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疫情過後,更多行業將加速走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將使機器人產業進一步向各行業深度滲透。


採寫:本刊記者 王爽 責任編輯:王濤


疫情期間,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一則短視頻在網絡上熱傳。只見視頻中一位沒有佩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外面溜達,突然天空上傳來:“老奶奶別看了,這是咱們村的無人機,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亂跑,咱們村這麼多人說你都說不過,非得派無人機‘飛’你。”


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聽起來雖然有幾分幽默,但其實更應該注意到,本次疫情中,原本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無人機已經出現在廣大農村的事實。由於人工巡查的不便,無人機成了此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工具,硬核勸退只是無人機的應用之一。


可以看到,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眾多新科技、新產品嶄露頭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紅外測溫機器人“非接觸式”測量體溫,遞送服務機器人送餐、送藥,分揀機器人熟練揀選生活用品……除了給一線捐款捐物外,科技企業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又發現了什麼新商機呢?機器人又能在哪些領域迎來“井噴”式發展呢?


1


機器人產業,沒有“浪費”這場危機


2018年以來,消費級無人機陷入發展低谷,無人機廠商紛紛轉戰行業無人機。一時間群雄逐鹿,市場百花齊放。在各自客群中激烈競爭中,頭部集中態勢越發明顯,中小企業玩家面臨離場危機。而在防疫的巨大需求之下,中小企業玩家竟然意外地發現了新商機。


“從年初五開始,南昌城市上空和大街小巷便有了我們的聲音。”江西翼眸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宇川對《中外管理》表示,因為用無人機喊話成了防控宣傳的重要手段,翼眸無人機在在這個春節中的需求量“超出想象”。“喊話原本是一個聊勝於無的功能”,卻成為了中小無人機廠商發展的重要契機。


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順勢而為,成為不少中小企業破局的關鍵。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一場危機,同樣也是一次突破界限的機會。專注於農業植保機器人市場的博田機器人,在關注到疫情狀況之後,馬上聯合多方專家,改制公司現有的噴灑機器人。將原本用於農林行業的農藥噴灑機器人進行技術迭代,也投入到了街道、校區的病毒消殺中。


博田機器人總經理耿長興談道:“我們在農業植保消殺領域已經深耕了五六年,對殺毒原理很熟悉。從農藥噴灑轉為路政消毒,技術上跨度不大,所以我們能夠很快做出調整。”耿長興表示,目前小區的地下車庫、街道、場館都要消毒,業務諮詢量大、購買需求多,原來噴灑機器人產品一個月銷售才十幾臺,而現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潘晶談道:“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特性,消毒機器人是能夠實現不同場景下的最佳消毒模式。”


2


“無人化產業”加速,無人應用場景暴增


疫情爆發以來,醫療機器人以意外的方式,迅速被大眾接受,應用場景得到不斷拓展和升級。比如:在病情篩查、遞送、治療、護理等過程中,甚至醫療垃圾處理環節上也能大顯身手。


遠程看病、自助問診、機器人測體溫,這些原本距離大眾還有些遙遠的科技,成為了疫情中的日常,醫療機器人的價值不斷凸顯。潘晶表示:從短期來看,醫療機器人提高了防疫效率,節省了人力。從長期來看,疫情起到了市場教育的作用,客戶體會到機器人的便利性,用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就會被進一步激發。


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從傳統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到介入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再到如今的醫療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空間不斷增加。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醫療機器人的市場規模2016年僅為3.9億美元,到2018年已高達5.1億美元。曾經難以開拓的服務機器人市場,一時間需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技術和產品所要解決的問題,決定了這些產品能不能得到長足發展。當前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成為共識,所以更多的機器人走向“抗疫”前線,助力企業復工已是必然。當然,疫情只是一個插曲,更重要的是未來如何在業務上迭代升級,怎樣加大智能化投入。


疫情過後,更多行業將加速走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而這些剛需驅動帶來的應用場景下沉,將使機器人產業進一步向各行業深度滲透。


3


經此一“疫”,“機器換人”步伐勢必加快!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全球機器人2019》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即便如此,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主要還是集中在汽車製造、金屬加工等標準化和自動化較高的生產領域,而且能承擔的工序也十分有限。經此一“疫”,“機器換人”步伐勢必加快。


大量“機器換人”需求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工業機器人快速拓展應用領域與場景。更重要的是,中國機器人企業可以藉此機會,著力發展國際巨頭尚未涉足的領域。因為中國製造業體系非常龐大,有大量需要靠自動化技術提升的環節,但國外卻不一定有此需求,中國機器人企業能夠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實現市場零的突破。


醫療機器人、遞送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它們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與此同時,服務類機器人勢必也會迎來“春天”。高工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表示:疫情會大大提高大家對機器人的認知,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會有增長。具體來說,在智能穿戴、半導體等細分領域,會有新的需求出現。在醫療康復、配送物流、餐飲零售等領域,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因為疫情而產生的大量線上操作,創造了人與人新的連接方式,而每個連接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全新的需求和場景,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回到現實,受疫情限制,不少企業復工日期一推再推,那些採用傳統生產和管理手段的企業,特別是那些低效率、高負擔的中小企業,輕者傷筋動骨,重者面臨破產倒閉。不可否認,疫情確實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但同樣也給了企業一次修煉內功的機會。


面對同樣困境,那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製造技術企業,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用工風險也被大大降低。相信疫情結束後,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採用自動化、人工智能等現代管理方式。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是匹配自動化生產的最佳搭檔。與其說疫情推動了管理方式變革,不如說其必然趨勢。


總之,疫情給了企業一個變革的契機,那就是發現危機背後的生機,思考如何幫助企業激活部分“剛需”,讓一些原本就應進行的轉變藉此落地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