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想必买过房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词汇“公摊面积”。本来买的100平米的房子,结果入住了才发现,实际面积不足80平米。剩下的20多平,都被公摊出去,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李嘉诚“发明”,国内开发商“受益匪浅”

说起来,“公摊面积”是中国特有,国外并无相关条例。这还得“归功”于李嘉诚,李嘉诚1958年出售大厦时,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契约”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后来便演变成了“公摊面积”。

你可别小看“公摊面积”,这也是房产商最大的油水之一。按照一套房,“公摊面积”只有10平米来算,以我国现在较为常见的房价1万元/平米来算,那就是10万的溢价,而一个小区,最少也有1000住户,那就是凭空多出了1亿元的收入。

只需要在合同上标明“公摊面积”,就可以凭空获得不菲的额外收入,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成本,何乐而不为?所以很多开发商,在售房时都会有意无意的扩大“公摊面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也害惨了不少买房者,甚至有新闻报道,某地售楼,房子标明120平米,然而实际只有居住面积60平米,“公摊面积”高达50%!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公摊面积”乱象丛生,官方媒体公开质疑

据相关售房平台调查,《2020一季度买房调查报告》一书中显示,有接近80%的购房者希望取消公摊面积,只有不超过10%的购房者认为不应取消。房产商能如此恣意妄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对于“公摊面积”的限制只有相关部门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然而面对越来越大的取消呼声,相关部门也开始做出回应。不少官方媒体,纷纷对“公摊面积”公开提出质疑,认为国外没有,国内也不该有,人民日报更是直言不讳“亟需规范”。而重庆作为我国重点直辖市,更是一马当先的取消了“公摊面积”这一灰色规则,为我国其他省市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可以说,如今全国上下,都认为“公摊面积”取消势在必行,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预见,相关规定会在今明两年露面。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面对国民呼声,专家指出不应取消,并指出“三点”

但是对于日益庞大的呼声,专家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其中,这“三点”最为关键。

第一点:开发商会转嫁成本,提高售价

就算真的取消了“公摊面积”,购房者也未必受益,开发商也可以巧立其他名目额外收费,或者是干脆提高售价,以各种手段将成本转嫁给购房者。

第二点:楼房品质大幅下降

“公摊面积”的取消,会使楼房品质下降,如果没有了“公摊面积”这一灰色收入,那么开发商肯定会想尽办法减少成本,那么就会导致一个现象——楼道、电梯、小区绿化、娱乐设施等大幅减少。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第三点:取消政策落地或有很大阻碍

专家直言,所谓希望取消“公摊面积”的 人,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因为很多相关调查,调差样本并不客观,这些调差,往往只调查未购房者了的意愿,而没有调差已购房者的意愿,这就导致了数据偏颇。

专家还指出,很多已购房者因为已经拥有楼房,所以并不希望相关政策出台,导致手中的房源价格动荡,甚至还直言,这些已购房者掌握较多的社会资源,发言权较大,所以会成为政策落地的最大阻碍。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比起取消,更应该规范

话又说回来,其实“公摊面积”最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额外收入,而是为了给购房者更好的居住环境。因为更大的走廊,更快的电梯,更好的绿化这些都需要成本,如果没有“公摊面积”,没有资金,开发商即使想开发出优质小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摊面积”其实值得肯定,只是被无良开发商利用了,用以谋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笔者认为,“公摊面积”不应该取消,而是规范,例如,明确规定,“公摊面积”最大应该只能有多大,不能超过实际居住面积的百分之几;“公摊面积”费用最高应该多高,不该高于房价的百分之几……

购房者都希望“取消公摊”,专家称:不该取消,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这样既可以保障了购房者的利益,也有足够的资金让开发商开发出更好的居住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对于“公摊面积”,你又有什么看法?是认为“一刀切”直接取消好,还是认为稍加规范就好?请留下你宝贵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