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為高質量發展植入“加速器”

作為老工業基地,淄博的轉型升級,始終繞不過如何看待“傳統產業”這個難題。市委書記江敦濤認為,傳統產業不是汙染和落後的代名詞,只要堅持用現代理念和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就會成為淄博發展的寶貴財富。“創新綠色、動能轉換優存量”,淄博堅定不移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重點做到“五個優化”:優化提升技術工藝,優化拓展產品體系,優化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完善產業鏈條,優化提升產業效益。

但傳統產業畢竟不是淄博的未來。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和電子信息“四強”產業是推動淄博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淄博“著眼未來,高端引領擴增量”,聚力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總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四強”產業佔比達到50%左右,基本形成高端引領、鏈條完整、生態完善、效益顯著的產業發展格局,挑起淄博工業的大梁。

市長於海田介紹,淄博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領,著力建設全國新型工業化強市。聚力“提高度”,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聚力“拉長度”,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聚力“增厚度”,做大做強產業規模;聚力“增內力”,強化科教人才關鍵支撐。

□本報記者 馬景陽 楊淑棟

本報通訊員 張明光 王喜林 閆盛霆

科技創新

為傳統產業賦予新動能

淄博市科技局局長於秀棟告訴記者,科教創新賦能,就是聚焦“傳統產業動能不足”、創業創新不活躍問題,強化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以大學城、科學城、創業創新谷“兩城一谷”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校城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推進與知名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加快推進新材料實驗室、新材料技術產業研究院等專業平臺建設,健全“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梯次孵化體系,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力爭年內在孵企業數量達到1200家,科技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均達到600家。

目前,淄博市科技局已經組建“十個工作專班”,將年度重點任務分解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新材料實驗室建設、校城融合等17個重點項目,以項目落地落實為完成目標的考核,全力推進科教創新攻堅行動。

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淄博制訂突出“五個優化”加快技術改造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企業主體、市場決定、創新驅動、項目推進、政策導向,聚焦新裝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企業裝備、生產線、車間、工廠、產品、產業鏈、產業集群全方位改造提升,推進製造業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服務化、精品化、綠色化方向延伸拓展。

做強做大優勢企業。實施“旗艦”“雛鷹”培育工程,對100家領航企業、200家潛力企業逐個制訂培育方案,聘請專業機構制訂精準扶持政策。實施企業跨越發展計劃,通過“一企一策”集中扶持,打造一批衝擊千億、500億、300億、200億、100億、50億的行業龍頭企業。

3月23日,位於淄川區龍泉鎮的山能淄礦集團東華水泥公司依然在熱火朝天的生產。 在該公司熟料生產線中央控制室,記者看到兩名操作員正通過中控大屏仔細觀察著熟料生產線的各項運行數據。水泥“工業大腦”項目為東華水泥與阿里雲公司合作研發的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於一體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通過建立八層神經網絡控制熟料生產線自動運行在最佳狀態,這也是全國首個水泥“工業大腦”項目,於2019年9月份正式投用。

“生產線是基於大數據指揮下進行運轉,能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提高產品強度穩定性,保證產品質量,大幅降低用工人數。”公司總經理李慶文說,按照年產240萬噸熟料計算,東華水泥年可節約標煤7200噸,節電480萬度,節水2100噸,減排二氧化碳22732噸,氮氧化物342噸,增加綜合經濟效益700多萬元。2019年,東華水泥實現的利潤是過去5年的總和。

高起點佈局未來產業

淄博“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新動力在“四強產業”。淄博聚力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和分產業行動計劃,運用政策、財政、稅收等多種有效手段,集中培育有機氟硅、新能源汽車、MEMS等20個左右產業鏈群。

2月26日,作為科教創新賦能工作牽頭部門,淄博市科技局制訂了《關於組建科技創新“十個工作專班”的實施方案》,每項重點工作配一套班子,為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完善體制機制,構建科技創新創業新生態。

於秀棟說,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四強產業成為全市上下共識。2019年,全市研發投入再創新高,總量達133.68億元,佔GDP2.63%,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560家企業享受省市縣研發財政補助1.69億元,數量和總額均居全省第三;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260家,申報數量同比增長43%;加強科創平臺建設,新建院士工作站1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4家……

3月25日,淄博高新區與長城戰略諮詢研究所聯合舉辦了“淄博高新區·獨角獸企業在線對接會”。包含4家獨角獸、4家前沿科技企業在內的10家企業通過雲視頻同時亮相,與高新區共同建設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開啟政企洽談對接。

淄博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魏玉蛟告訴記者,本次參加對接會的企業主要聚焦在智慧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企業以敏捷高效的創新活力有望引領未來相關產業的爆發成長。“此次對接會旨在精準鏈接北京地區的優質創新資源,為未來進一步合作打好基礎。”

“省重大項目扶持資金1280萬元,泰山領軍人才和精英創業扶持資金共400萬元……大筆資金的注入,讓我們短期內不必找風投,可以更加安心地作研發。”淄博高新區剛成立5年的紐氏達特機器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鞏相峰說,公司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12%用於科研,這筆錢,是新興技術型企業始終保持旺盛活力的“動脈”。

核心技術在手,是企業厚積薄發的根基。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公司產品的質量、交期在業內的口碑越來越好,今年一季度訂單量就已達到去年全年的40%。

鞏相峰說:“現在明顯感覺到淄博整體創新創業環境的變化。政策更加明朗,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我們對在淄博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信心十足。”

校城融合譜新篇

淄博的決策者認為,校城融合發展,是實現校城雙方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戰略之舉。大學不僅是城市重要的創新源、活力源、產業源,也是重要的城市形象,體現著城市的發展潛力,代表著城市的氣質和高度。校城雙方都要切實發揮好作用,聚力打造鏈接創新資源要素、承接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增強對淄博城市文化、體育、新興商業業態發展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

淄博積極探索“企業出題、政府引導、高校解題”的校城融合模式,實現科學研究鏈和地方產業技術鏈的緊密融合,打開了校城雙贏的局面。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淄博圍繞“引進一個頂尖人才,帶來一個專業團隊,提升一個新興產業,培育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工作思路,建立了常態化的外國專家對接交流機制。出臺“人才金政37條”,推進三年十萬大學生來淄創新創業聚集計劃和百名博士、千名碩士來淄創新創業行動,力爭國家重點人才工程、泰山系列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年均增長50人以上。積極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科教資源密集地區建立本地化研發機構,就地延攬“最強大腦”。

“赤泥生態透水磚項目讓我們公司‘起死回生’!”淄博天之潤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克福感慨道。2016年,這家建材企業因環評不達標被關停。

企業面臨轉型,科研項目需要企業歡迎——山東理工大學與天之潤聯合成立了“固體廢棄物利用工程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由樂紅志博士主導項目研發與實施。

“赤泥磚利用赤泥等工業固體廢渣和尾礦等廢棄物作為主要生產原料,生產過程中無二次汙染。與普通黏土磚相比,抗折強度更高,一上市就很受歡迎,最關鍵的是不用再擔心環保不達標。” 於克福說,投產第一年公司銷售額就達到2000多萬元。

“我們要樹立‘大米、小米一起熬’的理念,駐淄高校不應僅僅是‘坐落在’淄博,更應與淄博發展休慼相關。”山東理工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葛文慶說。山東理工大學與地方、企業簽署各類科技合作和技術服務合同900餘項,總額達2.3億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3億元。

目前,淄博市與各駐淄高校已累計完成校城融合發展項目185個,支持資金11436萬元,撬動60多億元社會資金,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淄博經濟開發區核心位置,一座規劃佔地18000畝的大學城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在校生可達8萬至10萬人。目前已有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空軍航空大學等6所高校確定進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