞来峰上灵隐寺、道教胜地葛岭,都有此意味。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想起文学课上蔺老师开玩笑说了一句大概是“杭州是个养安逸的地方”,古有苏轼、杨万里,现有郁达夫、鲁迅,歇息在杭州时诗词散文写了不少,大事却没大干成。想来也是,青山秀水,星湖做伴,此般生活不足告慰劳碌不得志的一生吗?


不得不说,这座城市真是满足了很多人对理想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前一步是绿树掩映、静谧安宁,转个弯就是延安路湖滨的繁华闹市。很难想象山野和城市能这般勾连,但这一切都在杭州实现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延安路一角


我的专业归属于文学类,笔是我的武器,杭州真的激发了我很多很多写作的灵感。在我心里,每一个景点都是活的,我每一次去,它们都在跟我讲不同的故事,说不一样的思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游同一个地方,带来的体验和感悟的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去过的地方不算很多,但是我对“在路上”的向往从未削减,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脑子里偶尔会冒出这样一句话:旅行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


诗人,我最喜欢苏轼。

诗,最喜欢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文字/老吴的黑胶机

图片/老吴的黑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