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电子书与纸质书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会进行怎样的博弈?纸质书会消失吗?这些疑问在出现电子书的时候就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

对于德国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来说,一个没有纸质书的世界简直难以想象。但对于从小在电脑世界里长大的“数字原生代”来说,日常生活几乎都是在数字信息的读写中进行的。在他们眼中,书已经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古董,甚至带有异域色彩的媒介。

于是,布克哈德·施皮南将他与纸质书之间的故事书写下来,这是一本写给天下爱书人的小书,更是一阙献给书的恋歌。

“我想在这本书里讲一讲,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在讲述中,我既不求全面,也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罗各种新鲜的理由为纸质书做辩护,而宁愿将更多的笔墨奉献给那些和书籍相关的最美妙最平凡的东西。正因为太熟悉,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它们。”

——布克哈德·施皮南

近日,这部德国作家的作品经翻译家强朝晖女士译作《书情书》在中国出版发行。书中写道:“我的编辑第一次读到书稿后,对它的评价是‘伤感’。我承认,这个评价与我的情绪的确是吻合的……可是,我并不希望这本书是一本悲观的书。我知道,纸质书的许多特性是电子书无可替代的。”以下文字节选自书中《被偷窃的书》一章。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Hot Book

《书情书》

写给书的一封情书,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作者:[德] 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想当年,在我刚进大学念书时,从书店里偷书还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叛逆行为。在一些圈子里,文字常常被看作是公共品。在这些人看来,文字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总是以商品和私有物——书籍的形式出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为达到统治 目的所采取的卑劣伎俩。面对这种伎俩,只能以不顺从的姿态作为回应。

那时候,我只偷过一本书。一场白费力气的行为表演,一次青春期后遗症式的愚蠢冒险。那本书是克劳斯·曼的《梅菲斯特升官记》。在被禁多年之后,它又重新出版上市,尽管围绕书的官司还没有了结。我觉得,对这样一本书下手实在再合适不过,况且它就摆在书店靠近门口的位置,高高地堆成一摞。

这次偷书行动虽然得了手,可我的内心却为此纠结不已。我草草读完了书,一心指望能通过阅读来弥补之前的过失。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于是我只好又花钱买了一本,还让店员开了发票,然后在离开书店时,悄悄把书放在了门口依然高耸的书堆上。一场行为主义风格的资本主义大批判,就这样狼狈地收了场。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可是到后来,在迷上收藏的几年里,我却屡屡陷入一种境地,让我不得不认真去思考偷书的问题。在我眼里,有些书和我的书架还有架上的藏书是那么相配(简直是天作之合!),以致让我觉得,为了得到它们,就算做下犯法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现有的物权关系确实很不公平,不过这并非是对政治和社会全面思考后的认识,而是在我看来,我对这些书籍的权利诉求,要比旧书店或公共图书馆来得更迫切,更有根有据。只有一次,我的占有欲之强烈,胜过了对做贼被抓的恐惧。至于下文如何,恕我无从奉告。

偷书贼是一类既有魅力又充满矛盾的人物。从一方面讲,他擅自窃取他人之物,这着实不妥,要是听任其发展那还了得?!但另一方面,他是窃贼中的文化人,是精神世界里的罗宾汉。或许我们可以指望他们,为书籍的世界打造全新的物权关系,以取代单纯的商品所有权。最好的办法是按照读者的真实需求和内在素质来分配书籍,具体该怎样操作,则另当别论。

自从投身写作之后,我对偷书贼的浪漫幻想也渐渐消散。谁敢偷我的书,就是不尊重我的劳动,是贪图私利而害我吃亏。人类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才终于建立起一套文化经济体制,好让人们至少有机会依靠写作来养活自己。假如没有“知识产权”的理念和司法实践,这条路就会被彻底堵死,所以务必要想办法保住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抵制“知识产权”盗窃,无论其存在的形式是哪一种。

其实,书籍本身就是一种防盗装置。它给文字套上了权威和官方化的外壳,即使不能彻底杜绝偷盗和剽窃,至少也能让偷窃更容易辨认。我曾在本书开篇中写道:书籍是文字世界里的房子。我想在这里再补充一句:书籍是文字的房子,也是文字的身份证。它标明了文字的所有权关系,也为文字的原创性提供了担保。

尽管有各种法律条款的保护,但偷盗文字的案件迄今仍时有发生。在过去几十年里,最受争议的一起大概要数1970年的柏林大学生盗版案。这些学生私自印刷了阿尔诺·施密特的小说《纸片的梦》,并拿到市场上售卖。当时的正版书售价是三百马克,而盗版书的标价却只有一百。与那个时代的常见情况一样,这一行为也被看作是一项有利于文字传播的公益活动。但实际上,它和“公益”毫不沾边,因为它让一位穷作家的收入严重受损。每一本盗版书的问世,都让正版书的销售少了一分机会。

一种没有争议的盗印形式是对书籍进行整本或部分复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更是家常便饭。复印机生产商和商业经营者需要向文字著作权协会支付一定的费用,以示对作家权益的保护。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复制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每个人兜里都揣着一台微型盗印机。另外,还有电子书版权的保护和盗窃问题,更是一本难念的经,不提也罢。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More...

01 书写爱情之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一切都与爱有关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时代华语

这世间种种,没有一样比得上爱的意义。

书中有十二个故事,它们是爱情的十二种可能性,有的炽热、有的残酷、有的扭曲、有的卑微、有的偏执……无论哪一种,都与爱的真相有关。

虽然爱情最让人痛恨的是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但这正是它让我们沉溺的初衷。

望你读完无所偏执,但贯注深情,并相信爱、实践爱。

02书写美食之

《吃和远方》

寻找味道的记忆,到达远方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美食,是生命不可或缺之物。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它除了直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其中所蕴含的关于人生和远方的回忆与温暖,才是世间至为珍贵的味道。

《吃和远方》一书中,有家乡,有江湖,有四季,有远方,从令人拍案叫绝的臭鳜鱼到风靡江湖的小龙虾,从别有风味的腊肠到消夜的世界。只要跟紧作者的笔触,天南海北的地道美食,任君品味。作者除了将吃到的味道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怎么吃和怎么做也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在寻找美食的同时,他将有关美食与人、文化、家乡、亲情和生活的所见所感水乳交融地穿插在行文之中,让吃不止于“吃”。

03书写梦想之

《东京百景》

豆瓣9.3分日剧《火花》的创作原点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译者: 毛丹青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东京百景》由100篇小短文串联而成,记录了吉本兴业旗下的搞笑艺人18岁从大阪到东京为梦想打拼的十年经历,十年间他走过东京的大小角落,与之相关的记忆与心绪点缀其中。书中带有浓厚的又吉个人色彩,因又吉崇拜的作家太宰治前有《东京八景》之作,故取了“东京百景”的名字。

比起某时某地的风景,又吉将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其当时的具体心境上。这是一本大城市年轻人的都市温柔残酷物语,又吉那种私人情绪恰恰戳中了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很多点,展现了“希望有所成就的自己”与“碌碌无为的自己”,过剩的自我意识与迎合世俗之间的拉锯等,为一直努力奋斗年轻人提供提供陪伴与慰藉。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王雅静编辑韩哈哈 刘子茜(实习)

下载“北京头条”APP

假如有一天离开了纸质书,我的生活将失去些什么?

孙松林:以“5G速度”书写信息时代

石倚洁:放歌路上坚持的人

刘刚:先锋志愿者 抓铁要留痕

吴樾 :德武相依 情义深藏

康辉:平凡人 不凡路

「 2020年3月19日-3月26日 贾乃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