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授研判:2024之前兩岸不會“攤牌”

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信賢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到底該怎麼修,難度確實很高,必須先弄清楚順序,究竟是要先爭取民意支持保有政治力量,還是要符合大陸的意思?他建議國民黨不管再怎麼修改論述,“定位”可以不變,“價值”一定要堅持。

臺灣教授研判:2024之前兩岸不會“攤牌”


王信賢研判,2024年以前兩岸不會“攤牌”,一方面是蔡英文會控管臺灣不致於走向“法理臺獨”,另方面北京也想看看4年後國民黨是否還有可能重返“執政”?其他勢力如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氣勢如何。

王信賢表示,目前情勢發展,柯文哲想問鼎2024“大選”有點難,“執政不”是一個人的事,而且柯2022卸任臺北市長後舞臺在哪裡?幾次選舉已經證明,柯的光環很難轉移給臺灣民眾黨,這次“立委”選舉拿到5席已經差不多了,而且最近又出了一些狀況。

他指出,另一部分就是看國民黨2024年到底能不能爬起來?他雖非黨員,但看國民黨這次“大選”慘敗,有兩個很關鍵的問題待解,一是黨內世代交替、接班梯隊沒有出來,不符合年輕人想法,所以問題就是沒有接“地氣”,二是兩岸論述要不要改?

他說,看江啟臣就職講話也是一直在講如何要接“地氣”,沒談兩岸議題;但兩岸關係的論述卻實是國民黨的大問題,因為只講接“地氣”就等於沒有中心思想。當然,兩岸新論述不只是國民黨要面對,民進黨也要面對,只是對國民黨而言問題更難。

他指出,如果國民黨拋棄“九二共識”,新論述是什麼?到底包含哪些要素?當然也不能拿香跟著民進黨拜,因為拜得過強調“本土”的民進黨嗎?如果要保留“九二共識”要怎麼修飾?些這難度真的是蠻高的。

他說,國民黨該自問到底要什麼?是要先爭取臺灣民眾的認同,還是要先符合北京的意思?馬英九“執政”時期兩者是相同的,臺灣當時認為兩岸要和平,經濟要發展,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兩岸和解,兩岸都同意用“九二共識”模糊立場,但現在時空環境都變了,臺灣民眾因為蔡“政府”政治操作,加上這次疫情發展,“反中”情緒高漲,接受了民進黨的那套講法,因此兩者呈現衝突。

他表示,從政治現實來看,國民黨得先保有政治能量,2022縣市“九合一”選舉得先保住“執政”優勢,展現出2024還有“執政”能力,即便“大選”不贏,“立委”選舉也不能選得太壞;否則國民黨太弱,弱到泡沬化,相信大陸也不會理國民黨。

王信賢建議,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不管怎麼改,定位可以不變,但價值必須堅持,也就是說,基本立場要抓,但對於民主價值該批評的要批評、態度該強硬的還是要強硬。 如果體質夠好,什麼東西都還不錯,相信綠營網軍攻擊也難奏效。基本上“藍委”戰力要夠強,表現、形象都要注意,否則光是新聞畫面就可以擊垮民眾對國民黨的信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