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销售升级?物流、营销、“三品”和“三化”,一个都不能少

农产品销售升级?物流、营销、“三品”和“三化”,一个都不能少

随疫情而来的是人们对网购的需求量大增,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陕西农产品销售该如何应对、如何抓住机遇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3月24日,《陕西日报》第5版“疫情推动网购火爆,陕西农产品销售如何升级?”一文中,西安邮电大学张鸿教授李鹏飞教授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对于农产品网上销售、物流运输和营销模式,李鹏飞教授认为:

1)疫情发生后,网上买菜的的网购量越来越大,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疫情结束也会保留下去;网购农产品的优势,在疫情中进一步得到了显现;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小包装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偏好,必将促使农产品电商加速成长。


2)农产品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网上销售物流体系建设是关键。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在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物流服务供应效率上狠下功夫,通过促进社区消费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3)鼓励和帮助农户直接入驻电商平台,促进产地直采、农场直销运营模式发展,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电商运营成本。

(李鹏飞: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三级教授;西安邮电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导)

农产品销售升级?物流、营销、“三品”和“三化”,一个都不能少

让农产品上网,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除了物流运输、营销模式的改进外,还需在农产品的品质等方面狠下功夫。张鸿教授认为,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的“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和“三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1)农产品生产种植品种是基础,要依托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生产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农特产品,从品种源头提升竞争力;农产品生产加工品质是保证,要实行“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有效规范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依托陕西的生产优势及品牌优势,加快深加工技术研发和品牌创建,全力打造省内农业领军企业,培育本地龙头企业。


2)加快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步伐,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要标准化,制定统一的网销质量及包装标准,加强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制定与完善;要推动农产品推广服务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商,实现从生产驱动到市场需求驱动的转型升级,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通道,实现购销信息双向畅通,对农村现有推广服务业态进行信息化、电商化升级改造,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产销对接等功能。

(张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农产品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安邮电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农产品销售升级?物流、营销、“三品”和“三化”,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