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傑瑞·魏斯曼:全球頂級商務溝通大師、世界排名第一的演講教練,Power Presentations公司創始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最信賴的演講教練。他精心指導了微軟、英特爾、可口可樂、雅虎、杜比實驗室、康柏、IDG等全球頂級企業的CEO的IPO路演,幫助這些公司籌集到數千億美元資金。他被《福布斯》譽為“通財者”和“奇蹟魔法師”。

公考么么君將演講大師魏斯曼常用的一些演講技巧進行總結,找出一些平常大眾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對於內向性格的人來說,容錯率更高的方法技巧。然後結合公考面試的實際情況,總結出更適合內向性格考生的公考面試技巧,希望讓那些性格內向的考生,靠自己的努力,在公考面試中把握主動權!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嗎?

內向性格的公考考生難道“沒救了”嗎?

有位考生抱怨說:“我雖然性格內向,但我也拼命練習了呀!真題我挨個練習了,培訓課程我也一節沒拉地都聽了,可為什麼最終我的答題效果依然不行!難道就因為我性格內向嗎?

不是這位考生的個人問題,而是大多數性格內向考生的通病。性格內向的考生在之前的生活工作中的確不愛表達也不擅長表達,所以當這些考生開始備考公考面試時,最開始也是直接的複習難點就是如何可以“開口說話”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敢於開口說話只是“第一步”!

他們想盡辦法去學著如何敢開口,如何想開口,可奈何解決辦法有限,唯一簡單可行且有效的辦法就是瘋狂的練習題目。練習之後效果肯定是有,膽子也變大了,敢開口說話了,面對大多數題目也可以將一些背誦熟練的素材用一定的思路表達出來。可是,等考生回過頭來仔細分析自己的回答,試著從面試考官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回答時,就會發現自己的答題沒有“神”沒有能夠吸引住考官的“點”

究其原因,還是內向性格考生的練習重點只是停留在模仿所謂模板或者真題示範作答上,

忽略了確定自己面試內容的“B點”,考生暫且可以把“B點”理解為“主旨”,要知道,沒有“B點”的面試內容註定造成一次失敗的面試經歷。

內向性格的考生想要找到面試內容的“B點”,首先要了解考生自己的處境

內向性格考生的面試“三宗罪”

一、缺乏清楚的要點

突破敢於說話的坎後,內向性格的考生就會把接下來的複習重點放在模仿那些優美語句上,可他們恰恰忘記了一點,公務員考試面試中,考官要聽的其實是考生對於題目的具體觀點,那些優美語句在考場上其實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這就導致內向性格考生即使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備考,但最終面對實際題目時依然無法真正的表達出自己的主旨觀點。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沒有明確的觀點,思維就像亂麻!

二、沒有說出題目中主體的利益所在

學習一些模板語句是內向性格考生的必修課,這些模板對於這些不善言談的考生來說,幫助很大,給了他們很多答題思路。

可是,內向考生在學習這些模板之後,就完全迷信模板了,被“模板”牽著鼻子走,對於考題中具體情形,考生就會缺乏針對性的分析

這種針對性分析缺失的原因,是考生沒有掌握題目中涉及的各主體之間或者主體本身有關的利益關係。比如一些較為常見的模板套路中很常用的解題方法是“主體分析法”,這種思路一般要求考生從“個人—社會—國家”這樣從微觀到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樣的思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考生忽略了一點,這只是一種指導思路,具體題目要具體分析的。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圍繞題目多主體思考

真題舉例:高校發放伙食補貼,學生如果每月在食堂消費超過60次,費用不超過240元,不用申請,不用審核,學校會給補助,直接打飯卡里,學生都不知情,你怎麼看?

關於此題,如果使用上述的“主體法”去分析,那就要從學生、高校、社會、國家等主體進行分析,可這樣分析後的問題就是,當談到社會和國家這兩個主體時,內容就會比較空泛,考生無法具體闡述。

所以,正確的主體分析應該主要圍繞學生和高校進行,社會和國家等層面的闡述應簡單地放在開頭和結尾處即可。那考生會疑問這兩個主體也不夠分析呀?

這時,我們就要開始

關注題目中主體的利益關係了,主體分析法教會考生如何向宏觀擴大分析,卻讓考生忘記了還可以向微觀細緻分析。要想把握主體本身或者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就要細化主體,比如題目中涉及的學生,我們完全可以把學生細化為確有困難的學生普通的學生,然後再具體說開去,考生會發現,這樣的分析角度下,他們可以說的內容其實還很多呢!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將一個主體細化為多個具體主體進行分析!

三、對於觀點的論述太過於冗長

老是怕考官理解不了自己的語句和觀點,一些內向的考生針對一個觀點就會翻來覆去的去闡述,比如有些考生喜歡使用一些案例故事作為論據去論述觀點,他們就會花很大的篇幅去講故事,他們總感覺故事如果不講完整,考官就會聽不懂故事甚至聽不懂他們想要表達什麼。

很多考生喜歡使用《感動中國》中一些榜樣的事蹟作為公考面試的素材積累,比如其中王繼才、王仕花的事蹟:“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2014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因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 58歲。”

將這樣冗長的內容背誦下來先不說得花多少功夫,在實際高度緊張的面試過程中,當考生一字一句的背誦完素材後,還哪裡有時間去扣題,去表達自己觀點呢?所以考生要對自己前期準備的一些論述材料進行修改和精簡,面試時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表達觀點這一部分。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冗長的表述不一定是好的!

將上述事蹟冗長的表達精簡後的效果:“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王繼才和王仕花三十二年的島礁駐守,用行動歌頌了赤子之心!”

千萬別讓考官出現這幾種症狀

備考公考面試,瞭解考官其實比了解自己還重要!在面試的不同時間段內,考官的精神和認知狀態也是動態改變的,所以考生備考前首先要了解考官!

一、從考官的角度去考慮,考官有3個特點:

  1. 缺少信息—他們對你知之甚少。面試通常使用隨機抽取號碼的形式決定面試進場順序,考生有個
    誤區是如果自己排到靠後的順序,那自己就處於劣勢的位置了,因為考生認為前面考生該說的都說了,而且他們假設其他考生肯定比自己說的好。可實際上,考官對於每一位考生的評價都是“從零開始”的,考官肯定會參考其他考生的表現,但對於當下面對的考生,考官心裡,他們都是“第一位”的。只是考生自己沒有表現好,讓考官失望了!
  2. 充滿疑慮—他們懷疑你的能力並有質疑你的想法考官的疑慮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考官因為你的表達而抬起頭並且皺起眉頭,這並不是一個壞信號,而是說明你成功吸引到了考官的注意力,你的觀點有可能和其他考生不一樣,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自信地完成自己的表達!
  3. 充滿牴觸—考官處在一個與你的目標對立的位置上,並決意保持這種位置。這種情形肯定是糟糕的,也是考生要去避免的,一般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有考生的觀點簡單、素材老套、沒有明確有力的主旨、囉嗦冗長的表達等等。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考官抬頭看你說明你戲哦!

二、不要讓考官有以下三種情形的任何一種:

  1. 他們可能成為MEGO症候的犧牲品。MEGO其實是北美的俚語“Mine Eyes Glaze Over”,目光呆滯,一片茫然,神遊太虛。對於考官來說,考生的表達可能實在太無聊了。
  2. 他們可能想打斷你,要求你給出解釋。雖然公務員考試結構性面試不允許考官說話,但是千萬不要讓考官內向有打斷你的想法。
  3. 他們可能開始努力地思考。考官努力思考的原因,是他們在努力尋找考生表達中提到的不同內容之間的關聯,因為此時,在考官看來,考生的答題邏輯已經完全亂掉了。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別讓考官對你的答題思維問“為什麼”

“魏斯曼溝通學”中對於內向性格考生有參考意義的幾種技巧:

一、學會找到你自己的B點!

考生在公考面試中追求的結果就是要用自己的觀點去說服考官,而說服的目的是什麼呢?所有的面試過程中,考生其實是要把面前的考官簡簡單單地看作是一個聽眾,而交流和說服的本質,就是要把你的聽眾從一種開始的狀態(我們稱其之為A點),帶到我們的目標(稱之為B點),而這一動態的轉移就是說服。

十幾分鐘的面試時間裡,一個外向的考生即使滔滔不絕的說滿這十幾分鍾,看起來是一件很厲害的事,但是別忘了,在他沒有把他的把聽眾帶到他自己的B點之前,他的面試只能說是平平無奇,甚至是失敗的。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找到面試答題的“B點”

二、“WIIFY”:考生=考官!

這當然不是無線網的意思,它其實是一句北美俚語是

“What's In It For You?”,譯為:這對你有什麼好處?

看起來和公考面試毫無相關的的一句話,其實是提醒考生,在公考面試考場上向考官分享你觀點的時候,要時刻反問自己,如果我是考官,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服我自己嗎?這個反問的過程正是從A點到B點的過程。

如果連自己都看不上的回答,如何用它去說服考官呢?所以說,“WIIFY”式的訓練是必要的,而且要融入到考生複習備考過程中每一個階段,每一次模擬練習之後,嘗試去給自己提疑問,找回答的漏洞,每一次彌補漏洞的過程其實就是鞏固考生自己面試能力的過程。等到熟練掌握“WIIFY”訓練法,你就會發現,你想要的答案就是考官想要的答案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多反問自己,進步就在眼前!

三、“羅馬柱”效應: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考生在每一次答題過程中,總想著把想到的所有點都談到,一會兒說說這個,一會兒又談談那個,巴不得做到面面俱到。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方面考生無法系統完整清晰地說出自己想到的所有觀點;另一方面考官也一頭霧水,無法聽清考生的主旨重點。甚至考生連自己的主要觀點都無法表達清楚,自己都抓不住觀點,又如何說服考官呢?

將混亂的內容,精心整理,重新佈局為能讓考官聽明白的內容的過程中,“羅馬柱”效應

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羅馬柱”效應:羅馬柱是歐式建築裡很常見的元素,隨著時代的發展,羅馬柱本身也分為好幾種類型,有陶立克式羅馬柱、愛奧尼克式羅馬柱、科林斯式羅馬柱等等,但是當你去欣賞一座優秀的歐式建築時,你會發現,即使其中的羅馬柱有著不同的樣式,但是他們都會保持一類的風格。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羅馬柱”效應,讓你的觀點不那麼分散!

所以說,面試答題過程中,與其平行論述觀點A、觀點B、觀點C,不如緊抓總論點A,之後在總論點A之下細化為分論點a、分論點b、分論點c去論述。把分論點就當做羅馬柱,保證分論點像羅馬柱一樣,即使內容不同,但主旨一定要和總論點保持統一,這樣就不必費時間從細節層面去組織眾多概念了,同時,分層次的論述能讓考生在極為緊張的面試過程中依然可以保持頭腦清醒。

結語

內向性格的考生固然在公務員考試面試過程中要付出比其他考生更多的努力,但努力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目標,針對性的複習不可少。

內向性格考生一定要在瞭解自己的實際情況下,去摸索考官的內心世界,然後做出有針對性的備考計劃,讓自己的面試內容充滿特色。其實,這樣的考生才是聰明的,這樣的面試備考才是高效率的!

加油吧!公考路上依然奮鬥的人們!

公考面試:你絕不會有第2次機會來給面試考官留下第1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