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报复"孩子,是极好的教育方式!

李玫瑾曾说:家长会败,也会胜。家长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弱。在孩子面前,家长不需要永远正确,成功,愉快!不必要害怕承认错误!孩子一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有打罚式的,也有很多有耐心的父母用讲道理的方法,但是孩子好像并不买单。现在的家长最头疼的就是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因材施教。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北大教授提出了“报复”孩子的教育方式。事实表明这个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因为使用这个方法教育的孩子很少叛逆,让孩子租到感同身受,自我反省。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尊重父母。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实例一,德国著名的天才教育家卡尔·威特

三岁的时候的一个事情。一天有人来做客,就在与客人聊得很开心的时候,他家的狗狗跑到客人身边,威特看到就一把抓住了狗的尾巴,往外拽,小狗疼的直叫唤。

这一行为被父亲看到,父亲没有说教,直接上去抓住了威特的头发,威特感到了疼痛,放开小狗,捂住自己的头。父亲松开手问“威特,被抓住头发是什么感觉?”威特“疼”。父亲:“那么这样对小狗是不对的。”

11然后就让孩子出去了,这样一方面是对孩子有一定的惩罚,也是避免客人的尴尬。

仅仅这样一个举动,却让威特明白了要体谅他人,善待小动物。

威特的父亲这里使用的就是“报复”教育方式,让孩子亲身感受,才能明白的更深刻,比打骂讲道理更简单直接。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实例二,13岁就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称号的陈立先

陈立先从小就爱拆东西,喜欢小发明,而且还获得过很多的奖。

其实在之前没有一个人觉得陈立先是个聪明的孩子,甚至认为是个呆孩子,邻居认为这都是他父母“狠心”逼出来的。

陈立先的爸爸非常重视好习惯的养成,所以陈立先很早就学会了独立,父母什么都让他做,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上小学前,他的爸爸妈妈就给他制定了很多规矩,比如自己的衣服,房间都要自己收拾。有一次因为上学来不及了,屋子没打扫完就放下工具去学校了。

但当妈妈知道后,要求他回家打扫完再来上学,陈立先当时感觉很丢人,就大哭起来。

但妈妈的态度依然坚持,不予理会他的大哭。从那一次后,像这种半途而废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过。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两个例子对比,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孩子犯错及时“报复”还是非常必要的。

有“报复”之实,无“报复”之心,是对“报复”教育的真实描绘。

“报复”教育丝毫没有带有家长的情绪化。对孩子的心理也不会造成影响。

相比讲道理和打骂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之外,还会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不如“报复”来的“就事论事”好。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卡尔·威特在《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3: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中通过科学研究:孩子3岁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3岁前的性格基本定型,3岁后基本不变;孩子的智商在3岁左右发育就到达百分之八十,3岁以后发育变缓,6岁基本定型;学习方面3岁孩子的感知力,思维能力等都是最敏感的时期。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2-8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入园小故事类的绘本,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推荐一套《儿童情商培养绘本》,一套共有30册,绘本包含《行为管理和性格培养绘本》(10册)《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安全早知道》(10册)。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这套书分别从安全,情商,行为三大主题,分别运用不同的故事传达出不同的好习惯建立。比如

:《厨房里的火》《妈妈不见了》《《站在椅子上》《地上的东西是糖吗》;《我来帮助你》《我很宽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我很勇敢》;《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北大教授: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

绘本可以让幼儿认识自我,人机互动,探索世界的最佳媒介之一,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可以打开他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窗口”。还能通过绘本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育的需求。促进幼儿养成好的性格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智商和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