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塵封620年的迷局,建文帝失蹤之謎終將破解。

說到大明王朝,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首先要說的當然是明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其次便是明成祖朱棣,而這第三人就是充滿神秘色彩的建文帝——朱允炆。說到建文帝,他這一生跟他的親叔叔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朱棣有扯不清的關係。

接下來我們就來講一講今天的主角——建文帝 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年號建文,所以後世稱其建文帝。只可惜朱允炆只當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奪了皇位。而導致這一結果的直接導火索便是——削藩。


打開塵封620年的迷局,建文帝失蹤之謎終將破解。

建文帝

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幾個月中,建文帝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削弱諸封建王國的權力,並且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採取激烈的行動。周王朱橚是第一個倒臺的,接著另外四個王子也垮了下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而燕王朱棣也成了他下一個目標。而燕王顯然不是好欺負的。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民間也稱“燕王掃北”。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而就在這場大火中建文帝失蹤了。而這段歷史也隨著這場大火徹底成了一個迷。

關於建文帝失蹤之謎,600多年來眾說紛紜。而歸結後有兩種觀點:一是建文帝在朱棣入城時,自焚而死;二是走密道逃出南京城出家為僧。

而今天老燻下面想跟大家說的這件事或許能夠驗證了建文帝出家為僧的推測:

在雲南獅子山上有一座正續禪寺,寺中有寒泉瀑布、閒來花圃等很多優美的景緻。然而,在這座寺廟中還藏著一段歷史真相,寺廟柱子上的一副對聯,懷藏著一段明朝皇帝的前塵影事。這副楹聯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信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副楹聯解開了明朝第一謎案,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謎。


打開塵封620年的迷局,建文帝失蹤之謎終將破解。


打開塵封620年的迷局,建文帝失蹤之謎終將破解。

在藏經閣的一各配殿中,有朱允炆逃亡時負責護駕的大臣的牌位。寺廟還刻著兩首建文帝寫的詩,還有他親自種下的茶樹。除了這些遺物或是遺蹟能證實建文帝曾在此隱居外,獅子山所在的地方史中也有一些關於朱允炆的記載。

款段久忘飛鳳輦,

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

唯有群烏早晚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