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愚公移山》,但你知道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画里画外的水之木


愚公移山,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篇重要的初中语文课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我们民族那种像愚公一样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这篇古文言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章出处是先秦古籍《列子·汤问》,作者即列子,也有说是列子及其弟子、后人。

列子,是历史古籍记载中的一个真实的会飞的人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我最早知道列子这个人,是读庄子的《逍遥游》,其中有列子可以“御风而飞”的说法。在我印象中,诸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神话传说中,神仙会腾云驾雾只是出于想象,但是,在历史文化文献中记载的,真实的会飞的人,并不多。

从《列子》一书记载的列子教授弟子飞翔的过程来看,我认为,列子的这种飞翔,应该是道家的一种成就或者功夫,现代人也许会理解为轻功。

在《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古文献中都提及列子这个人,因此应该可以判断,列子其人在历史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列子,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低调的人

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却很少知道列子这个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是仅有下面一行小小的字——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汤问》。

造成这样的结果,和列子做人非常非常非常低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列子,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本书,称之为《列子》。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读一个人传世的书,更能了解这个人。因此,要想知道列子是个什么人,我想通过《列子》这本书,也许能更加清楚明晰的了解他。

在书的首篇《列子·天瑞》中,就有如下的记载: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

大概意思是说,列子生活在郑国40年,没有人知道他,国君以为他就是个平民百姓。由此,我们可见列子生活的得有多么的低调。

我认为,列子能够终生保持低调和他学有所成的学习道路有一定的关系。列子成道的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修行,列子是通过替妻子烧火、做饭、喂猪,进而悟道的。我们一般以为的学有所成是非常高大上的,而列子的悟道却像传说中的“扫地僧”。


关于列子悟道的过程,记载在列子的老师壶子与季咸斗法的故事中,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看,也可以查看我的头条文章,有对这个故事的详细解读。

列子,战国时期的道家大成就者,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是位非常纯粹的自然主义者。

《吕氏春秋》中,将先秦时期的十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记载为“天下豪士”,列子位列第五。由此可见,列子在先秦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列子,虽然为人低调,却并不能影响他的成就,同时弟子满天下。从列子的成就来看,列子可以说是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也是当时的道家大成就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列子》也是道家的重要修行书,从此书可以悟道。到唐朝,《列子》一书被尊为《冲虚真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通读《列子》,我们会发现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列子对外在宇宙万物的研究非常深入,他认为宇宙无时无刻不在“生化”演变,循环不已;列子对内在心灵和精神力的研究很深刻,他提出了“贵虚”的思想,以道为本。


列子的很多思想,与现代人的人本主义思想、环境保护思想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通之处,我们从中能够继承发扬很多,值得现代人研究。

按现代的说法,列子是一个非常注重自然保护的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自然主义者。

综上内容,就是我对列子的了解如下:著有先秦古籍《列子》,能够御风飞行,非常非常非常的低调,对外在自然与内在心灵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和解读,道家的大成就者,自然主义者。


李秀笔记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1]。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2]。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1]。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3]

本名

列御寇

别称

列子

字号

列寇,冲虚真人,列圄寇,列圉寇,子列子

所处时代

东周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

出生地

周王朝郑国

出生时间

公元前450年之前

去世时间

公元前375年之后

主要作品

《列子》

主要成就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列子聚徒讲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后学众多。

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

据庄子《逍遥游》,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4] [3]

列子弟子存名者有伯丰子、百丰、史疾。


重拾历史0020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老子与庄子之间承上启下传承人,被尊奉为“冲虚真人”。他安贫乐道隐居四十年,潜心著述。弟子及后学汇编其作为《列子》(又名《冲虚经》),至西汉仅遗八篇,共140章,由哲理散文、神话和历史故事、寓言等组成。

列子修道九年即可御风而行(庄子于《逍遥游》中曾有记载),常于春天乘风游八荒,所过枯木逢春万物生。他甘居贫苦,荣辱不惊。时人劝执政者子阳赠其十车粮食充饥,列子坚拒,向妻子解释:“子阳今日听人言赠粮,异日亦可因人言罪我!”后子阳于政变中被杀,党羽受株连被杀,列子安然无恙。75岁卒。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杞人忧天……这些寓言故事均出自《列子》。


2许云辉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张泷溪


第一感觉就是:“列子”并无其人,乃虚构罢耳。因为对他的记载太过玄乎。我们看对列子的介绍,他仿佛介乎于人仙之间,就差得道升天了。我们来看《述异记》是如何吹嘘列子的:

列子常于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生,去则草木皆落。

看到了吧?列子会“御风”之术,神吧?这还不算,更玄乎的是能决定草木的荣枯。乘风疾行,经过之处无不草木茂盛,归来时又是草木凋敝。

这要是放在旧时,人们也许会相信,因为那时有迷信思想作祟。在今天,我们知道,那些或鬼或仙的观念,只不过是某些人用来蒙蔽人民的工具而已,或者是在科技、物象解释能力等方面还比较低下的时代,人们无法解析自然界所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便杜撰出了鬼呀、仙呀、龙呀什么的。

但是,若说根本没有此人,却又说过不去,因为连我们所崇仰的名人名篇都已经为他背书了。庄子《逍遥游》、《战国策》、《吕氏春秋》、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等都提到了此人。

那就不得不说一说此人了。

“列子”其人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 375年)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从出生年月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从他所留下的学术论著中,人们肯定了他的地位——是庄子和老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人认为:道家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列子还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列子学”),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列子还办过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见列子后学众多。他的弟子留下名字的有伯丰子、百丰、史疾。

列子的作品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多万字,《列子》一书,在先秦时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时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祸”,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

《列子》的理论主要包括九个方面:①宇宙生成论②批判思维③“贵虚”④以道为本⑤齐物合一⑥体道合真⑦无心之境⑧“力命”⑨生态思想。

既然列子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有如此的真知灼见,怎么不“显山露水”呢?这或许与他安于贫穷,潜心著书有关。可著书立说就该扬名立万啊!不然怎么打出名气,让世人知晓、接受你的学术观点呢?

于是他在书中就将自己“神化”——会“御风之术”。同时,也为自己与人素未谋面找到了最好的托词——我在潜心修道。

既然《列子》有这么高的文学造诣,却怎么没有火起来,为世人所熟知呢?这是因为①经过“秦祸”、“永嘉之乱”等几次失落,现在的《列子》已不完全是作者原著,而是经世人整理补全的,且仅存八篇,余篇早已失传。②道家已有老子、关尹、庄子等声名显赫的代表人物,名声稍逊的列子可能就这样被有意或无意的“无视”了吧?

但妙在《列子》的风格让人们喜闻道,人们也许不熟悉列子,也不一定熟悉《列子》,但对其中的内容却耳熟能详。

《列子》一书将深刻的道理大多寓于民间故意、寓言和民间传说。其中,寓言故事就有100多篇。我们所熟知的《黄帝神游》、《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都出自此书。篇篇珠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虽然列子不甚出名,《列子》也不被世人所熟知 ,但他那高深的理论、学术成就,以及将枯燥的学术理论寓于妙趣横生的故事当中的表述方式,无疑给中华文化园地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衡阳泉湖人历史观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可见列子是一个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的人





缘御寒


列子是道家的修炼人物,庄子文中,多次提到列子。


用户46401212138824大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凡是不要先说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