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会想到什么?

唐诗舍


看到这句话,瞬间我就想到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也立刻想到中国历史上那几个“山因雪白头,水为风起皱”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嵇康之死》

魏晋时期的一个夏天,烈阳下的广场上,一位“犯人”身带木枷,准备接受死刑。

忽然前方有喧闹声,原来是三千名太学生在为嵇康请愿,希望朝廷能赦免嵇康,让他当他们的太学老师。

但最后一名官员宣布:朝廷有旨,维持原判。嵇康瞧瞧太阳,正午还未到,便在刑场弹奏了一曲绝响。

曲毕,从容赴死,伟岸的身姿就此倒下,从此世上再无嵇康,也再无《广陵散》。此年,嵇康三十九岁。

他是为何受罪被杀呢?是为了朋友。

嵇康有两个朋友,他们是兄弟,这天,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又没想到好的办法,就去官府告弟弟“不孝顺”。

而“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知道缘由,不想坐视不理,便写信怒斥这个哥哥,并与之绝交,自己却也因为这封信被捕,以“不孝罪的同党”之由。

何其无辜,仅仅是在一封书信里为一个蒙冤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就被判死刑,这难道不是“山因雪白头”吗?

另一个故事叫《东坡流放》

文化全才苏东坡,似乎一直被流放。

上学时只要你认真听了课,就一定会知道“乌台诗案”这个故事 ,名动京城的苏东坡因为一封《湖州谢表》,而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这还是因为他运气好,在王安石等有识之士的劝谏之下,皇帝才从轻发落。

你看,就因为几句诗词,别有心人利用、曲解,就能让一个如此伟大的诗人被贬谪。

或许是因为他的存在让那些故作姿态的小人不安吧,也是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光环下,让他们感到嫉妒吧,所以才会肆意造谣打压。让天才陨落会让他们感到兴奋,不是吗?这难道不“因风起皱”吗?

最后我想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至少是正面的,而无妄的“因风起皱”却是有违人的道德。


木小乞


此句意思是说山本来没有忧愁,却因为白雪的覆盖让人产生了愁白了头的感觉;水本来没有痕迹,因为风吹过产生了皱纹。这反映了道出此言的人,心中有可能存在着千愁万绪,无处排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个句子和杜甫在《春望》里边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相似之处。因为感伤国事忧愁,所以看到美丽的花,也仿佛和自己一起哭出了泪水;愤怒和仇恨交织在一起的的别离时刻,天上飞的小鸟好像也因此感到惊心动魄,吓得急速飞走了。和这个句子都是主观色彩强烈的产物,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形态。

但是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白雪覆盖的高山,在伟人毛泽东看来,却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不同性格和志向的人,看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却说出不同的话语来。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国明代明代洪应明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菜根谭》。其中有名句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燕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清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一定有风吹的竹叶在哗哗作响,但是风平浪静后,一切归于寂静,万籁无声,仿佛从来没有风吹过一样。秋后微寒的潭水像明镜一样,照出了一群南飞的大雁凌空经过的情景,等这群大雁经过后,潭水依旧像不染尘埃的明镜一样,水天一色,空无一物。

所以当一个有智慧、品德高尚的君子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不能主观臆断,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要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等办完事情或者事情过后,心里也不要留恋或者后悔,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空旷的状态。

总之,一个人一生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不如意的事情上,而是要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这是简单而又浅显的道理,但是很多人一直没有明白。


墨幻楼主


这段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人的很多烦恼,都是自己联想出来的,这些联想是一种惯性,比如看到杨梅就联想到酸,黑暗中看到黑影就联想到坏人,等等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气。

山本无情,何来英雄迟暮之叹?

看到山上落了雪,联想到岁月沧桑,感叹英雄迟暮,这就是一种联想,尤其是人到暮年,联想到自己的满头白发,更容易有此感叹,其实山是山,雪是雪,只是因时因地的一种邂逅而已,待到雪化之时,山还是那个山,哪还有白头的踪迹呢?

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往往会受到自己心情的影响,比如那些人未老心先衰的人,看到山顶的落雪,就容易联想到自己将来的白发,然后就会难免就会生出孟浩然“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样的感叹。

但如果心情换一换,换成乐观的心态,俗气一点的,会联想到“冬天麦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如果雅一些,恐怕早就邀朋携酒踏雪寻梅去了,说不定一翻吟唱之后,又会生出王荆公“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这样的佳句呢。

水本无心,何来红颜老去之悲?

风来水波起,风去水波平,这也是自然现象,但人在低落之时,看到水波,就会联想到脸上的皱纹,感叹红颜易老。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家道败落,客居贾府,心中本就萦绕着丝丝惆怅,所以看到落花,想到身边事,便生出了“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感叹。

如果是不同的心境,那么看到春残花落,也许会联想到夏日的峥嵘,以及秋天的收获,大千世界原有自己轨迹,花开花落,月圆月缺,都是很自然的,花落了还会开,月缺了还会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因为参杂了各种心情,同一个景物,便生出了多种感叹。

心能转物,则同如来!

人的不同心境,影响了看待世界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借外物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内心,所以古人一直都很重视超然物外的修养,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佛家讲圣与凡的区别,就在于心与物的关系,心随物转是凡,心能转物则为圣。


《楞严经》里就提出了“心能转物,则同如来”的观点,宋代高僧白云端禅师诗中说“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讲的正是这种境界,心若不牵挂外物,不为物累,就不会再那么多愁善感,就会时时艳阳高照,处处鲜花盛开,不亦乐乎?


澡雪堂主谈国学


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这句话其实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的翻版;说白了就是四个字“自作多情”。

当然,此话还有其它各种不同的诠释,这就需要补充更多的信息,或者说因为语境(上下文)的不一样,还可以有其它的解释。

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还可以用来表达“天人合一”或者“天人感应”——山、水本来是没有生命的,当然也就不会表达情感;

但是人间发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与“老天爷”产生了互动,感天动地,山水为之动了感情,简单说,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理解一个词汇,一个句子需要更多的信息加以补充,否则很容易出现误解,产生歧义,举个例子:

某男在班级三十年的同学聚会上,发现自己曾经暗恋多年的女神居然也对自己暗恋多年,不由得感慨万千,会上相谈甚欢;

回到家中,意犹未尽,向女神发了一条微信:滚床单不?女神回信:“滚!” 请问:这个“滚”字是什么意思?

某男接着问:去你家还是去我家呢?

这个“去你的”是什么意思呢?

某男继续:“要不到我家试试?”

女神回答“你来试试!”

这个“试试”又是什么意思呢?

如此这般的对话可能读者自己也会创造出不少;由此可见,对话交流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持,否则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闲看秋风999


这几句话,写的是无情的山水形态,却似乎是有情有愁。比它更进一步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这是辛弃疾的《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上阙写的是腾云望雨,好像战马奔腾,但是久等而不至。

下阙写的是人们的民间说法,头发白是因为发愁。于是作者联想到白色的沙鸥,全身都是白色的羽毛,会不会是因为愁太多了,才导致全身羽毛变白。

辛弃疾做过地主少爷、起义军将领、南宋的地方小吏、方面大员,在家庭生活与仕途上都比较得意。以他的见识,当然不会以为沙鸥的羽毛是因愁而白,却以“拍手笑”的天真姿态,来取笑沙鸥。

他真的是在笑沙鸥吗?他真的觉得好笑吗?联系上阙,把青山白云都联想成万马奔腾,可见他内心之中,藏着多么深切、多么热切的对战争的渴望。而这渴望的无法满足,是幸福的家庭生活,与仕途的一帆风顺,无法弥补的。

内心深处的渴望,壮志未酬的辛酸,祖国分裂的痛苦,但已经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同样的,沙鸥哪里知道愁?愁的是词人,看到一身白羽毛的沙鸥,就想到自己满心的愁;满心愁苦又不能明言,因为说出来也不会有用,只好假痴佯癲地“拍手笑沙鸥”了。


栖鸿看红楼


坚持梦想,不忘初心!

“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本是一副对联,原文是:“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作者是清朝文人李文甫及其老师,上联是老师所出,下联为李文甫所对。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追求的东西太多,但无外乎“利益”二字。这里的“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更不乏权势、感情之利益。

但有时终其一生,能追逐到的东西又有多少呢?得到之时,心顺气顺、仰天大笑;得不到之时,心烦气躁、愁苦百生。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面对世间纷扰,要是能放下外界的干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有人好久没有登录自己的QQ邮箱了,忘记了邮箱密码。找回密码之时,遇到了当时自己设置的密码找回问题:“你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输入了几个答案,都显示错误,这让他大吃一惊!之后,他想了好久,又输入了几个答案,还是不对!这让他不禁感叹道:“我每天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却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看到这个段子,不禁想起自己现在何尝不是这样!少时的梦想已在脑海中逐渐模糊,眼下每天的起早贪黑也是为了碎银几两。

虽然生活本就是平淡无奇的,但没有梦想的生活就没有灵魂!在生活的道路上,现实的压力和诱惑让内心变得波澜起伏,一时让压力变得苦恼,一时又让诱惑变得贪婪,此时若没有坚定的内心,人生这条大船就会被波浪所左右,飘飘荡荡靠不了岸!

白雪之下,仍是青山;风波过后,仍是静水。愿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任世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竹林中看天下


山本是没有忧愁的,奈何到了冬天,因雪白了头;水本是无痕、无愁、无忧无虑的,奈何遇到风,泛起了波浪。

人本是没有忧愁的,奈何长大了,因压力双鬓斑白;人本是没有忧愁,也没有能力去忧愁的,奈何遇到了岁月,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而且一浪高过一浪。

山本无愁,因雪白头:

山是静止的,在我们肉眼看到无法移动的。山会孤独吗?答案先留在脑海里,看看我们儿时的静止状态,刚出生,包裹在一层一层棉被里,腿被绑定,一动不动在哪里睡觉。这时候我们是没有忧愁的,也是没有想法的,唯一的只是吃喝睡觉,正是现在很多人的终极追求梦想。

然而你说儿时孤独吗?山孤独吗?我说孤独,因为那时候我们无法获取外面的世界,也无法认知外面的世界,就好比山只有遇到了雪才会有点不同的色彩,不是山去招惹了雪,而是雪将铺满天下的爱撒在了山头之上,让山头变得美丽,让山变得不再那么孤独。

而我们,努力挣扎,想要逃出襁褓的棉被,然而,真正逃出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发现都不一样了。发现我们被母亲的爱之手送到世界的时候,不是我们招惹了世界,而是世界正在将你培育成适应社会的人。

我们会因为没有忧愁,而去躲避。我们不愿接受社会的洗礼,不愿接受头上的白雪,也不愿改变自己。真正要改变你的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让你去适应它,让你去拥抱它,爱它,你就得要做出改变,否则,你会失去它的爱。

水本无痕,因风皱起:

水面很平静,没有外力干扰之下,水面很难泛起一层波浪。但是有了外力干扰,水不起波浪,都很难。

这有点类似与这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所以,不要以为你觉得没事就没事了,不要以为你觉得没有压力就没有了,千万也不要以为你想安静就能安静了。这些都是相对美好而言的,而好的美好又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宁静,这份宁静会带给我们一刻闲暇的美妙。

我们想要努力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不好意思,大风来了,要让你泛起波浪,你不得不泛,你工作上遇到困难了,你不得不去面对,这就是:“水本无痕,因风皱起”。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啃书少年


当你不在乎,你就得到;当你变好,你才会遇到更好的。只有当你变强大,你才不害怕孤单;当你不害怕孤单,你才能够宁缺无滥。

孩子理直气壮的相信童话和梦想,而我们微笑着质疑,用我们自以为是的沧桑。

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

最隽永的爱情,不是选择题,非此即彼,而是一道证明题,需用尽一生真心作解。

真正美的人,只是静默的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外界的艳羡或者冷漠,并不会引起内心的波澜。只因无关,所以无畏。

翻过高山,正遇江海。行过雪原,恰逢花期。这大概就是行走的意义。

有趣的灵魂,能把一地鸡毛的琐碎化为云淡风轻的谈笑,让枯燥的生活开出花来,生活有了有趣的底色,无论遭遇什么都不会慌张。

在我想起你的时候,万千潮汐自心中涌起。那些被你善待过的时刻,就像荒年落雨一般酣畅淋漓,且会落满我的一生。

与你有关的一切幸与不幸,都让我感觉志得意满。在将至未至的未来,在离开你的目光以后,我会是寡言且温柔的人。

眉目清澈,胸有磅礴。因了我的内心住着岁月,住着与你经过的晨曦初现及落日长河,也住着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人。

我爱过你,我仍然爱着你。历久弥新,人间值得。


孙远远


“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这会想到人生、个人与社会的相处及成长,这种句子其实是很有哲理意义的!

一个人从小生长,还没有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只知无忧无虑玩乐、嬉戏,按时上学、读书,到时吃饭、睡觉,“年少不识愁滋味”,傻傻的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这是不是就是“山本无愁;水本无痕呢”?

有一天,突然就面对社会了,长辈不能在继续供养你了,首先就是要找个工作,以保障生存和生活,找什么工作好呢?拿钱多的可能自己不喜欢;自己喜欢的工作又给钱少!是不是已经开始愁了?这才开始呢,以后愁逐渐开始慢慢袭来,房子、婚姻、家庭、债务、年迈的父母、白己的小孩……这是不是“因雪白头;因风起皱”呢?

多数人的童少时期都是幸运的,但也有少数人从童时就不得不早早面对社会的风霜雨雪,那是因为给他们挡风雪的人早早的倒了!

所以少年人,还是好好珍惜现在吧!

劝君惜取少年时,

劝君珍惜少无忧。

有乐当乐直须乐,

莫带无乐空寂寞!

好好与长辈小伴相处尽享天伦人伦之乐!莫要过后只是空唱

“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就会再把我们举高高……”

那时他们已经举不动你了!

我们就好比山和水,社会责任,发展规则就好比雪和风!所以“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体味人生、社会、生存和生活吧!


兰影竹风


我们常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一景一物、好诗名词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就是同一景物和美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山水和风雪的变化中,让我想到了诗境和哲理

有人说,"山本无愁,因雪白头。水本无痕,因风起皱。"这上下两整句是出人清人李文甫的一副对联。我也没考证其真伪,但我想如是对联,古人应该比较讲究格律,而此联从对仗和平仄上看,似乎不合逻辑,你看"此联"的基本的上联应仄收,下联应平尾都搞反了。所以我认为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应该是一首四言古体诗。

从古体诗的角度分折,此诗富含诗境和哲理性。

全诗看似简单直白,第一二句是写雪山这一自然景观,第三四句是写微风吹起的水面。这最平常的自然景观变化,在作者的眼里却深藏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无奈和忧思。

一个"愁"字,既写出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道出"无愁"这一客观事实。其言外之意,那是谁有"愁"呢?是你我之人的心中有愁。因何而愁?紧接着第二句告诉我们,那是因雪盖住青山,看似白了头的中老年人或是少年白头人,作者把山雪拟人化,此景此情,怎能不让人满腹生愁呢。

一个"痕"字写出了水过无痕的基本特征,我们常说水至柔至刚,变化多端,包容万物,水给我们无限的生活生存启示和做人做事道理,在这里作者所看到的水的视角非常独特,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微风中的水面景像,看作人脸上的皱纹,把风比作人生的岁月。每个人年轻时,满面红光,春风满面,随着年龄增长,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微风中的水面,多像漫长的人生岁月,在不知不觉中脸上就留痕了,谁也抵抗不了这一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我们能做的是保持一颗永这年轻的心,笑对人生霜雪,笑对人生波折,人生易老心不老,天地之间留初心。

在山水和风雪的变化中,我想到了自然与人的有常亦无常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这泓水。在四季的轮回中,春山,定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夏山,即是万木葱郁,枝繁叶茂;秋山,必是满山红叶,硕果累累;冬山,也许银装素裹,山舞银蛇。

而这泓水也许随季节和气候变化,或风平浪静,或波光粼粼,或波涛汹涌;也许潮涨潮落、水涨船高、时浊时清。山水风雨的变化是大自然的常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也是常态,山高水长流亦是常态。

"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无常的是人世间的人啊!岁月让我们从牙牙学步到意气风发,岁月让我们"因风起波痕",从如日中天的成长成才走到两鬓斑白、满脸岁痕;这无常更是心境的无常!开心得意时,秋山秋水在你眼里是"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失意落魄时,你眼中的雪山就不会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而是"因雪白头";就是眼前的春雨,此时此刻也会是滴在你心中的泪水。

面对此情此景,景有常亦无常,人无常亦有常,我们改变不了景的常态,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心里多一些积极向上和阳光的心境,就会四季如春。

结语

总之,这是一首意境深远富含哲理的以景寄情的好诗,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但作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一切,走稳走好人生每一步,尽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过好每一天!

纯属一家之言,喜欢的请点赞。对此诗,您又想到了什么呢?欢迎参与讨论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