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3月20日上午10點,一場沒有宴請、沒有鑼鼓鞭炮的小院婚禮在直播平臺上舉行。畫面裡,兩位27歲的新人身穿中式禮服,屏幕上鋪滿了“新婚快樂”的祝福。

21日,新郎劉文超將直播內容再次上傳到視頻平臺,4天累計觀看超300萬人次,連續佔據視頻平臺熱門榜首。

“所有觀看視頻的人都是我們的伴郎、伴娘,也是我們的證婚人。”新娘孫晗曉說。臥室裡,兩人坐在屏幕前相視一笑,交換戒指,沒有“不論貧窮富貴”的誓詞,網友留言說,“這就是我想象中婚禮本來的樣子”。

婚禮的日子半年多前就挑好,卻不料碰上了這次疫情。為了不讓長輩們失望,劉文超和孫晗曉選擇用直播的方式在親朋好友面前完成了這場儀式。

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雲婚禮”直播中,“新婚快樂”的祝福鋪滿屏幕。視頻截圖

通過直播送禮物的方式“隨份子”

直播過程中,劉文超就上了視頻網站的熱門。除了留言祝福,很多網友還通過直播送禮物的方式隨份子。“我懷疑你收了全國的份子錢。”評論區有網友調侃道。

婚禮在杭州一處農村小院裡舉行。按照當地習俗,孫晗曉穿著爸爸的鞋、挽著爸爸的手走出院子坐上汽車,換上自己的新鞋。考慮到疫情因素,車子並沒有開走以及在周邊主幹道上環行,而是新郎直接上前把妻子抱起,折回院子裡。

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婚禮在杭州一處農村小院裡簡單舉行。新娘孫晗曉用團扇遮面,挽著爸爸的手走出院子。現場除新人外其他人均戴著口罩。視頻截圖

2019年9月9日,劉文超和孫晗曉結婚領證,家裡長輩幫忙早早挑好日子,決定在今年3月20日舉行婚禮。“不成想今年出現了這麼嚴重的疫情。”劉文超說,長輩們很重視儀式舉辦的日子,所以儘量滿足他們的想法,但一切從簡了。

今年除夕,劉文超本打算帶著妻子回吉林家裡過年,但安全起見留在了杭州,至今沒有見到家人。婚禮當天,他的父母也無法到場,為了彌補遺憾,作為一名網絡授課老師的劉文超想起了“直播”。“我的賬號有十萬粉絲,之前學員們知道我要結婚,也說希望能參與進來。”基於這些訴求,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雲婚禮”計劃順利成行。

杭州農村還保留著十分傳統的婚禮習俗。

上車前,弟弟舉著“子孫燈”走在最前頭;下車時,劉文超抱起妻子保證其腳不沾地,沿著紅毯經過院子,由新郎抱進屋裡。而後,妻子孫晗曉需站在一袋大米之上。面前四張麻袋鋪成路,兩位新人腳踩麻袋,由家人傳遞,一路進入婚房,寓意“傳宗接代、代代相傳”;坐定後,兩人由親人喂甜茶和小圓子,小圓子吃兩勺,先3顆後4顆,寓意“甜甜蜜蜜,一生一世”。

整個過程中,除了新郎新娘,幾位來幫忙的親屬都戴著口罩。

婚禮儀式在3月20日上午9點正式開始,由親屬全程錄製下來。結束後,劉文超將視頻快速導出,粗略剪輯,配上背景音樂,就成為了稍後10點直播時的重要素材。

“遠在吉林蛟河老家的父親、母親、妹妹,以及各位親朋好友,還有我直播課程的同學們,歡迎參加我們的婚禮。”上午10點,劉文超和孫晗曉身穿中式婚服端坐在電腦前,身旁的幾位親屬已經離開。

這場直播裡,劉文超有兩個角色,既是新郎也是串場主持。他先播放了一個提前準備好的視頻,回顧兩人的相識相愛,而後是剛剛舉行的婚禮儀式視頻,緊接著進行了交換戒指、吃喜糖、交杯酒的環節,整個過程只用了半個小時。剩下半個小時,兩人講起相識的故事,解釋剛剛舉行儀式的習俗寓意。

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雲婚禮”直播中,劉文超與孫晗曉在鏡頭前親吻。視頻截圖

向親朋好友發出上百個直播鏈接

婚禮儀式的準備工作十分簡約。

劉文超與孫晗曉決定直播這場“雲婚禮”,按照此前參加過的婚禮儀式記憶,很快就安排出回顧視頻、錄製儀式、交換戒指、吃喜糖、交杯酒幾個流程。婚禮前一天晚上,劉文超用不到三小時的時間將兩人從相識、相愛到結婚的照片等素材配上音樂文字,做出簡單視頻。

婚禮流程交給岳父岳母操辦。“直到走上紅毯那一刻,我們都不太清楚接下來要做什麼。”劉文超說,他們的儀式沒有預演,看似匆匆上陣,其實是為了保持踏上紅毯那一刻的神聖感。

孫晗曉是當地政府部門的編外工作人員,疫情期間根據安排到各個鄉鎮統計湖北返鄉人員以及接觸史情況,也曾到街巷值班站崗。“我們全家將近兩個月沒出門,只有她一直沒閒著。”劉文超說,隨著疫情逐漸平息,妻子才有了休息時間。

截至3月24日,浙江全省已連續32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3月23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即便是疫情防控效果好轉,來幫忙的親屬也僅限阿姨、舅舅和弟弟妹妹幾人,婚禮結束後也沒有留下吃飯。“等疫情結束,我們會在杭州和吉林分別辦答謝宴。”劉文超說。

20日當天,準備好直播信號後,兩人總共向親朋好友以及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發出了上百個網絡鏈接,即便是不懂網絡的父母,遠在吉林點開鏈接就能直接觀看。

有親戚朋友說希望能回放,還有人反映忙於工作沒有看到直播。第二天,劉文超把直播錄製的視頻上傳,當天播放量就破了百萬,接下來的四天時間,累計播放量超三百萬。“播放量超過了我過去一年多上傳所有視頻的總和,完全出乎意料。”劉文超說,當地有媒體報道了此事,岳母到菜場買菜時,有熟人笑稱“你女兒火了”。

“簡單的儀式契合了年輕人的婚姻觀念”

劉文超和孫晗曉的相識就源自於網絡。劉文超是一名公務員考試輔導老師,在網上一直更新視頻課程。2018年,劉文超從北京來到杭州,正準備參加省考的孫晗曉因為看過他的網課,就報名了線下課程,兩個人的故事便從此開始,沒想到婚禮也通過網絡進行。

“我們兩個人觀念比較相近。”劉文超說,婚禮是兩個人的事,並不喜歡大操大辦的儀式。就連婚紗照,也沒有找專業影樓動輒上萬元地拍攝,兩人只找了一個小工作室,花了兩千塊錢拍了幾組“輕婚紗”系列。

直播過程中,劉文超和孫晗曉拿出戒指,“是不是該我先給你戴?”“是不是戴到這個手指?”兩人商量著把戒指戴到了彼此手上,在鏡頭前笑嘻嘻地展示。

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交換戒指後,劉文超和孫晗曉在直播鏡頭前甜蜜展示。視頻截圖

拿出喜糖,劉文超說,“這是我們為參加婚禮的人準備的喜糖,由於大家現在參加的是‘雲婚禮’,你們就‘雲’吃吧,或者我們替你們吃了”。說著,兩人從盒子裡挑出喜歡的口味,在鏡頭前吃起糖來。

疫情下的“雲婚禮”:超300萬人次觀看,刷禮物隨份子

劉文超和孫晗曉在“雲婚禮”中“雲”吃喜糖。視頻截圖

“這不就是我想象中的婚禮嗎?我可不希望結婚時一大票人瞎起鬨。”網友的這條評論獲得了4.1萬個贊,被頂上了評論區前排。

隨著視頻的火爆,劉文超個人賬號增加了兩萬多個粉絲。談及受關注的原因,劉文超認為,可能是恰好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觀念。“網絡直播並不新鮮,但近年來婚鬧等導致的矛盾時有發生,大家對於繁瑣的婚禮儀式和陳舊習俗早已避之不及。”他說,這代年輕人與親戚之間的連結並不如上一代人密切,婚禮比起辦給陌生人看,大家更願意簡簡單單的儀式上有摯友陪伴。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視頻製作 陳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